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Win CE應(yīng)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由于桌面Windows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運行于X86平臺上,也就不存在不同平臺的可移植性問題。然而Windows CE運行在四大架構(gòu)(X86,SHx,MIPS,ARM)的CPU上,編寫應(yīng)用程序時就需要考慮它的移植。
以下通過在wince系統(tǒng)下訪問物理地址,來看看如何編寫可移植性較好的應(yīng)用程序。
首先必須明確兩個概念。
1. 在X86平臺下才有I/O地址這一說,在其他體系的CPU(如ARM/MIPS)下是沒有I/O端口的。因為X86下把I/O和存儲器分開編址,導(dǎo)致其有兩種地址;而別的CPU是把兩者統(tǒng)一編址,即把I/O映射到存儲器上。
2. WinCE的存儲管理是通過MMU實現(xiàn)的,在系統(tǒng)啟動后,我們只能訪問虛擬存儲空間,必須經(jīng)過MMU。但是在X86下,訪問I/O口和存儲器走的地址總線不同,不用經(jīng)過MMU。
比如我們想要訪問掛在某總線上物理地址為360h的端口,對于X86平臺我們可以直接嵌入?yún)R編操作物理地址, 或者使用地址指針訪問物理地址。但對于其他平臺,我們必須先作一個物理地址到虛擬地址的映射,然后操作其虛擬地址。這樣顯然程序的可移植性不好,我們需要定義 #ifdef __x86....#elif defined __arm 使得在不同平臺下程序能夠順利運行。
如果使用下面的代碼我們就可以不用這么費勁的定義不同平臺了:
先定義
inIoSpace = 1;
ioPhysicalBase.QuadPart = 0x360;
if( HalTranslateBusAddress( Isa, //此函數(shù)把ISA總線上物理地址映射為系統(tǒng)物理地址
0,
ioPhysicalBase,
inIoSpace, //此參數(shù)=1說明轉(zhuǎn)化的是I/O空間地址,=0時存儲器地址
ioPhysicalBase ) )
{
if( !inIoSpace ) ////如果是存儲器地址,針對非X86 平臺
{
ioPortBase = ( PUCHAR ) MmMapIoSpace( //此函數(shù)把系統(tǒng)物理地址轉(zhuǎn)化為虛擬地址
ioPhysicalBase,
IoLen,
FALSE );
if( ioPortBase == NULL )
{
//TODO: Error handling
}
}
else //如果是I/O,即X86 下,不需要做地址映射
{
ioPortBase = ( PUCHAR ) ioPhysicalBase.LowPart;
}
}
else
{
//TODO: Error Handling
}
隨后對于端口的操作( ioPortBase),我們也可以充分挖掘它的可移植性。通過使用READ_PORT_UCHAR,
WRITE_PORT_UCHAR這些wince下的宏來實現(xiàn)端口讀寫。而不是在X86下用指針操作(不僅移植性差,而且容易產(chǎn)生問題)。CE下的宏在內(nèi)部是封裝好的API函數(shù)。例如WRITE_PORT_UCHAR這個宏在X86 處理器上轉(zhuǎn)化為一條OUT的匯編指令;而在ARM處理器上會轉(zhuǎn)化成一條對虛擬地址的寫指令。
WinCE5.0下可以使用CreateBusAccessHandle(總線注冊表路徑)+BusTransBusAddrToVirtual來實現(xiàn)總線物理地址到系統(tǒng)虛擬地址的直接變換。這種方式比起使用OEMAddressTable+VirtualAlloc+VirtualCopy方式更具不同平臺的可移植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