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統聯網方面,云服務公司如何吸引用戶(1)?
在前不久意法半導體公司(ST)的“2018年STM32峰會”上,機智云CEO黃灼先生談了機智云與其他云廠商不同之處:懂硬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1806/381402.htm雖然機智云是物聯網云平臺公司,但是給自己貼的標簽是“云服務里面最懂硬件的云服務公司?!痹?00多人的公司里,80%是研發(fā)的工程師,其中又有將近一半是有嵌入式經驗的工程師。
實際上,從機智云成立之初,就在強調硬件基因。因為物聯網的第一個字是“物”,“網”其實是協同的工具。因此對硬件/通信所需要考慮的技術層面,諸如如何降低功耗,如何提高穩(wěn)定性,如何去適配不同的硬件平臺等,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雖然機智云公司的名字里有“云”字,但還是強調第一個字“機”。因為術有專攻。黃灼先生自己的經歷是做互聯網起家,在美國創(chuàng)業(yè)時就是做互聯網的,但是他發(fā)現物聯網領域非常有意思,很多軟硬結合的地方有一些優(yōu)化的空間。例如,黃灼先生最初是云計算起家的,在亞馬遜最早的云服務還沒有官方推出時,就已經是亞馬遜的第一批用戶了,所以對云計算的各種技術是非常熟悉的。他發(fā)現在云與硬件結合時,有一些軟硬結合很巧妙的地方,例如有一些節(jié)能的算法是通過硬件端的邊緣計算,這些邊緣計算可以運行在MCU里,以幫助減輕云計算的壓力,節(jié)省流量帶寬,這些是純云公司不會去思考的,因為他們還是會想怎么銷售更多的云。
“機智云的商業(yè)模式不僅是賣多少臺服務器、多少帶寬,而是能夠承載多少硬件的消息,能夠怎么幫助硬件企業(yè)把產品智能化”。黃灼先生指出?!跋嘈艡C智云對硬件的理解、對不同硬件的操作環(huán)境的熟悉程度,是我們的先發(fā)優(yōu)勢,也是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優(yōu)勢。”
圍繞MCU等硬件進行創(chuàng)新
在物聯網領域,MCU扮演著數據處理的角色,數據處理之后,需要把數據與互聯網做交互,這種交互會通過各種通信協議,目前通信的形式非常多元化,例如從藍牙到WiFi,到現在國內大力推廣的NB-IoT、5G等。但是MCU始終都很重要。
圖:GoKit4是標配STM32底板和NB-IoT模組,兼容LoRa/GPRS/WiFi等通訊模組
由于很多模組里用的是ST的MCU,幾年前,機智云就已經推出了專門針對ST開發(fā)者的原生的機智云的支持。
在ST MCU代碼庫里,機智云有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新:可以自動生成針對ST MCU的基于機智云的代碼。簡單地說,每種產品的形態(tài)可能會有不同的數據級,不同數據級會有不同的針對性,機智云能動態(tài)生成一個基于ST MCU的SDK。這是純動態(tài)生成的,ST的開發(fā)者就可以將其植入到MCU代碼里,以完美地跟云端同步。所以這一方面給ST MCU的開發(fā)者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幫助機智云的服務在廣闊的ST開發(fā)者生態(tài)圈里得到傳播。
圖:機智云的MCU代碼自動生成工具
機智云與其他云廠商的關系是什么?
