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市場分析 > 智能汽車:會成為下一個iPhone嗎?

智能汽車:會成為下一個iPhone嗎?

作者: 時間:2013-07-22 來源:網易科技 收藏

  如果有一天你再看到無人駕駛的汽車在公路上行駛,你應該不會再懷疑是潘長江和郭敬明們在開車了。當然現在這種場景還只能在谷歌的實驗室或者美國無人的野外能夠看見,不過隨著一些IT廠商和汽車廠商將目光投向這一領域,這樣的場景頻繁出現或許僅僅是時間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147711.htm

  和多年前相比被科幻小說以及科幻電影包圍的現代人早已經喪失了對未來的想象,很多技術被認為在未來必然會出現。以為例,我們正處于推進的過程中,而我們的后人將很難再為感覺到興奮,因為它可能會成為社會上最普遍的產品。但這個時間到底有多漫長,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大面積推廣,什么時候才能規(guī)?;?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

  近日,雷克薩斯宣布第一輛搭載Google自動駕駛技術的雷克薩斯在美國進行道路試驗,而以沃爾沃為代表的傳統(tǒng)汽車廠商也試圖在智能汽車領域分一杯羹。目前以谷歌為代表的IT企業(yè)和傳統(tǒng)的整車制造商分別代表的兩種設計模式正在展開博弈。前者憑借強大的后臺數據、網絡技術、智能軟件的支持,很好地實現車與云端的互聯(lián),而整車制造商更多地考慮到車輛的實用性和安全性。

  在探討誰將成為勝利者之前,手機領域曾經的巨頭諾基亞現在的境遇或許將讓汽車巨頭們不寒而栗,在蘋果和谷歌的強勢進擊背后,一批曾經的手機巨頭因為跟不上時代的節(jié)奏,不得不黯然退場。這兩家巨頭并不介意將這個橋段在汽車領域再重演一次。在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智能駕駛與車聯(lián)網實驗室負責人王東強看來:“在未來智能汽車領域IT廠商將占據主導地位,這是因為汽車廠商目前的核心優(yōu)勢并不在此。”

  對于汽車廠商來說,他們尚有一個殺手锏,和手機相比汽車用戶追求的不僅僅是時尚而更多的是:安全、穩(wěn)定,在各種環(huán)境下都能夠正常工作的產品。這樣的出發(fā)點注定了汽車廠商的產品不可能像互聯(lián)網產品一樣頻繁更新,推出任何一項創(chuàng)新、選擇哪個合作伙伴都異常慎重和保守。

  你能想象你的智能汽車忽然死機嗎?

  谷歌再戰(zhàn)蘋果

  即將度過15歲生日的谷歌幾乎已經沒有對手,而在其生日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大菜就是智能汽車。

  目前谷歌在互聯(lián)網、軟件、操作系統(tǒng)領域都已或即將成為行業(yè)龍頭,在整個軟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深遠布局讓谷歌獲得了其他廠商無法比擬的核心競爭力,依靠這一競爭力推出的谷歌眼鏡正在打破傳統(tǒng)消費電子行業(yè)沒有關注的領域,也是第一次將可穿戴設備推到消費者的眼前。除此以外谷歌正把自己的觸角伸向傳統(tǒng)的汽車領域,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沒有邊界。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谷歌正計劃收購最新崛起的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根據特斯拉CEO穆斯克透露,特斯拉在與谷歌對話,考慮將谷歌的無人駕駛技術用于旗下車型。

  曾經憑借改變了整個手機行業(yè)以及平板電腦行業(yè)業(yè)態(tài)的另一科技巨頭蘋果也正在將目光投向汽車行業(yè)。其最新推出的iOS7最大亮點就在于車載Siri語音功能,可使用戶在撥打電話、使用地圖抑或通過車載互聯(lián)網查找相關資料時更加便利,這些操作完全可通過語音直接進行,并不需要使用者再騰出手進行復雜的界面操作。為使新一代IOS7的便利性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蘋果公司正在積極與本田、奔馳、日產、法拉利、雪佛蘭、英菲尼迪、起亞、現代、沃爾沃、謳歌、歐寶、捷豹等12家汽車廠商合作,未來將逐步把IOS操作系統(tǒng)引入到各大品牌的新款車型當中。

