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yè)界動態(tài) > 中國芯悄然升級將決戰(zhàn)“十一五”

中國芯悄然升級將決戰(zhàn)“十一五”

——
作者: 時間:2005-12-31 來源: 收藏
    與中國歷史上的10個“五年”計劃相比,“”規(guī)劃不僅僅是名稱上由“計劃”變成了“規(guī)劃”,更在內涵上貫串了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精神、本質要求的進取方向。   

  “”規(guī)劃的實施,標志著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進入到一個嶄新階段;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將從過度依賴資源投入、以量擴張的模式,轉向節(jié)能、高效的良性發(fā)展;“”期間的體制改革和機制創(chuàng)新,也必將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再上一個嶄新臺階。 

  本報今日起將連續(xù)刊登追夢“十一五”系列專題報道,將從自主創(chuàng)新、金融改革、資源能源、外資外貿、民生物價以及環(huán)境保護等多個角度,深入解讀“十一五”所倡導的科學發(fā)展觀這一主題內涵,并前瞻預測這一歷史進程中的機會、挑戰(zhàn)的新亮點、新成果。 

  在現代信息社會最重要的核心技術———計算機的處理器(CPU)技術上,中國一直受制于人,“無芯”之痛曾讓業(yè)內專家長期坐臥不安;也曾成為阻礙我國成為技術競爭力強國的重要因素,并有可能因此危及我國國家戰(zhàn)略安全。突破CPU研發(fā)制造瓶頸,成為無數科技人的夢想。 

  此時,命名為“龍芯2號”的中國自主知識產權CPU芯片橫空出世給了我們希望,而“龍芯3號”更讓國人充滿期待。因為有個叫胡偉武的中國人說:“龍芯3號性能將絕不亞于國際水準?!?nbsp;

  胡偉武的兩道“緊箍咒” 

  “無芯”之痛一直刺痛著中國計算機界的科學家們和眾多從業(yè)人員的神經,也成為鞭策他們不斷前進的動力。艱辛的付出終有回報———2002年8月10日清晨6時零8分,“龍芯1號”CPU橫空出世。從那一刻起,中國人終于擁有了有著自主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芯片,結束了只能使用外國人的CPU制造計算機的歷史。 

  “龍芯1號”CPU芯片問世,可以逐步解決我國在電子政務、國防等方面的所面臨的安全困惑。 

  3年之后,2005年4月18日,“龍芯2號”面世。 

  “龍芯2號”,采用0.18微米的工藝,主頻為500MHz。芯片性能已經超過新一代威盛處理器VIAC3達到奔3的水平。作為國內首款64位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龍芯2號能運行完整的64位中文Linux操作系統(tǒng)、X-window視窗系統(tǒng)、全功能的Mozilla瀏覽器、多媒體播放器和OpenOf-fice辦公套件,并具備桌面PC的基本功能。其功耗為3瓦-5瓦且成本大大低于國外同類產品。據了解,現在流行的四發(fā)射的主流RISC處理器如Alpha21264、MIPSR12000、IBMPowerIII等在400MHz到500MHz的情況下SPECCPU2000的分值可以達到300分左右,而PentiumIII在800MHz時SPECCPU2000的浮點分值才200多分。這也意味著“龍芯2號”要達到300分,至少要與1GHz以上的PIII或PIV的性能相當。對此,龍芯芯片總設計師胡偉武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主頻500MHz以上和SPECCPU2000的值達到300分以上是計算機研究所在申請中科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重大項目和863計算機軟硬件主題重點項目時提的指標。我深深知道這兩個數字的分量,研發(fā)期間他們就像兩個緊箍咒一樣緊緊地箍在我的頭上?!?
  吸引了眾多世人的目光,國際社會在承認中國在CPU產業(yè)上取得了十足長進的同時,也對其神奇的增長速度感到驚嘆。英特爾微處理器技術實驗室主管謝卡爾•博卡表示,“龍芯2號”所使用的技術表明,中國已在芯片設計能力上取得了快速發(fā)展。最近華盛頓著名的智囊機構哈特森研究所(HudsonIn鄄stitute),在向美國國會提交了一份名為《中國向前跳了一大步》的112頁的報告中分析中國軍事與科技競爭力時就曾提了龍芯2號芯片的問世。 

  的確,從2001年三四月份,胡偉武主動請纓組建CPU設計隊伍開始,到2002年8月第一個完全自主設計的通用CPU在200多MHz的主頻,再到2005年4月,擁有首款64位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這一速度是相當驚人的。胡偉武自己也表示,我們國家從“九五”末時在核心芯片方面的零起點,到“十五”末突破了很多核心技術,應該說發(fā)展得確實非???,在“十五”末的時候,我們最新設計的處理器綜合性能已經達到了大概中低檔的奔騰4的水平。 

  侵權風波與龍芯“口令” 

  龍芯2號達到奔3的水平,這大大出乎許多人的意外,因為這意味著,它只要再進一步,就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我們現在的主流CPU———奔4技術,這對處于壟斷技術的INTEL和AMD來說,無疑構成了現實和潛在的挑戰(zhàn),這也使得許多國內外人士不相信這個事實。王開宇,一位長期關注中國電腦行業(yè)的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達了他對龍芯2號所取得成就的驚訝:“龍芯2號達到奔3水平,太出乎我意料了!” 

  龍芯2號作為中國IT界最耀眼的新星,也曾受到許多置疑。 

  7月26日,有國外媒體報道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n-Stat的一份調研報告認為,中國推出的龍芯2號處理器基本上是模仿美國MIPS公司的MIPS芯片而研發(fā)的,說龍芯2號與MIPS芯片的架構有95%的類似性,并稱完全可以看作是MIPS架構的一個變種,但并沒有獲得MIPS科技公司的授權,因此很有可能面臨法律上的糾紛。該消息,引來了許多國內外媒體的報道,一度讓人為龍芯2號處理器的發(fā)展前景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擔憂。 

  對此,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在第一時間作出了反應,在7月26日下午召開了新聞媒體發(fā)布會聲明,龍芯處理器的所有設計,都不存在對相關公司專利的侵權問題,而且也從沒有收到過MIPS公司發(fā)出有關任何關于龍芯侵犯MIPS知識產權的通知。In-stat(中國)總經理殷建松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In-stat報告并沒有表示出任何“龍芯2號”侵權的意思,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流言,是因為有些媒體對In-Stat的報告進行了誤讀所致。


關鍵詞: 升級 十一五 中國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