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lián)網(wǎng)與傳感器 > 業(yè)界動態(tài) > MIT巧妙開發(fā)“時間折疊光學元件” 開啟光學成像新紀元

MIT巧妙開發(fā)“時間折疊光學元件” 開啟光學成像新紀元

作者: 時間:2018-08-20 來源: 微迷網(wǎng) 收藏

  據(jù)麥姆斯咨詢報道,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了新型攝影光學元件,該器件是基于光學元件中光線的反射時間來捕捉圖像,代替了依賴光學元件排列的傳統(tǒng)方法。研究人員說,該新成像原理為時間/深度相機打開了傳統(tǒng)攝影光學元件無法觸及的新世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1808/390766.htm

  具體地講,研究人員設計了一款新型光學元件,用于名為“條紋相機(streak camera)”的超快,可分辨超短光脈沖圖像。目前,條紋相機及其他超快相機已被用于拍攝每秒1萬億幀的視頻、掃描閉合的書籍、提供3D場景的深度地圖以及其他應用。由于此類相機依靠傳統(tǒng)光學元件拍攝圖像,因此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設計限制。例如,對于以毫米或厘米為單位的定焦透鏡來說,透鏡與成像的距離必須等于或大于給定焦距,才能捕捉到圖像,這就意味著鏡頭必須很長。

  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研究人員近期在Nature Photonics上發(fā)表的論文提出了一種新技術,該技術可讓光信號在透鏡系統(tǒng)內(nèi)精確定位的鏡子之間來回反射??焖俪上?a class="contentlabel" href="http://www.butianyuan.cn/news/listbylabel/label/傳感器">傳感器可在每次反射時間內(nèi)捕捉單獨的圖像,從而成像出一系列圖像:每幅圖像均對應于不同的時間點以及與透鏡不同的距離。同時,每幅圖像均可在特定的時間被訪問。MIT研究人員將這種技術稱為“時間折疊光學元件(time folded optics)”。

  該論文第一作者Barmak Heshmat認為:“當你手握快速傳感器相機,來分辨通過光學元件的光時,你就可利用時間交換空間。這就是‘時間折疊(time folding)’的核心思想:你在此時看光,此時光傳播的時間就等于你此時與光源的距離。因此就可以用新方法來排列光學元件,也就能實現(xiàn)以往難以企及的拍攝場景?!?/p>

  新型光學元件架構(gòu)包括了一組半反射式的平行鏡子,用于減少或“折疊”每次光線在鏡子間反射的焦距。研究人員通過在透鏡與傳感器之間放置一組鏡子,可在不影響圖像捕捉的前提下,將光學元件的排列距離縮減一個數(shù)量級。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呈現(xiàn)了時間折疊光學元件在超快相機及其他深度感知成像器件的三種方式。這類相機也被稱為“飛行時間(ToF)”相機,用于測量光脈沖從場景反射出并回到傳感器的時間,以估算3D場景的深度。

  該論文的共同作者還包括:MIT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MIT Computer Scienc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oratory)的研究生Matthew Tancik、媒體實驗室相機文化部門(Camera Culture Group)的博士生Guy Satat、媒體藝術與科學副教授及相機文化部門負責人Ramesh Raskar。

  原理解析:將光路換算成時間

  該研究的光學系統(tǒng)的元件可將飛秒激光脈沖(1飛秒 = 1千萬億分之一秒)投射到場景中并照亮目標物體。傳統(tǒng)攝影光學元件成像原理是:當光穿過曲面玻璃時,會改變光信號的形狀,這種形狀的改變可在傳感器上創(chuàng)建圖像。但該研究中光學元件的原理是:光信號并不會直接進入傳感器,而是先在鏡子間來回反射,用以精確捕捉并反射光線。研究者將其中的每一次反射稱為“往返行程(round trip)”。在每次“往返行程”中,傳感器會以特定的時間間隔捕捉一些光線,例如設定每30納秒抓拍1納秒。

  本研究的關鍵創(chuàng)新在于:每一次光的“往返行程”都會讓焦點接近透鏡,傳感器依據(jù)焦點定位來捕捉圖像。這樣就可大幅縮小透鏡尺寸。比如,條紋相機想要捕捉傳統(tǒng)透鏡的長焦圖像:利用時間折疊光學元件,第一次“往返行程”將焦點定位在與靠近透鏡的鏡子組距離的兩倍,此后每一次“往返行程”都使焦點與透鏡離得越來越近。最后根據(jù)往返次數(shù)的不同來計算距離,因此傳感器就可以放置在離透鏡很近的地方。

  將傳感器放置在由總“往返行程”確定的精確焦點上,相機就可捕捉到清晰的圖像以及光信號的不同階段,所有圖像均帶有不同的時間編碼,隨著信號改變形狀來產(chǎn)生圖像。(最初的幾張圖片將是模糊的,但經(jīng)過幾次“往返行程”試探后,目標對象就會被準確聚焦)

  該論文中,研究人員通過飛秒光脈沖成像刻有“MIT”的掩模(mask)來證明,掩模距離透鏡孔徑53厘米。傳統(tǒng)20厘米焦距透鏡必須在離傳感器約32厘米遠的地方才能捕捉圖像。與之相比,時間折疊光學元件在經(jīng)過五次“往返行程”后就能將圖像聚焦到焦點上,且與傳感器距離僅3.1厘米。


MIT巧妙開發(fā)“時間折疊光學元件” 開啟光學成像新紀元

  傳統(tǒng)鏡頭


MIT巧妙開發(fā)“時間折疊光學元件” 開啟光學成像新紀元

  改進后的鏡頭,長度大大縮短

  Heshmat認為,這項研究對于設計更緊湊的望遠鏡透鏡捕捉來自太空的超快信號,亦或是設計尺寸更小且重量更輕的透鏡拍攝地球表面,都是非常有用的。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MIT 傳感器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