  這兩大巨頭企業(yè)正在各個領域掀起一場又一場的戰(zhàn)爭,汽車行業(yè)不過是他們眾多戰(zhàn)場中的一個,盡管是比較重要的那一個。

  IT巨頭們的翻身仗

  曾經把持IT江湖多年的幾家巨頭在谷歌和蘋果的沖擊下逐漸交出權杖,這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之戰(zhàn),手機端幾乎成為谷歌和蘋果生態(tài)圈的天下,智能汽車或許將成為它們新的機會。

  巨頭們的動作比想象中快的多,除了谷歌、蘋果之外,微軟早就已經布局車載系統(tǒng),而近期在日本舉辦的一場Linux汽車論壇上,以捷豹、路虎為代表的汽車廠商和以瑞薩電子為代表的供應商,表示要推動基于Linux內核的車載信息平臺的開發(fā)。

  目前車輛中控上所配備的多媒體信息系統(tǒng),都具備一個圖形互動界面以及運行環(huán)境,如導航、影音播放等具體應用可以在這個系統(tǒng)中運行。未來則會如智能手機一樣實現更多的開放功能,目前微軟的WEA7、蘋果的iOS、黑莓的QNX,Liunx以及谷歌的安卓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案之一。

  在幾大IT巨頭之外,一些專業(yè)的科技廠商也正在這個領域中掘金。

  近日,荷蘭的智能駕駛技術生廠商Mobileye宣布,采用該公司設備的自動駕駛汽車將在2016年上路。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搭載了一系列雷達、攝像頭、傳感器和激光測距儀,成本至少30萬美元。而Mobileye所采用的是售價僅為幾百美元的主流攝像頭,大幅降低自動駕駛技術的投入成本。

  對于曾經落后的一些科技公司來說,這將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的櫥窗中能夠看到手機、平板、汽車甚至其他的科技產品的界限被完全打通。不過目前iOS還沒有應用到汽車上,Android目前用的不多,Linux尚不成體系,在汽車這個平臺上,IT巨頭們正處于戰(zhàn)國時期。王東強對網易科技表示:“現在對于IT廠商來說,機會是均等的,因為智能汽車的核心還是汽車本質的功能,在這一領域,IT廠商幾乎都處于摸索階段。”

  殘酷的獵殺

  蘋果公司高級副總裁EddyCue在WWDC上發(fā)表主題演講時開門見山,“如果將iOS系統(tǒng)置于車載屏幕上,你怎么看?”去年年中的一條新聞或許可以回應這個疑問,通用汽車公司解除了與惠普的IT服務合同。此前惠普為通用汽車服務已經長達25年,并在2010年簽署了涉及通用汽車90%的IT業(yè)務。隨后通用將大部分IT工作轉由內部團隊負責,為此成立“IT創(chuàng)新中心”,計劃3-5年招聘1萬名員工。2013年,通用宣布與美國運營商AT&T合作,將在2014年推出4G汽車。

  事實上,很多汽車業(yè)從業(yè)者已經開始意識到汽車可以比計算機還要智能,這也就是為什么通用汽車想要在IT上有所作為,因為汽車的未來就像手機一樣,其本身是網絡系統(tǒng)。

  不過和曾經被改變的照相、手機等行業(yè)相比,每個汽車公司看起來都像是一頭從遠古時代蹣跚至今的恐龍,雖然看起來外形以及性能等有了很多變化,但實際上本質依然沒有改變。要知道許多曾經的業(yè)界領袖都失去了領頭羊地位倒了下去。像柯達、博得斯書店、百視達公司、音樂公司、報社等等,汽車業(yè)看起來正在IT公司的瞄準鏡之中。

  但汽車行業(yè)的供應鏈條上牽扯到太多利益捆綁,不會在短期內被快速淘汰。諾基亞、摩托羅拉那樣的巨星瞬間隕落的故事,在汽車行業(yè)很難發(fā)生。汽車行業(yè)的很多趨勢,實則依舊遙遠。汽車在互聯(lián)網化的變革過程中很難是革命性的,而是循序漸進式。

  通用之外,沃爾沃也亮出了自己的獠牙。在美國科技網站Gizmag最新的試駕中,沃爾沃向其演示了最新的車聯(lián)網技術。例如,當A車發(fā)生車禍時,車況信息能夠及時反饋到就近汽車的中控臺上,且對其他司機發(fā)出預警。車聯(lián)網的范圍不僅僅是車與車之間,車輛還能與交通信號燈互聯(lián)互通。比如,紅燈時,司機無需緊盯信號燈,儀表盤能自動倒計時紅燈剩余時間。

