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收購恩智浦 對高通發(fā)展有哪些利弊?

收購恩智浦 對高通發(fā)展有哪些利弊?

作者: 時間:2016-10-27 來源:eettaiwan 收藏

  賣方與買方的不同立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1610/311961.htm

  想把自己用高價賣給,要面對的挑戰(zhàn)似乎輕松得多。

  半導體的前身,是在2006年從飛利浦電子(Philips Electronics)透過與股權投資者的復雜協(xié)議獨立而出的飛利浦半導體(Philips Semiconductor)。Clemmer先前曾是股權投資者的一員,在2009年擔任執(zhí)行長一職,在2010年讓公司股票上市,并從那時候推動了多次組織重整、業(yè)務部門獨立以及收購交易。

  盡管在數個半導體應用市場(汽車、數位連網以及安全身分認證)占據領導地位,恩智浦仍需要透過收購來擴展更大的市場版圖,或者把自己變成一個更大買主之收購標的。

  目前恩智浦的負債仍然龐大(在截至7月3日的財務年度為83億美元),而且在完成對飛思卡爾的收購之后,無力再承擔更大規(guī)模的收購交易;于是不可避免的結論是,恩智浦與另一家專長不同技術領域的更大廠商合并、或把自己賣給對方。

  則是毫無疑問已經準備發(fā)起一樁大規(guī)模收購案好一段時間;該公司的晶片業(yè)務營收成長率面臨衰退,盡管IP授權業(yè)務仍然利潤豐厚、持續(xù)成長。的CDMA技術部門在2015財務年度營收縮水了8%,從上一年度的186億美元變成172億美元;同時間其IP授權業(yè)務從76億美元成長到80億美元,但在中國卻遭遇IP授權方面的挑戰(zhàn)。

  所以,收購恩智浦是如何能緩沖消費性電子業(yè)務為高通帶來的變動?這樁交易會是高通運用資金的最佳策略嗎?

  讓我們從高通如果收購恩智浦可以得到什么開始──高通將合并一家因為收購了飛思卡爾而在全球車用半導體市場排名第一的供應商;在2015年,恩智浦半導體營收達到61億美元、利潤為15億美元,兩者都是因為加計了在去年12月完成合并的飛思卡爾營收。

  不過恩智浦在2015年也有近10億美元的非經常性支出,意味著該年度公司的凈收入可能出現大幅降低,更接近之前一年的5.39億美元。2016年,合并后的恩智浦-飛思卡爾營收運轉率(revenue run rate)估計為近95億美元,約是高通營收的三分之一,但這是一個很大缺點。

  高通與恩智浦這兩家公司的獲利來源相當不同,他們或許所處市場領域不同,而消費性無線市場以及車用IC市場的成長前景也不太相同。

  

收購恩智浦 將對高通發(fā)展產生的利與弊

 

  高通在截止于2015年9月28日的財務年度營收為253億美元,較上一年度的265美元減少,預測2016財務年度還將進一步下滑至232億美元;不過高通的獲利能力仍然很強,過去四年的毛利率都在60%~63%的范圍之內,是產業(yè)界高水準的表現。

  恩智浦的毛利率表現稍差,每年約在46~47%;相較于其他同業(yè),英特爾(Intel)的毛利率在59%~65%,Nvidia為52%~56%,德州儀器(TI)為50%~58%,亞德諾(ADI)為64%~66%。不過歐洲的幾家半導體廠商毛利率表現還更落后,例如英飛凌(Infineon)為34%~38%,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為32%~34%。

  收購恩智浦顯然將拖累高通的獲利表現;但在此同時,有關于這樁交易最令人擔憂的部分,并不會包括高通的融資能力。目前高通手上有超過300億美元現金與短期、長期投資,也能輕易從銀行與投資者取得額外資金;換句話說,高通收購恩智浦所需的財力毋庸置疑。

  但更艱難的問題還是得回到這樁交易的正當性,收購案真的對高通有意義嗎?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的分析師認為,收購案將讓高通在未來成為全球第一大端對端車用半導體供應商,這是有意思的、但并非必要的有利目標。

  如果高通的目標是跨足新市場,該公司也可以考慮收購例如德州儀器等更大的目標,其他的潛力候選人包括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ductor,編按:才剛宣布完成收購Fairchild)、賽靈思(Xilinx)以及Nvidia。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恩智浦 高通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