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網絡與存儲 > 業(yè)界動態(tài) > 富士通和SuVolta展示低電壓工作的SRAM模塊

富士通和SuVolta展示低電壓工作的SRAM模塊

—— 為即將出現的終極“生態(tài)”產品鋪平道路
作者: 時間:2011-12-08 來源:半導體制造 收藏

  半導體和SuVolta宣布,通過將SuVolta的PowerShrink低功耗CMOS與半導體的低功耗工藝技術集成,已經成功地展示了在0.425V超低電壓下,SRAM(靜態(tài)隨機存儲)模塊可以正常運行。這些技術降低能耗,為即將出現的終極“生態(tài)”產品鋪平道路。技術細節(jié)和結果將會在12月5日開始在華盛頓召開的2011年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發(fā)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126801.htm

  從移動電子產品到因特網共享服務器,以及網絡設備,控制功耗成為增加功能的主要限制。而供應電壓又是決定功耗的重要因素。之前,CMOS的電源電壓隨著器件尺寸減小而穩(wěn)定下降,在130nm技術結點已降至大約1.0V。但在那之后,技術結點已縮小到28nm,電源電壓卻沒有隨之進一步降低。電源供應電壓降低的最大障礙是嵌入的SRAM模塊最低工作電壓。

  結合SuVolta的Deeply Depleted Channel (DDC)晶體管技術 – 該公司的PowerShrink平臺組件之一 – 與半導體的尖端工藝,兩家公司已經證實通過將CMOS晶體管臨界電壓(VT)的波動降低一半,576Kb的SRAM可在0.4伏附近正常工作。該項技術與現有設施匹配良好,包括現有的芯片系統(SoC)設計布局,設計架構比如基體偏壓控制,以及制造工具。

  背景

  遵循微縮定律,在130nm技術結點CMOS電源供應電壓逐步降低到大約1.0V。但是,盡管工藝技術已經由 130nm繼續(xù)縮小到28nm,電源電壓卻還保持在1.0V左右的水平。由于動態(tài)功率與供應電壓的平方成正比,能耗已經成為CMOS技術的主要問題。電壓降低止步于130nm結點的原因是多處波動來源,包括隨機雜質擾動(RDF)。RDF是器件及工藝波動的一種形式,由注入雜質濃度或晶體管通道內摻雜原子 的擾動引起。RDF導致同一芯片上不同晶體管的臨界電壓(VT)出現偏差。

  已見報道的兩種特殊結構可以成功減小RDF:ETSOI和Tri-Gate – FinFET技術的一種。但是,這兩種技術都非常復雜,使得他們很難與現有設計和制造設施匹配。

  降低SRAM最低工作電壓

  對于大多數芯片,降低供應電壓的限制來自于SRAM。如圖2所示,富士通半導體和SuVolta展示了在低至0.425V電壓下仍然能夠正常工作的SRAM模塊。由于SRAM是降低供應電壓最大的挑戰(zhàn),該項成果意味著DDC將使得多種基于CMOS的電路在0.4V左右運作成為現實。

  總結與未來計劃

  DDC晶體管的工藝流程已經成功建立。所制造的DDC晶體管顯示VT波動比基準流程改善了50%,并且產出在0.425V電壓下仍能運作的SRAM,充分證明了DDC晶體管有能力將供應電壓降低到0.4V左右。

  富士通半導體將發(fā)展這項技術并積極回應客戶在消費電子產品,移動設備及其他領域對于低功耗/低電壓運行的要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富士通 SRA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