  而汽車行業(yè)的巨頭寶馬、福特則被評論認為看起來越來越像一家IT公司。

  2013年6月26日,繼亮相CES、臺北電腦展后,福特汽車再次以唯一一家汽車廠商的身份現身IT、科技類盛會。在本屆亞洲移動通信博覽會(MobileAsiaExpo)上,福特宣布了導入MyFordTouch、發(fā)布九款基于AppLink平臺智能電話應用、攜手百度和中國聯(lián)通整合更多在福特車內可使用的聲控應用程序等一攬子車載智能系統(tǒng)發(fā)展計劃。

  寶馬則早已在汽車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網絡化中投入了40多年。寶馬曾在第81屆日內瓦車展上通過一臺名為VisionConnectedDrive的“互聯(lián)駕駛”概念車向眾人展示了汽車將如何成為網絡世界的一部分,以及信息技術如何將駕駛者、車輛與車外世界緊密聯(lián)系起來。

  有百年歷史的福特則正視圖躋身科技公司,在今年1月的CES期間,福特推出了汽車行業(yè)首個移動應用開發(fā)者項目AppLink。開發(fā)者可以在這個平臺上下載福特汽車系統(tǒng)的源代碼,直接在PC上完成開發(fā)和模擬測試。在美國市場,AppLink已整合超過50個App,包括網絡電臺Pandora、NPR廣播節(jié)目,共享車輛位置的Glympse等等。在上個月末的GSMA移動通訊亞洲大會上,福特將這一接口開放給中國開發(fā)者,首批包括百度地圖、高德導航、新浪微博、豆瓣電臺、搜狗語音助手在內的9款本土應用程序入駐其中。在福特看來,與其進入一個并不擅長的領域紫星研發(fā),還不如把這個領域開放給那些正在手機領域瘋狂競爭的APP開發(fā)者們。這讓福特看起來正在披上一個叫做安卓或者ios的外套。

  但福特們口中的“開放”,終究不能與手機系統(tǒng)開放源代碼的徹頭徹底相提并論。車企的底層數據不僅涉及商業(yè)機密,也關乎駕駛者性命之攸。“我們比IT企業(yè)更了解汽車的參數,更能確保汽車行駛中的安全。”如同寶馬中國高級副總裁韋睿所言,你能允許你的蘋果手機死機,但你不可能允許你的寶馬車在半路死機。

  國內的車企也正在關注這一新興行業(yè),但看起來邁出的步子并不算大。例如,比亞迪此前推出的速銳車型,將配備遙控無人駕駛技術。依托如此,速銳在一定可視范圍內,駕駛人可在車外使用遙控鑰匙,操作車輛啟動、前進、后退、左右轉向,控制車輛低速行駛,能夠將車移動一定的距離,可實現車外直觀泊車。而未來將面世的東風裕隆納智捷5的一款車型,更是直接將在車上配備一款HTC的手機,與儀表臺配備的9英寸屏幕相連接成“大手機”。例如,車主將低于18℃空調自動啟動寫入APP,就可以實現。

  手機領域的殘酷現實或許即將在汽車行業(yè)重現,在這個殘酷的獵殺場上,誰喪失話語權,誰就將淪為行業(yè)的打工者。

  傭兵天下

  兩個龐大的國家正試圖短兵相接,而一些羽翼尚未豐滿的鏈條上的從業(yè)者正試圖從多個切口拿到屬于自己的空間。當戰(zhàn)局陷入平衡之后,任何的外來力量都將讓天平失去平衡。

  近日,高德舉行了媒體見面會,大致介紹了一下新版的高德地圖。新版地圖融合了包括嘀嘀打車、團800、大眾點評、攜程、丁丁優(yōu)惠、訂餐小秘書等第三方合作伙伴資源,同時還推出了“分享到汽車(Send2Car)”功能,為車聯(lián)網鋪路。

  除了地圖之外,語音功能也是智能汽車的必備要素。早在數年前,福特就在微軟幫助下實現了車載系統(tǒng)的語音命令功能。但蘋果的Siri正被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商們看好。在成功整合Siri的車型中,雪佛蘭SparkEV已經上市,卡迪拉克CTS則將在明年推向市場。而包括眾多其他廠商也有望在近期推出同類產品。

