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TD-SCDMA高速交通干線覆蓋解決方案

TD-SCDMA高速交通干線覆蓋解決方案

作者: 時間:2012-07-23 來源:網絡 收藏

標簽: 移動通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154340.htm

1、引言

在目前的建網條件下,磁懸浮列車、鐵路和公路等高速是實現兩城市間網絡連續(xù)的關鍵手段,是大規(guī)模試商用和未來商用網絡不可或缺的部分,若不能在發(fā)展越來越快、車速越來越高的高速上提供連續(xù)覆蓋的高QoS的3G業(yè)務,將對整個網絡的應用和運營商的品牌推廣帶來不利影響。

未來的陸地高速時速將在200公里至300公里,而對高速輪軌和磁懸浮等交通干線而言,時速將會達到350公里以上,甚至高達500公里。TD-SCDMA系統必須根據自身技術和系統發(fā)展的特點,針對高速交通干線對移動通信的不同需求,提出合理的可實現的分步實施的,滿足網絡不同發(fā)展階段的覆蓋需求。

由于采用了時分雙工(TDD)、上行同步、智能天線和聯合檢測等關鍵技術,TD-SCDMA系統對高速移動通信的支持能力是有別于其它移動系統的。那么影響TD-SCDMA系統高速移動通信性能的因素有哪些?要支持超高速的交通干線的覆蓋,TD-SCDMA系統需要做哪些優(yōu)化或調整呢?組網方案上需要如何調整?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下文將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論述,并提出最終的

2、TD-SCDMA系統高速移動通信性能影響因素分析

首先,對于移動通信系統,在高速移動狀態(tài)下,信道衰落周期將變短,因此就雙工通信模式比較而言,TDD系統相對于FDD系統,其抗快衰落特性和多普勒頻移能力是有所降低的。

第一,基于技術上的區(qū)別,3GPP標準協議規(guī)定FDD系統需支持最高移動速度為500km/h,TDD系統最高移動速度則定義為120km/h,因此,TD-SCDMA系統若需支持更高速度的高速移動通信,必須在技術上進一步改進。

第二,TD-SCDMA系統要求實現嚴格的上行同步,在高速移動環(huán)境下,可能出現同步偏差而不能達到系統要求的1/8Chip的同步精度,可能致使系統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第三,智能天線快速下行賦形要求上、下行信道必須具備互易性,而在高速移動環(huán)境下,上下行信道的相關性變弱,有可能造成系統性能的下降。需要根據不同的速度選擇合適的天線方案。

第四,對于聯合檢測而言,按照R4 TD-SCDMA系統的時隙結構(見圖1),在QPSK調制模式下,TD-SCDMA的中間碼(midamble碼)對高速移動產生的多普勒頻偏估計的能力大概在160-250km/h。如果移動速度更高,由于信道的快速變化,數據部分特別是burst兩端的數據符號,經歷的實際信道與信道估計的偏差較大,因而兩端的數據和中心midamble碼的信道估計在幅度和相位上會產生一定誤差,從而使系統解調性能有所下降。

TD-SCDMA系統時隙突發(fā)數據結構

圖1:TD-SCDMA系統時隙突發(fā)數據結構

綜上所述,影響TD-SCDMA系統高速移動通信性能的關鍵因素為高速移動狀態(tài)下產生的多普勒頻移效應和信道估計的偏差、同步難度加大,以及上、下信道相關性減弱等問題。

3、TD-SCDMA高速移動物理層與性能

根據前述分析,為了提高TD-SCDMA系統對高速移動的支持能力,針對影響TD-SCDMA系統高速移動通信所產生的問題,需要在不改變系統幀結構的情況下,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經過理論分析和大量的仿真分析,在物理層技術方面可以通過優(yōu)化智能天線的賦形算法(如采用EBB算法)和聯合檢測信道估計算法來實現,關鍵是解決多普勒頻移對系統性能的影響。

移動通信中的Doppler頻移如公式(1)所示:

公式(1)

公式(1)中,V:移動臺速度,C: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q:信號到達角度,fc為通信載波中心頻率。

由公式(1)可以計算,當高速移動速度為400km/h時,TD-SCDMA的頻偏將大于700Hz,此時若不進行有效校正,系統解調性能將嚴重惡化,系統將不能正常通信。

另外,在高速移動過程中,基站和終端經歷的多普勒頻移是不同的,如圖2所示,假設終端在高速移動過程中產生的多普勒頻移為Δf ,則信號經過基站到終端下行鏈路和終端到基站的上行鏈路的往返傳播返回基站的多普勒頻移將達到2Δf 。因此,基站和終端應分別采取相應的補償算法。

基站與移動終端多普勒頻移特性

圖2:基站與移動終端多普勒頻移特性

基站側:優(yōu)化改進接收機算法,通過在檢測算法中加入相位校準和多普勒頻移估計功能,可以很好地實現對信道變化的捕獲和跟蹤,只要在算法中予以補償,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多普勒頻移帶來的影響,使得系統支持高達250km/h以上的高速移動通信。從圖3的仿真性能可知,時速250km時,不加相位補償算法,系統解調性能明顯惡化;使用相位校準算法后,解調門限比120km惡化約2dB;對于400km的速度,沒有相位補償算法基本無法工作,使用相位補償算法有明顯增益;而實際網絡測試結果表明當時速達到250-350km/h時,通話仍然能夠保持連續(xù),話音清晰、鏈路質量高。

TD-SCDMA系統高速移動性能仿真結果

圖3:TD-SCDMA系統高速移動性能仿真結果

終端側:與基站比較,其多普勒頻移較小,而且終端本身具備頻偏矯正和自動頻偏控制功能,即按一定周期和步長來調整頻偏,使終端頻率跟上頻偏變化,因此即使存在大頻偏時,終端仍能正常解調,不影響接收性能。但終端需要解決頻偏跳變的問題,即在小區(qū)交界處,終端發(fā)生重選和切換時,由于相對于基站移動方向的改變,會產生頻偏跳變,由負頻偏變?yōu)檎l偏,進而要求終端自動頻偏控制能力應保證在一定時間內將頻偏控制到允許范圍內。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