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們老了或許有機器人照顧(組圖)
機器人“赫布”懂得從冰箱里取出食品放進微波爐加熱,也會小心翼翼地分離奧利奧餅干的曲奇餅和奶油夾心?!昂詹肌比绱恕岸隆保铓w功于他的“爸爸”—34歲的機器人專家西達爾塔·斯里尼瓦薩。
斯里尼瓦薩潛心研制會做家務事的機器人,希望它們成為照顧老年人和其他行動不便人士的好幫手。他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這種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然而,就目前而言,實現(xiàn)這一愿望仍面臨太多障礙。
了不起的“赫布”
機器人赫布因一段分離出奧利奧餅干奶油夾心的視頻走紅網(wǎng)絡。視頻中,赫布獨自穿過走廊,走向實驗室,在成功分離完餅干后,像熟人一樣把手搭在斯里尼瓦薩肩上。
斯里尼瓦薩2006年創(chuàng)建“家用機器人實驗室”,造出赫布,試圖教它做些家務事。赫布的英文拼寫HERB取自英文短語“家庭探索機器人管家”四個單詞的首字母。顧名思義,赫布需要觀察住宅中各種物品,選擇目標物品并采取相應操作。
分離餅干是由餅干制造商提出的挑戰(zhàn)。用恰到好處的力度捏住餅干、分離出奶油夾心而且不弄碎餅干,這件事對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機器人而言絕非易事。
斯里尼瓦薩說,他希望借此讓公眾認識機器人的價值。“(赫布)是個酷酷的機器人,我們希望大家都知道它有多酷?!?/span>
他解釋說,分離餅干任務的意義在于改進算法,讓赫布今后可以做更多事情。“好的算法的真正價值是普遍適用性強。赫布能從冰箱里取出食物加熱,能整理物品,能分離奧利奧,其中算法都一樣,甚至可以普遍應用于所有機器人?!?/span>
赫布的進步標志著家用機器人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大部分機器人靠事先在其內存中建立的數(shù)據(jù)模型和輸入的物體形象識別物體,換句話說,它們只認得事先設定的物體。這樣的機器人可以在工廠流水線上工作,但無法適應家庭環(huán)境,因為家庭用品龐雜,充滿不確定性,不可能樣樣東西都事先設定。
赫布比其他許多機器人先進,因為它不僅能識別研究人員設定的物體,還能積累識別物體的經(jīng)驗,自行發(fā)現(xiàn)未設定的物體。
一次,研究人員離開實驗室時落下一個菠蘿和一袋面包,第二天返回實驗室時,發(fā)現(xiàn)赫布自己建起了菠蘿和袋子的數(shù)據(jù)模型并“想好了”怎么拿起它們。
這讓研究人員頗為吃驚。斯里尼瓦薩說:“我們都把這些東西忘了,但是赫布發(fā)現(xiàn)了它們,真是了不起?!?/span>
科幻與現(xiàn)實的距離
在2012年上映的科幻片《機器人與弗蘭克》中,獨居老人弗蘭克收到兒子亨特的禮物:一個能照顧他起居的白色機器人。弗蘭克見到機器人的第一反應是擔心“它會在我睡覺時殺了我”,不過機器人用自己的行動贏得弗蘭克信任,它幫弗蘭克做飯、打理花園、安排各種活動驅散老人的寂寞。
電影有現(xiàn)實的一面:美國有不少老人獨自居住,如果有個能干的機器人照顧他們,子女就能安心得多。
人口老齡化是不少國家面臨的難題。就美國而言,預計到2030年,每5個人中就有1名65歲以上老人,這將給醫(yī)療保健體系和經(jīng)濟帶來沉重壓力。
日本老齡化問題突出,為此長期致力于研制能照顧老年人的機器人。美國也在機器人項目上投入大量資金。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每年花費數(shù)十億美元開發(fā)軍用機器人。機器人專家認為部分軍用機器人技術可轉為民用。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去年撥款1500萬美元給一個增強人與機器人互動的研究項目,另外每年給卡內基-梅隆大學撥款400萬美元,用于開發(fā)照顧老年人的技術。
人們花費大量金錢和精力研制能充當保姆或護士的機器人,然而時至今日,這樣的機器人絕大多數(shù)仍停留在實驗室里,尚未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
讓老人輕松與機器人交流、接納機器人是機器人研制者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美國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阿舒托什·薩克塞納說,老年人只有在適應身邊有個機器人看著他們后,才會放心讓機器人幫自己做事,甚至觸摸自己。
當今老人大多成長于電腦尚未普及、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他們或許永遠都不會習慣讓機器代替人工作。機器人專家說,或許要等今天的年輕人變成老年人,《機器人與弗蘭克》的故事才會變成現(xiàn)實。
工具代替不了真人
成本高昂是機器人投入應用面臨的另一障礙。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研究員霍華德·瓦克特拉說,一個機器人造價動輒五六萬美元,售價超出許多普通人家的承受力。像赫布這樣的機器人,一條胳膊的造價就要20萬美元。
坦迪·特羅爾在西雅圖創(chuàng)建一個機器人實驗室,開發(fā)為老年人服務的機器人。他說,調查顯示,消費者能接受的機器人價位不超過1萬美元。
日本資深醫(yī)學技術分析師后藤幸弘說,日本研究了這么多年,仍未生產(chǎn)出一款商業(yè)上取得成功的家用機器人,原因之一是費用高。
盡管研制家用機器人的確困難重重,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副教授斯里尼瓦薩仍對機器人走進家庭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說:“我們現(xiàn)在家里應用的技術比25年前最大的實驗室所用的技術還要多,所以我認為擁有越來越多自動化設備的趨勢不可避免。”
斯里尼瓦薩認為,機器人技術會分階段發(fā)展,先以一些智能裝置的形式出現(xiàn),最后才出現(xiàn)被市場接受的成熟機器人。
其實,許多自動化裝置未必像機器人那樣有著形似真人的外觀,但本領很強。機器毛絨小海豹帕羅像寵物那樣憨態(tài)可掬,能對主人的觸摸作出反應,與主人交流,讓主人精神愉悅。帕羅售價6000美元,已經(jīng)在日本賣出2000多只。
日本機器人制造企業(yè)CYBERDYNE株式會社開發(fā)了一款機器“衣服”,讓肢體無法活動的人穿上它可以行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制的智能輪椅安裝語音識別軟件和激光掃描儀,行動不便的老人坐上它,無需護士或家人協(xié)助也能去想去的地方。
一些企業(yè)已著手開發(fā)照顧老人的智能裝置,如能監(jiān)測身體狀況并把數(shù)據(jù)傳送給醫(yī)生或家人的裝置。
美國老年人全國委員會發(fā)言人保羅·德爾龐特相信,為老年人服務的機器人護工市場潛力巨大。但是他提醒,機器人“應被視作工具,代替不了真人”,因為它們沒有真人的關愛、同情等感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