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yè)界動態(tài) > 貿易摩擦升級下的產業(yè)鏈轉移之路

貿易摩擦升級下的產業(yè)鏈轉移之路

作者: 時間:2019-05-16 來源:集微網 收藏

美國政府于5月9日宣布,自2019年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元清單商品加征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1905/400602.htm

對此,5月13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正式發(fā)布有關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的公告,自2019年6月1日0時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稅率,分別實施25%、20%或10%加征關稅。

不久后,美國股市開市,美股三大主要指數出現全面大跌,道指跌超600點,創(chuàng)1月3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納指跌逾3%,創(chuàng)下年內最大單日跌幅。以蘋果為代表的科技股,以英特爾為代表的半導體股票,以及一些奢侈品公司股票幾乎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隨后,美方傳來消息稱,第四輪商品加征關稅的計劃最快將會在今年7月實施。據悉,美方下一輪將會對從中國進口的約3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關稅,將包括上次并未包含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在內的商品。

面對愈發(fā)緊張的中美貿易局勢,除了讓股市行情產生波動外;隨著貿易摩擦所涉商品范疇的擴大,國內企業(yè)的轉移已經難以避免。

雙重受壓 無奈轉移東南亞

其實在2018年,中國手機公司就已經明顯陷入了的影響之中。

筆者查閱近半年以來的產業(yè)鏈上市公司財報中,幾乎每家企業(yè)都提到了的相關信息,或是匯兌損失、匯兌受益,亦或是受原材料成本增加出現的凈利潤流失。而其中更多的,是帶來的負面影響。

眼下中美經貿摩擦也不斷升溫,這些無法避免進出口交易的廠商們再度承壓。

雖然此前中美雙方仍在不斷的進行磋商,但眾所周知,中美兩國關系的復雜性使得這場貿易戰(zhàn)不會草草收場,歷時之長難以判斷。眼下中美經貿摩擦也不斷升溫,這些無法避免進出口交易的廠商們再度承壓。為將自身風險及不可控因素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產業(yè)鏈公司轉移生產力成了迫在眉睫的事。

不僅如此,受到智能手機市場衰退的影響,中國電子產業(yè)鏈的環(huán)境日益嚴峻,產業(yè)鏈本身所處的環(huán)境并不樂觀。

就在企業(yè)紛紛通過各種途徑尋求新發(fā)展的同時,國內的土地、人工等各項生產成本正以可見的速度增加。因此,如業(yè)界所見,曾經是國內最大電子生產基地的珠三角地區(qū)輝煌不再,數年間不斷有電子業(yè)工廠向中國內陸遷移。

然而,隨著市場環(huán)境變得更為惡劣,近兩年的總體需求量明顯在持續(xù)減少,而國內市場需求的高度飽和也標志著用戶體量將會發(fā)生轉移。與此同時,產業(yè)鏈公司在國內市場的產品利潤進一步下滑。顯然,內陸地區(qū)帶來的成本優(yōu)勢已經無法滿足產業(yè)鏈公司的需求。

綜上原因,在中美貿易摩擦的漩渦和本土市場環(huán)境的雙重壓迫下,不斷有企業(yè)選擇將生產力放在土地資源更多、勞動力更便宜的東南亞地區(qū)。

首先被大家所熟知的一大市場就是印度,近兩年智能手機產業(yè)鏈向印度遷移的動作更為頻繁。不過即便經過了較長一段時間的努力,中國產業(yè)鏈公司落地印度仍面臨不小的阻力。與此同時,韓國電子業(yè)在越南投建工廠的成效讓不少國內產業(yè)鏈企業(yè)注意到,越南也可以成為企業(yè)生產力“南遷”的另一個選擇。

巨頭領銜 國內企業(yè)“南遷”步伐加速

資料顯示,2000-2018年越南年均經濟增速達到6.3%,2018年第二季度越南GDP同比增長6.8%,這樣的成績在亞洲地區(qū)眾多新興市場中十分耀眼。另外,目前越南正處于勞動力紅利期,2017年人口總數達到9370萬,即將成為亞洲第八個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與此同時,越南還具有相較于中國而言更為豐富的年輕勞動力資源。

早在大陸企業(yè)尚未抵達之前,就有以富士康、仁寶為代表的臺灣電子大廠在越南投資設廠。

據悉,仁寶規(guī)劃了筆電上游零組件包括機殼、電池、面板、散熱模塊、周邊組件鍵盤等產品的生產落地越南。

而富士康作為蘋果最大的供應商之一,在貿易戰(zhàn)結果尚未明朗之前,分散生產力是其目前一項重要的決定。

大摩分析師曾預估,若美國加征25%關稅,iPhone XS的成本可能增加約160美元。為避免受此影響,富士康就曾在今年四月表示計劃將在印度擴產,而今,越南也成為其實現分散生產力的下一個落腳點。

據了解,繼在越南北寧、北江、永福等省份投資建廠后,富士康在今年三月再度表示將繼續(xù)擴大在越投資范圍,而下一個投資建廠的地點或是越南的廣寧省。目前富士康在越南的投資產業(yè)包括印刷電路板、連接器、機殼,個人計算機組裝、手機及其零組件等。

與富士康同步進行轉移的,還有國內蘋果供應鏈的兩大代表性的廠商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

據悉,立訊精密在當地計劃投資金額達2100萬美元,而歌爾股份越南電聲器件生產投資項目中,由中方出資的金額為3920萬美元。

眼下中美貿易摩擦持續(xù)升溫,產業(yè)鏈企業(yè)“南遷”的步伐還在不斷向前。不過,國內廠商要在別國實現生產還將遭遇諸多考驗。

據集微網記者了解,越南其實也與印度一樣存在項目落地進展緩慢的問題。有在當地投資建廠的企業(yè)指出:“在越南工廠的土建和內部的水電氣裝修工作都比原計劃要晚上許多,整體的實施速度遠不及國內?!?/p>

誠然,一些缺乏資本實力及產能規(guī)模的產業(yè)鏈廠商,仍會在現有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繼續(xù)本土化生產運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