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無人機產業(yè) 為什么終將被西方超越
現在的科技行業(yè),每過幾年就有那么幾類產品被推上風口,引來資本的競相追逐。雖然不可否認的是,其中很多產品都是直擊需求的現象級產品,但魚龍混雜之間,也不乏一些濫竽充數,噱頭十足但沒有實際用途的產品。被風口吹起來是一回事,能飛多久是另一回事,有不少廠商雖然一時飄得高,但最后也難免摔得粉身碎骨。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609/310425.htm▍大疆的孤軍奮戰(zhàn)
按理說,存在即合理,一款產品之所以被研發(fā)出來,自然有其用處,但是放在無人機身上,突然這個需求就模糊了。如果不是大疆挖掘了四軸無人機「航拍」的需求點,恐怕四軸無人機到現在還只能存在于一小撮航模圈內吧。
無人機的大熱和大疆的航拍無人機有脫不開的關系,這也直接導致,自無人機大熱以來,深圳的無人機企業(yè)就如雨后春筍一樣紛紛冒頭。據統(tǒng)計,中國無人機研發(fā)生產企業(yè)超過400家,有300多家都在深圳。在這些企業(yè)中,有一大批都沒有明確的定位,僅僅是大疆的模仿者,繼承了華強北的精神,做一些低價劣質的「玩具」,淘寶上搜無人機出來的那些山寨品,時常有大疆產品的影子。
有報道稱,深圳的這300家企業(yè)占據了全球無人機市場70%的份額,而有趣的是,在各大報道中,都稱大疆一家就占據了全球無人機市場70%以上的份額。雖然聽聞中國的無人機產業(yè)非常發(fā)達,但是在市場熱烈的追捧背后,99%的無人機企業(yè)其實活的并不光鮮。
現在的企業(yè)愛談「生態(tài)」,只有產品形成生態(tài)效應才有競爭力。放眼中國的整個無人機產業(yè),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茫茫中國無人機行業(yè)只有大疆一根獨苗,其全球競爭力又能有多少呢?
▍鑰匙攥在別人手里
曾經看到一個視頻,把德國造的軸承和中國產的軸承分別套在桿子上,推一下看誰轉的久,中國產的轉3秒鐘就停下了,德國的軸承可以轉半分鐘之久。這樣明顯的差距,生動地回答了為什么中國的火箭都可以出口了,但小小的零件還需要進口。
而中國的無人機行業(yè)也面臨著同樣的尷尬。無人機產品表面上是飛行體驗、拍攝體驗的比較,但究其根本,都是傳感器、芯片之間的比較。就是這小小的傳感器和芯片,卻難倒了一大批國內廠商。
國產飛控,其實都是外國「芯」
這些廠商最大的遺憾,就是中國沒有工業(yè)革命的遺產,這些無人機最基礎的零件,在西方國家已經歷了百余年的發(fā)展優(yōu)化,對中國來說卻是積重難返,所有的功課都需要從頭開始做:陀螺的發(fā)源地是中國,但卻是法國人在1850年根據陀螺原理發(fā)明了陀螺儀,以計算物體姿態(tài)及角速度;二戰(zhàn)期間,德國人為了導彈精準打擊發(fā)明了慣性制導系統(tǒng),根據陀螺儀和加速度計為導彈導航。
作為無人機核心中的核心,MEMS加工技術可以將各種產品整合到到基于硅的微電子芯片上,從而實現許多傳感器的電子化。但是,本土的MEMS產業(yè)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無人機必須的加速度傳感器、陀螺儀、電子羅盤的生產一直掌握西方國家手上,比如陀螺儀幾乎都是來自INVENSENSE公司,而中國的無人機企業(yè)只能進行編程等工作,觸及不到核心。
傳統(tǒng)的加速度計和MEMS技術加工的傳感器
而我們常聽說的GPS技術,則直接影響了無人機的定位、懸停和返航。目前,中國雖然可以自主研發(fā)陶瓷天線,但芯片卻幾乎都來自歐洲的U-blox公司。目前該公司的平臺已發(fā)展至第8代,技術相當成熟,支持GPS和北斗雙模,搜星快精度高。而中國在這個領域卻起步不久,北斗尚不能取代GPS,自主研發(fā)的芯片在性能、功耗、集成度和成本方面全面落后于人,幾乎沒有競爭力。
至于關乎成像質量的CMOS傳感器,SONY是絕對的領頭羊。在手機行業(yè)上,除了蘋果、三星之外,國內幾乎所有的廠商都會使用SONY的CMOS。從市場占比來說,SONY、SAMSUNG等幾家企業(yè)占有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我國雖然研發(fā)了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CMOS圖傳感器,但產業(yè)化難度很大,中國企業(yè)在行業(yè)占比排行榜上仍是榜上無名。
SONY生產的CMOS
不僅是芯片、傳感器,無人機上使用的碳纖維、尼龍等原材料,目前都嚴重依賴從美國和日本進口,但所有桎梏中最嚴重的,還是芯片的壟斷。
多年無人機老牌企業(yè)零度推出的SMART方案,依靠的其實是高通的驍龍平臺;大疆的精靈系列中則用到了ST意法半導體芯片和ATMEL芯片;昊翔無人機Typhoon H的主控同樣是ST芯片,Realsense模組則用的Intel的芯片;此外,幾乎目前所有的主流航拍相機里都有安霸Ambarella芯片。
如今,高通和Intel這樣的巨頭都各自推出了自己的無人機飛行方案,大大地降低了無人機的門檻,今后必然有更多國產廠商能夠推出自己的無人機。然而,核心芯片都掌握在別人手中,國產無人機企業(yè)又能做出什么突破呢?
▍越近山峰,愈近懸崖
中國無人機行業(yè)一時的興盛,很大程度上是大疆的成功給國內資本「打了雞血」的結果。大量資本聞風涌入的時候卻沒有考慮到,硬件行業(yè)并不像互聯(lián)網行業(yè)那樣易入,外國人熬了十年研究出來的成果,不是投入十倍成本就能一年研究出來的,更何況大部分情況下,外國人的研發(fā)投入可能遠超你的想象。
資本的目的是盈利,這也造成了它的短視:只看見了3DR關閉消費級無人機部門,卻不關心高通推出的驍龍無人機平臺;只看見了昊翔接受Intel的投資,卻看不見這都是在為Intel自家的RealSense技術開路。我們的投資家往往只看見了臺前的風光,卻看不見背后的無奈和妥協(xié)。
靠著浮夸的宣傳和概念的炒作,這些廠商給自己畫了一幅又一幅虛幻的勝景,但是越近山峰,也愈近懸崖。對于這些廠商,飛控君只希望它們以后在吹噓產品功能的時候,能夠稍微誠實一點,別忘了,自家的飛控還是拿APM開源飛控改的呢。
中國的手機行業(yè)飛速發(fā)展了這么多年,智能手機保有量世界第一,手機廠商數不勝數,早已經是世界上智能手機市場最發(fā)達的國家了。但公認擁有芯片研發(fā)能力的國產廠家也就華為一家,而曾在風口上起飛的小米,現在卻打著「新國貨」、「國民手機」的口號,賣著主打「進口元器件」的產品,希望可以拯救下降的出貨量。雖然智能機依舊火爆,但是整個手機行業(yè)早已是一片慘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