機智云沒有物理云,是純技術公司。機智云是在上面提供平臺,讓更多的用戶去連接到云端。例如機智云租用微軟云、阿里云,然后在上面做進一步的服務,這個服務是面對用戶的,用戶可以用這些云服務去傳輸數據。而數據來自于傳感器、來自于設備(例如,ST是做設備端的服務,提供MCU和傳感器等。)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機智云是增加了微軟、阿里等的云的采購。機智云還在中國電信的天翼云安裝了機智云的PaaS平臺,去推廣天翼云的物聯網業(yè)務,可見機智云可以跟很多云廠商做緊密的配合
目前機智云平臺上的開發(fā)者是數以十萬計的,現在做出上量產品的企業(yè)非常多,目前大多是家電企業(yè),采用了機智云的云平臺,也會有交集用到ST MCU來做處理,通過wifi或NB-IoT等連接。
機智云網站上提到了“霧計算引擎”,因大部分設備都有傳感器,傳感器的采樣率非常高,可能是100 Hz、300 Hz甚至更高。如果是云計算的公司進行數據處理,就會全部導到云端,以銷售更多的存儲和帶寬,這是對云廠商有利的。
但是機智云的商業(yè)模式不是按照存儲跟帶寬來計算的,而是承載了多少設備的有效的連接。這個連接對于流量/帶寬沒有太大的限制。那么怎么優(yōu)化它呢?即怎樣把100 Hz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最高效的壓縮、建模,然后再在云端還原?這就是邊緣計算很重要的領域。例如100 Hz的角速度傳感器,它的信息量如果按照每秒傳100次,很有可能需要4G的帶寬才能做到。如何在NB-IoT的場景里,把一個角速度高頻的傳感器數據能傳上去呢?這就是通過邊緣計算的建模、壓縮,再在云端反向還原,這就是比較典型的霧計算場景。
圖:機智云通用租賃平臺,其中芯片采用了STM32
如何保證安全?
機智云和微軟、阿里、騰訊等云廠商是一種合作關系,機智云的平臺可以運行在這些頂級云廠商上。這些云平臺公司有一個天然的優(yōu)勢,即規(guī)模優(yōu)勢可以在大規(guī)模的DDos攻擊下,增加流量帶寬來防御。機智云不會自己去做這件事情,因只有云平臺上層的IoT領域的子級,當然這個子級有可能成為最主要的應用之一。
大部分云廠商強調的技術優(yōu)勢還是在IaaS層面,機智云不會自己重新發(fā)明這個輪子,機智云的平臺有超過一千多萬臺的設備持續(xù)的連接,每秒鐘處理的數據量都是萬級的消息。例如現在說一句話,其實已經有十幾、二十萬的消息在處理。這不是因為機智云自己建立了機房,而是利用了已經建有的機房。
當一家企業(yè)的設備量達到了一定量級的時候,它對云端的依賴性很大。例如如果有10萬臺空氣壓縮機的工業(yè)設備,這十萬臺設備的維護、跟蹤都需要數字化和集中的處理,這些數據就會匯聚到云上的服務器。如果服務器要保證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去提供服務,則需要有互聯網基因的公司來維護和開發(fā),這就是機智云的角色。在用戶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方面, 機智云現在能提供的服務安全性是99.95%,基本上阿里云、微軟云也是99.95%,由于它們在機智云的底下,機智云不可能比它們做得更加高,因為它們的服務器一宕,機智云的也會宕。但是機智云會有預警,所以機智云要提供一個穩(wěn)定、可靠、安全的物聯網的信息管道。數據流到云端之后,機智云還做各種各樣數據挖掘、建模和應用開發(fā)。
獨特的商業(yè)模式
像機智云有很多空氣壓縮機的客戶,他們就需要做到機器沒有宕機的情況發(fā)生。那么,如何實現呢?要對其傳感器做監(jiān)控,看到底有沒有工作在正常范圍,因此就會有大量的數據要處理,這就需要在云端做大量的數據處理,這就是機智云專長的領域了。
這需要服務商服務設備或者更換備件,從云端發(fā)出指令,再去響應,我們的商業(yè)模式就是最后有多少設備接入我們,我們就收多少費。
機智云現在是用“免費+付費”的模式來服務物聯網行業(yè)的,很多物聯網產品剛開始量不會太大,所以在沒起量階段都會免費為其提供云服務。 2017年公司有不到億級的收入,預計機智云的成長會很快,每年收入都將會是翻倍的增長。
圖:機智云展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