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直流通路下的共射、共集、共基放大電路分析

直流通路下的共射、共集、共基放大電路分析

作者: 時間:2016-05-19 來源:網絡 收藏

  本文介紹了直流通路下的、共集、共基分析。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605/291396.htm

  

    

 

  圖1

  基本的如圖所示,在模電書里應該經常遇見,不過那時更多的是分析靜態(tài)工作點,交、直流放大倍數,然而在真正的電路設計中,R1和R2的取值范圍應該是多少呢?或者說它們應該如何取值呢?

  已知NPN型管2N2219是硅型管,處于放大正常工作時飽和電壓Ube=0.7V。首先是對R1的選擇,2N2219的Ib最大值是800mA,僅僅選取R1使其電流值小于800mA顯然是不行的,一般Ib的電流值為幾mA到uA,因為Ic最大值是800mA,按照普通的100倍的放大倍數算Ib最大也只能到8mA

  按此標準就可以取值了,比如R1=10k(先分析分析看是否合適),這時Ib=0.43mA,假設放大倍數是100倍(粗略估算,所以取這個值)則Ic=43mA,為了使三極管工作在放大區(qū),必須要求Uce>Ube,則Uce起碼應該大于0.7V,恩,假設是1v(應該比這大,因為在動態(tài)條件下還會有一個交流信號,要防止出現飽和失真),那么R2應該取值為R2=(12-1)V/43mA=256Ω,即R2不能比256大了(估算,放大倍數等等很多因素在,但是就是在這個附近)。所以可以取R2=200Ω及其以下(R2越小則Uce越大)

  仿真如下所示

    

 

  圖2 R2=50Ω

    

 

  圖3 R2=200Ω

    

 

  圖4 R2=350Ω,進入飽和區(qū)。

  如果R1=1k可以再計算一下,Ib=4.3mA,Ic=430mA,R2只能取26Ω以下,這樣一來就對電阻的要求太高了。

  同時應該注意到一個現象,當R2=50Ω或200Ω的時候在Ib沒變時Ic發(fā)生了變化,從77.5mA變到了45.5mA,跟按照三極管輸出特性曲線好像不重合啊(好像跟飽和區(qū)的性質差不多:Ic隨Uce的增大而增大)。

  下面說一下三極管的各種狀態(tài):

    

1.jpg

 

  圖5 三極管輸出特性曲線

  其實圖上的只是在理想狀態(tài)下的曲線,在實際中平行的那部分應該也是向上的,只不過角度沒有在飽和區(qū)那么大罷了。而在判斷一個三極管是否在飽和區(qū)也不能看是否是Ic隨Uce的增大而增大,而應該看Ube增大時,Ib隨之增大,但Ic增大不多。

    

 

  圖6 注意跟圖4比較,此時Ib明顯增大但Ic基本沒變

    

 

  圖7 跟圖2比較,Ib增大時Ic也增大,處于放大區(qū)。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圖8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圖8中的R1,R2如何選擇呢?由于R2是在發(fā)射極上,所以Uce電壓肯定大于5v,也就是說集電結反偏,這時只要保證發(fā)射結正偏而Ib電流值合適就可以了。所以R1,R2的選擇只用跟著十幾要求就可以了,比較廣泛,都可以從幾百歐到幾k

    

 

  R1的選取對電路電流的影響不大,關鍵是R2,R2越大基極和射極電流就越小。

  共基極放大電路:

    

 

  R1,R2應該選擇多少呢?

  Ie一般都是在幾十mA,假定Ie=43mA、此時R1約為100Ω,Ic約等于Ie=43mA,為了保證Uce反向偏置,還要保證Uce>1v則R2最大取256Ω,根據Uo的輸出情況可以取R2為幾十到200之間

    



關鍵詞: 共射 放大電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