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視頻CMOS電流舵數(shù)/模轉換器的設計
圖2是一個說明8位分段式電流舵基本結構的例子。圖中采用6+2分段結構,高6位數(shù)字信號通過行譯碼器(Rows Decoders)、列譯碼器(Columns Decod-ers)轉換為溫度計碼,分別控制26-1=63個單位電流源,構成8×8電流源矩陣。多余的一個電流源作為Dummy器件,63個單位電流源和低2位二進制加權電流源的電流之和形成了陣列中整體電流源的電流。
2 譯碼邏輯電路
在DAC設計中,電流源單元、譯碼器和消除毛刺(噪聲)結構是重要部分,DAC的性能由這些部分決定。為了改進在高頻率動態(tài)線性,在此提出由傳輸門和晶體管組成組合邏輯譯碼電路。
2.1 傳輸門邏輯
因為NMOS管可以通過邏輯變量0傳輸,PMOS管可以通過邏輯變量1傳輸,用這兩個MOS平行放置構成互補結構。在此,可以得到傳輸門(TG),并且對于TG,邏輯變量0,1都可以很好的傳輸。大家都知道,譯碼器之間的延遲時間是毛刺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并且與全部使用CMOS邏輯電路比較,用TG設計的邏輯電路性能更好,延遲更小。經過驗證,所有二輸入邏輯門的可由傳輸門和反相器組成。作為一個事例,實現(xiàn)與非門邏輯,全部CMOS技術要求6只晶體管,但采用TG結構只需要5只晶體管。在內在DAC芯片上,它有兩個信號,并且有翻轉信號,因此沒有反相器的需要,因而二只晶體管被減少。實驗結果說明,芯片面積和功耗的大大減少了。
2.2 邏輯譯碼電路
為減小功耗和減少延時,應該設計最少邏輯水平的行和列譯碼,運用TG邏輯電路組成3~8位行、列譯碼器。如此從高3位得到行譯碼器和從中間3位輸入得到列譯碼器。運用TG的行譯碼器電路如圖3所示。
行譯碼器結構與列譯碼器基本相同,但沒有電源節(jié)點。使用TG邏輯譯碼器的另一巨大好處是可以減少晶體管的數(shù)量。在靜態(tài)邏輯,參考文獻[9]的譯碼器由84 只晶體管組成,但用TG結構組成的行和列譯碼器有30只晶體管,并且總數(shù)是60。這意味著芯片面積可能也被減少。較少的晶體管級數(shù)也幫助減少延時。另一方面,使用TG結構的邏輯門最大級數(shù)可減少到2級;不使用傳輸門結構的全CMOS結構的最高門級數(shù)是3,以上充分說明使用TG結構更有利減少延時和改進工作頻率。表1給出相關的參量對比。
2.3 工作原理
用行列譯碼器進行譯碼,單位電流源是導通還是截止,共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所在行和下一行都是“1”,在這種情況下,無論列控制信號是否為“1”,該電流源均被選中。也就是說,對應的電流源開關狀態(tài)為接通狀態(tài)。第二種情況是所在的行控制信號為“1”,但是下一行的控制信號為“0”,這時,電流源是否被選中,要根據列控制信號來決定。如果列控制信號為“1”,則該電流源被選中;如果列控制信號為“0”,則該電流源不被選中,處于截止狀態(tài)。第三種情況是所在行和下一行的控制信號均為“0”,那么不管其所在列的控制信號為多少,此電流源不會被選中,處于截止狀態(tài)。TG構成的開關電路如圖4所示。
3 電流源電路及減少毛刺電路
電流源電路是DAC的重要部分,同時為了減小毛刺反應,下面將介紹減少毛刺的電路。
3.1 電流單元
一般常用的設計均采用減少電路噪聲和降低電流源的復雜結構。例如,差分電路、偏置電路、參考電流等需要很多數(shù)量的晶體管。在這個設計中,使用一個簡單的電流單元結構,并且電流源采用由二只晶體管組成的電流源單元。與其他芯片相比,電路的面積可以大大減小,如圖5所示。
基爾霍夫電流相關文章: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電流傳感器相關文章:電流傳感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