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低色溫高顯色性白光LED的研究

低色溫高顯色性白光LED的研究

作者: 時間:2010-08-30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1.3.5 紅光補償法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169211.htm


  鄭代順等人[11]用GaN基倒裝焊大功率藍光激發(fā)黃色熒光粉,同時采用AlGaInP高亮度小功率紅光芯片進行補償來制備大功率白光LED,得到的白光的Tc和Ra分別為3,450K和93.9,器件的Φ和η為26.6 lm和19.42 lm/W,遠遠高于前面提到的采用藍光LED同時激發(fā)黃色和紅色兩種熒光粉得到的器件水平,這是因為避開了低效率紅色熒光粉的使用。此方法的缺點在于必須對藍光和紅光芯片的工作電流分別加以控制,以調(diào)整藍、黃和紅三色光的比例,從而得到高Ra白光,導致驅(qū)動電路相對復雜。此外,由于藍光芯片、熒光粉和紅光芯片構(gòu)成的是相對獨立的發(fā)光體,就單個器件存在空間顏色不均勻的問題,這一問題可以通過適當?shù)年嚵信挪挤绞絹斫鉀Q。目前,紅光LED芯片補償法在LED器件封裝中較少使用,在高檔室內(nèi)燈具如筒燈設計中往往采用紅光LED(指單燈)補償法制造低色溫高顯色性的節(jié)能燈具。采用紅光LED補償法得到的筒燈,其相關(guān)色溫和顯色指數(shù)值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看出,加了紅光LED后,顯色性提高,且色溫值也較低。


  2 低色溫高顯色性白光LED光色參數(shù)分析及其制備


  2.1 低色溫白光LED光色參數(shù)測試與分析


  實驗抽驗了國內(nèi)不同LED封裝廠的低色溫(3,000~3,300K)白光樣品1、樣品2,采用PMS-80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光譜分析系統(tǒng)測試并記錄了樣品的色溫、顯色指數(shù)、色比等光色參數(shù)。如表2所示,樣品1單顆光通量高達87.406 lm,但顯色指數(shù)不足50;樣品2光通量僅有22.832 lm,但顯色指數(shù)將近90.


  如圖1所示,樣品1顯色指數(shù)較低主要是因為:R8(亮淺紅-紫色)、R9(深紅色)、R11(濃綠色)、R12(濃藍色)的值均較低,尤其是R9(深紅色)的值為0,說明光譜中缺少紅光和藍偏綠的光,可以通過加入激發(fā)光譜與所選擇的藍光LED的發(fā)射光譜相匹配的紅色熒光粉和綠色熒光粉來提高顯色性。


  如圖2所示,白光LED樣品的光譜圖中,樣品1的藍光能量比樣品2要小,且黃光光譜部分相對偏向黃橙波段,也就是說紅光能量相對較低,所以顯色性較差。


  2.2低色溫高顯色性白光LED的制備


  實驗采用國外瓦級InGaN基藍光LED芯片制備低色溫高顯色白光LED,在已固晶焊線后的芯片上涂敷按一定比例調(diào)配好的熒光粉和硅膠的混合物,并烘烤使其固化。采用杭州遠方LED300測試樣品的光色參數(shù),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白光光譜的紅色部分在初始老化時期有較明顯的衰減現(xiàn)象,光譜的變化導致色坐標的漂移,使得色溫上升。而熒光粉效率的降低也導致了光通量和發(fā)光效率的下降。在500hrs后,衰減現(xiàn)象逐步減緩。


  如圖3所示,在低色溫高顯色性大功率LED老化過程中,紅色部分衰減較為明顯(600~780nm),紅色比從24.5%下降到19.3%,但從表3中可以看出顯色指數(shù)仍保持80以上,滿足照明的需求。


  3 結(jié)論


  本文論述了低色溫高顯色性白光LED的制備方法,包括:(1)RGB三基色芯片混合成白光;(2)近紫外LED芯片激發(fā)RGB熒光粉;(3)藍光LED芯片激發(fā)熒光粉;(4)紅光LED芯片補償法等,重點分析了低色溫高顯色性白光LED的光色電參數(shù),指出了低色溫高顯色性白光LED制備技術(shù)的難點,并制備了瓦級大功率白光LED,其顯色性高達93,經(jīng)過1,000小時老化后,色溫出現(xiàn)漂移,顯色指數(shù)仍高于83.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guān)鍵詞: LED

評論


相關(guān)推薦

技術(shù)專區(qū)

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