  1920年代生產的“RadioRex”玩具狗是眼下有據可查的最早的語音識別器,當這只狗聽到自己的名字時,它就會從底座上彈出來,嚇人一跳。那時候的語音識別技術是基于英文語音為基礎開發(fā),而作為象形文字的中文語音識別與作為音節(jié)文字的英文語音識別有著很大差別,而且也相對困難得多。

  但國內語音公司也沒有放棄努力,近期科大訊飛在其手機端產品訊飛語點中已經上線了車載功能模塊供用戶測試使用。根據訊飛介紹,目前其針對汽車內的語音交互場景開發(fā)了汽車語音助理產品,可以讓用戶以自然語言在駕駛過程中使用導航、音樂、電話、路況等查詢功能,也可以對車內的一些設備進行控制,相關產品已經在上汽、北汽等車型中量產。另外,為了更好的抑制車內噪音對語音識別的影響,公司還自主開發(fā)了降噪模塊,可保證在高噪的車載環(huán)境下識別率保持在80%以上。

  同樣跨界的還有百度。4月26日,百度與現代汽車在北京車展上宣布,共同對車載語音服務的技術產品研發(fā)及運營展開深入合作。屆時,現代汽車將引入百度的中文語音識別、海量數據處理等技術,利用車輛內部信息系統(tǒng)提供便捷的網頁搜索、餐廳、景點等目標地點搜索服務。此前,百度已經與寶馬達成類似合作。

  而在王東強看來,目前困擾智能汽車發(fā)展的最大難題是傳感器技術價格過高,“現在傳感器技術并不是沒有,但是基本都被大企業(yè)把持著,價格很高。只有這個技術像手機的觸摸屏一樣普及,智能汽車才能迎來發(fā)展的春天。”

  誰更懂用戶

  實際上,傳統(tǒng)車聯(lián)網這幾年的生存并不艱難。一方面新車購買量巨大,另一方面,汽車廠家之間的比拼從過去單純的機械參數向車內電子設備轉變,通用、豐田已經占據先機,國內品牌上汽、吉利、廣汽等也都紛紛在上馬車聯(lián)網。

  但現在的車聯(lián)網并沒有被消費者所喜歡,根據某汽車網的一項調查,“語音控制”“遠程遙控”及“觸屏操控”分別以26%,24%和14%的票數當選“最華而不實功能”前三名。而有媒體更是稱超過七成用戶買車后再沒用過車載移動互聯(lián)功能。

  一個本能的問題就是,駕駛者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智能汽車?

  記者就此問題走訪了多位駕駛者,在他們看來,智能汽車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將身邊所有的電子產品進行連接,在駕駛過程中娛樂化的程度大大將強。在娛樂之外,很多駕駛者也在關心輔助駕駛能夠帶來的幫助。

  在某家汽車廠商對未來的預測中顯示了如下場景:

  當下班后疲憊的你行駛在人車擁堵的道路上時,你不用擔心由于車距過近導致與前方的車發(fā)生碰撞,被稱為“永不疲倦的第三只眼”的碰撞前向預警系統(tǒng)能預測到行車危險并在碰撞危險發(fā)生前向駕駛員發(fā)出警報。

  在車流行駛速度低于50公里/小時的情況下,被稱為“堵車輔助系統(tǒng)”的技術可以讓你脫離方向盤,根據車載探測系統(tǒng),你的車可以跟著前面的車流,保持一定的車距自動往前走。

  如果你是夜間行駛,車載攝像頭和雷達對行駛中任何障礙物進行監(jiān)測主動避讓;當天漸漸變黑,只要開啟主動夜視系統(tǒng),安裝在前大燈組中的紅外線燈可以將人的肉眼看不見的路面照亮。

  不過這樣美妙的場景之中蘊含著不可控的危險。要知道我們即將迎來第一次車禍發(fā)生250周年紀念日,那起車禍發(fā)生在1771年,肇事者是一位浪漫的法國人。這讓汽車廠商們認為自己比其他廠商更懂得車輛的安全。

  一位駕駛者向記者提出自己的擔憂:“我們很難把自己以及車上乘客的姓名交到IT系統(tǒng)的手中。

  幾百年前,汽車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在IT廠商試圖控制這個速度與激情的產物之前,這個輪子、座椅、發(fā)動機與一些其他什么東西構成的產品在我們的生命中分別扮演著代步工具、炫耀生活地位、朋友等多個角色,但在未來它可能會變成一個現在的我們不再熟悉的產品。



關鍵詞: 智能汽車 iPhone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