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E會利用汽車傳感器收集數據
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數字地圖制造商HERE將推出一項實時交通服務,利用安裝在汽車上的傳感器和攝像頭收集到的數據,能向用戶發(fā)出交通安全警告及幫助用戶找到停車位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1610/310884.htmHERE目前由德國三大豪華汽車制造商寶馬、戴姆勒和大眾汽車共同持有,去年它們斥資28億歐元(約合31億美元)收購了諾基亞這項數字地圖業(yè)務。根據HERE發(fā)布的聲明,該服務將于明年年初推出,這將是首次利用汽車傳感器收集所謂的“眾包(crowd-sourced)”數據,從而為司機提供即時交通流信息。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610/49dd8de13aca83f8e68d9b3fc165c293.jpg)
該公司平臺產品負責人Nicholas Goubert指出,這些德國豪華汽車所生成的駕駛數據,提供的信息將比谷歌旗下地圖和導航應用Waze提供的“眾包”交通服務更詳細。
數字地圖已成為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的一個競爭激烈的戰(zhàn)場,因為相對于人類駕駛,無人駕駛的導航需要有關于周圍環(huán)境更為詳細的圖像。為此,谷歌于2013年斥資10億美元收購了Waze;福特汽車公司今年7月向Civil Maps投資,后者是加州一家為無人駕駛汽車打造三維地圖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HERE的交通服務將于本周的巴黎車展上首次亮相,并向全球各地的汽車制造商推銷,該服務展示了數字地圖如何與無人駕駛汽車實現(xiàn)連接。除了向司機提供信息,該服務可以觸發(fā)汽車自動剎車以避免碰撞。
Goubert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前方道路的危險警告不僅向司機發(fā)送,也會發(fā)送到汽車的輔助駕駛系統(tǒng),讓汽車自身可以在事故發(fā)生前開始剎車。”
在北美和歐洲,HERE為80%配備了車載導航系統(tǒng)的汽車提供地圖數據。它希望將這項新的交通服務出售給這些汽車制造商,并說服它們共享其汽車上安裝的傳感器生成的數據,以提供更豐富的交通狀況數據流。
Goubert稱:“汽車制造商對參與該項目表現(xiàn)出很大的興趣。毫無疑問,我們會從更豐富的數據中受益。”
例如,更多的汽車開啟雨刷和應用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能更好地告知使用了該服務的用戶前方道路因雨水變得光滑,應注意減速慢行;安裝在汽車上的攝像頭將被用來讀取道路標識,以更好了解道路施工、車道封閉或者街上是否有停車位等狀況。Goubert稱,所有數據將是匿名的,不會透露個別司機的位置或其它細節(jié)。
Goubert表示,這些服務潛在的市場規(guī)模達數十億美元。他說,它們最終會超出汽車行業(yè),擴大至所有聯(lián)網設備。
HERE首席執(zhí)行官EDZARD Overbeek在一份聲明中稱:“今天,我們看到技術和汽車行業(yè)走到一起,聯(lián)手打造將提升數十億人駕駛體驗的服務。這些新的服務僅僅是個開始。”
分析師表示,從行駛在道路上的數百萬輛汽車收集各種復雜數據,將可能讓HERE大幅領先谷歌、蘋果、特斯拉和TomTom等競爭對手,后者收集的“眾包數據(crowd-sourced data)”來自于更少的汽車。
瑞銀(UBS)在最近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眾包數據對實時路況信息和地圖服務至關重要,而用戶群的規(guī)模對服務差異化起關鍵作用。”
隨著其它汽車制造商為這些交通服務提供數據,它們對世界各地路況有越來越全面的了解,將為人類司機、最終自動駕駛汽車的計算機系統(tǒng)提供更大幫助,而實時道路數據是計算機系統(tǒng)取代人類司機的一個先決條件。
迄今為止,在聯(lián)網汽車的開發(fā)上,往往是個別汽車制造商或技術供應商在單打獨斗,導致它們收集的交通數據大部分僅限于少數道路或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