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人工智能計劃:華人頂起半邊天
在亞洲研究院內,90%以上的科研人員是華人,像聶再清團隊一樣的研究小組有20多個,其中很多都從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核心技術和應用研究。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606/293158.htm“為微軟孵化顛覆性科技并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務?,F(xiàn)在我們部門建立了幾個團隊,專注于新業(yè)務”
今年的微軟Build大會上,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展示了一款能夠訂購達美樂Pizza的機器人。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對著你的移動設備說“想吃Pizza”,約定時間內,Pizza就被送到你的手里——不用點開某個叫餐軟件,甚至不必打字。就像是有個人坐在后臺,隨時待命。
沒有人坐在后臺待命,是讀取和深度學習達美樂點餐全流程的虛擬機器人完成了所有操作。微軟給這個黑科技項目取了一個并不花哨的名字——“機器人智能”(Bot Intelligence)。整個項目展示只有短短5分鐘,但對微軟而言,意義重大。
掌管微軟整體技術研究的執(zhí)行副總裁沈向洋表示,“機器人智能”是機器人架構(Bot Framework)的核心部分,嵌入了深度學習、語義理解等人工智能技術,第三方開發(fā)者能夠通過機器人架構這個平臺來創(chuàng)建不同功能的機器人。
它直接關系到微軟的未來——不僅僅是訂購Pizza,微軟希望,不同企業(yè)可以像達美樂那樣利用微軟的平臺更簡單地制作并運行自己的智能機器人。彭博社撰文指出,這是一個嶄新的市場,以至于Gartner和Forrester等調研公司還沒有摸清楚它的規(guī)模,這很可能會非常龐大。
這項終極目標是要讓機器替代人類的技術背后,集結了微軟眾多科學家的智慧,尤其是幾年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fā)成果。每年微軟都有接近100億美元投入在研發(fā)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人工智能。據(jù)沈向洋介紹,在全球微軟有1000多名研究人員,至少有三分之一都在研究人工智能。在這龐大的科學家隊伍中,華人面孔的科學家,成為微軟人工智能戰(zhàn)略背后的核心研發(fā)力量。
“(微軟CEO納德拉展示的)這個Pizza機器人的大腦,就是我們做的。”38歲的聶再清說。他是微軟亞洲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帶領著一個有8個研究員的小組,過去十余年都在主攻大數(shù)據(jù)挖掘和機器學習。“簡單說,(我們的工作)就是讓機器能夠理解用戶的自然語言并構建知識圖譜。”他說道。
這個研究小組的成果,促成了Pizza機器人和其背后“機器人智能”技術的誕生,也讓不同企業(yè)利用微軟的平臺制作并運行自己的機器人,成為了可能。
今年3月,聶再清代表亞洲研究院,在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微軟總部一年一度的Techfest(微軟技術大會)上,展示了這項成果。他僅用了幾行代碼,制作出一個能夠用于企業(yè)內部預訂會議的機器人。當時,納德拉坐在不到5米遠的看臺上,在他旁邊的是微軟執(zhí)行副總裁、研發(fā)集團CEO沈向洋。
沈向洋
“這是我見到過的最簡單的代碼。”微軟CEO納德拉對一旁的沈向洋說道,他希望在一個月后的Build大會上加入這個研究的展示,不過展示形式可能要換換,比如,不是用于預訂會議的機器,而是用簡單的代碼寫出一個可以訂購Pizza的智能點餐機器人。
“通常為機器人添加新功能或場景需要一整套的工序,現(xiàn)在只需要幾步,有了‘機器人智能’的機器人架構平臺就能幫助開發(fā)者構建一個機器人的大腦,哪怕你對軟件工程的知識一竅不通。”他介紹道。
講述“Pizza機器人”這段誕生過程時,聶再清坐在北京中關村一棟30層高的寫字樓辦公室里。這里是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全球范圍內1000多名科學家和專家中的五分之一,聚集于此。
在亞洲研究院內,90%以上的科研人員是華人,像聶再清團隊一樣的研究小組有20多個,其中很多都從事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核心技術和應用研究,涵蓋了從大數(shù)據(jù)挖掘、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到在線搜索等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的方方面面。3月在美國高調上線并引發(fā)軒然大波的微軟人工智能助手Tay的原型,即在中國有4000萬用戶的語音助手“微軟小冰”,正是這些研究團隊的另一項成果。
研發(fā)團隊
身為微軟全球執(zhí)行副總裁、掌管這個全球最大高科技公司研究事務的沈向洋博士,也起步于位于北京的這個研究院。沈向洋曾擔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是聶再清的上司。
1999年,沈在北京加入微軟亞洲研究院,成為這個研究院第一名研究員,主攻視覺識別。那一年,李開復任亞洲研究院院長,在他的帶領下,微軟實驗室開始拼音輸入程序的研發(fā)。李開復和沈向洋不僅都畢業(yè)于卡內基梅隆大學,且都師從1994年的圖靈獎獲得者拉吉.瑞迪。從1999年開始,直到今日,人工智能都是整個微軟亞洲研究院的主攻方向之一。
現(xiàn)在沈向洋的辦公室位于美國華盛頓州的雷德蒙總部,從窗外望出去,能隱約看到雷德蒙大學的操場。19年前,Windows95在這里正式發(fā)布。那曾是微軟最輝煌的時期,Windows幾乎占據(jù)了90%的市場份額,直到2007年,雅虎和谷歌帶來的全新商業(yè)模式——這種通過廣告賺錢,而對用戶而言一切免費的模式與微軟截然不同,也讓微軟第一次正視自己已經(jīng)錯失了搜索的機會。
美國華盛頓州雷德蒙德的微軟總部
那是一次輸在策略的賽跑。事實上,2007年沈向洋在亞洲研究院任院長時,這里的自然語言研究及機器學習已小有成果——這兩者正是搜索技術往前發(fā)展的核心。正因如此,當年年底,當時任微軟CEO的史蒂夫.鮑爾默決定要在微軟內部打造一支搜索團隊時,選中了沈向洋。
鮑爾默當時給團隊打氣說:“我調了一個最懂技術的人,叫沈向洋,又調了一個最懂產(chǎn)品的人,叫納德拉。”接下來的幾年,沈陸續(xù)從亞洲研究院帶了54個研究員到必應(Bing)。這些研究員最后都成為了搜索團隊里面的技術骨干。
又過了六年后,納德拉成為了微軟的掌舵人,把公司帶向云計算,而沈向洋這位出生于南京的中國人,則成為了微軟創(chuàng)新理念的重要布道者。他所帶領的研發(fā)團隊時刻都在為微軟尋找下一個“偉大的點子”。
這兩年,如何讓研發(fā)團隊這個微軟重要且寶貴的資產(chǎn)支持企業(yè)未來的發(fā)展藍圖,一直是納德拉和沈向洋反復討論的話題。為此,沈向洋更改了研發(fā)部門的一些規(guī)劃與制度。微軟在全球擁有11個研究院和實驗室,在研究院里,研究工作以研究領域為單位獨立運行,同時研究組之間、研究組與產(chǎn)品部門之間又保持密切合作。
過去,研究小組不是一個真正的產(chǎn)品研發(fā)團隊,而是以基礎研究為主,較少考慮市場因素,現(xiàn)在沈向洋希望研究團隊也參與產(chǎn)品的研發(fā)。“為微軟孵化顛覆性科技并創(chuàng)造新的業(yè)務?,F(xiàn)在我們部門建立了幾個團隊,專注于新業(yè)務。”他說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