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造車夢破滅有哪些原因?
論美學和科技的結合,恐怕沒有誰能夠比蘋果做得更好,如果能夠有一輛極致、簡約、優(yōu)雅而兼具黑科技的汽車,那一定是蘋果迷的福音,但最新消息顯示,蘋果已經放棄了汽車研發(fā)計劃。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610/311589.htm盡管蘋果官方從未公之于眾,但其造車計劃在坊間傳聞已久,包括從汽車界招兵買馬、租用駕駛試驗場地等,而據(jù)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稱,蘋果修改了電動汽車Project Titan的短期計劃,暫時放棄了汽車開發(fā),集中精力研發(fā)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軟件。如果消息屬實,那么意味著蘋果持續(xù)兩年的造車計劃以失敗告終,人們期待的蘋果牌轎車也隨之成為烏托邦。
異常低調的蘋果牌汽車一點也不低調
2014年9月,蘋果首席執(zhí)行官蒂姆庫克在接受PBC王牌經紀人采訪時就曾表示,蘋果正在從事一些秘密項目,而且外界還沒有相關傳聞。在隨后的兩年中,蘋果被曝光的項目只有兩個:蘋果手表和Project Titan。考慮到蘋果手表在庫克接受采訪時已經有大量報道,因此庫克所指的秘密項目極大可能是蘋果汽車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也是各科技大佬進軍汽車的元年,蘋果率先發(fā)布了CarPlay,谷歌牽頭組建了汽車開放聯(lián)盟,百度、阿里、騰訊等也都相繼發(fā)布了汽車相關的軟硬件。現(xiàn)在看來,蘋果在彼時不僅僅是開發(fā)汽車中控系統(tǒng),其汽車計劃也在同步進行,CarPlay是為整體泰坦計劃服務的一部分。
隨后不斷有媒體和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曝光蘋果項目進展,包括從汽車公司如福特、奔馳以及特斯拉等重金挖來高管,蘋果泰坦項目團隊不僅有汽車工程師、設計師,也有蘋果內部調來的大量軟硬件工程師,從團隊構成不難看出蘋果汽車不僅注重外觀、性能,同時也強調軟件和自動駕駛系統(tǒng)。
不過即使以蘋果的號召力和資源調動能力,泰坦項目也并非一帆風順,例如與車企的艱難談判。蘋果是一家輕資產公司,這一性質決定了蘋果不會自建汽車制造廠,因此蘋果需要找到愿意合作的車企,然而蘋果與戴姆勒以及寶馬的談判都宣告破裂,原因都是在聯(lián)合研發(fā)中誰占主導地位的分歧。
依蘋果以往的風格,自然不會在主導權上作出讓步,而車企作為重資產公司也有說不的底氣,況且蘋果還是汽車行業(yè)的門外漢。蘋果最終退而求其次的找到了Manga合作研發(fā)電動車,后者無論是在市場還是研發(fā)實力上顯然都不能與德系巨頭相提并論,能夠在蘋果的泰坦計劃中提供多大的幫助還是個問號。
蘋果造車夢破滅的原因有哪些?
供應鏈龐大
一輛完整的汽車平均大約需要3萬個零部件,由不同的供應商制造提供,而蘋果雖然有成熟的供應鏈整合經驗,但消費電子的供應鏈結構在汽車業(yè)面前實在相形見絀,這使得蘋果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汽車產業(yè)整合,況且以蘋果的新手身份要獲取供應商的信任同樣十分困難,因此,蘋果唯一的選擇只能是與傳統(tǒng)車企合作研發(fā)。
車企不合作
與CarPlay不同,泰坦的計劃是整車項目,這意味著蘋果與車企的關系更多的是競爭,因此合作的可能性有,但車企不會讓出主導權,一來是可以利用蘋果的技術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二則是防止蘋果汽車在未來搶占市場。頭戴光環(huán)久矣的蘋果自然不會甘當綠葉,無奈之下唯一的選擇只有市場份額小的車企,對這部分車企來說,與蘋果合作的收益要遠大于競爭的損失,但它們并不是蘋果的理想合作對象。
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成熟
蘋果汽車必須足夠具有顛覆性才能在這一新領域站穩(wěn)腳跟,因而泰坦項目在一開始就瞄著無人駕駛電動車方向,但無人駕駛并不是一項成熟的技術,特斯拉上發(fā)生的無人駕駛事故更讓人們擔憂。經過多年的研究,泰坦項目在無人駕駛上并沒有太大進展,而蘋果不會冒險在自家產品上使用不成熟的技術,項目可行性遭到質疑。
管理層動蕩
因為對項目發(fā)展方向產生分歧,2015年泰坦管理層發(fā)生動蕩,項目主管離開團隊,同時也引發(fā)了員工的離職潮。泰坦戰(zhàn)略方向發(fā)生分歧的本質也是來自于技術的不成熟,新主管曼斯菲爾德上任后調整了泰坦與特斯拉競爭的發(fā)展方向轉而以打造平臺為主。雖然蘋果并未放棄泰坦項目,但人們已經看不到蘋果牌汽車上市的希望。
但是,誰說蘋果不會卷土重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