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IP授權市場分析:芯片產業(yè)的“黃金寶藏”
在集成電路行業(yè)中,知識產權(IP)的地位舉足輕重,特別是對于芯片制造商而言,IP 核如同基石一般,是構建復雜芯片的關鍵要素。舉例來說,ARM 公司提供的CPU、GPU 以及NPU 等核心設計,都是所謂的IP 核,它們被授權給眾多的半導體公司,以便這些公司能夠在其產品中集成這些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2409/463323.htm這些IP 核的存在,極大地簡化了芯片設計的復雜度。它們不僅降低了研發(fā)的門檻,使得芯片設計變得更加高效,而且還能夠顯著縮短產品從設計到市場的時間。此外,通過使用這些經過優(yōu)化的IP 核,芯片的性能和能效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這對于整個集成電路產業(yè)鏈來說,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以采用ARM 架構的某家半導體公司為例,一旦獲得了ARM 的架構授權,以及CPU、GPU、NPU 等關鍵IP 核的授權,該公司就能迅速地展開芯片的開發(fā)工作。
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打造出具有競爭力的高性能芯片,滿足市場的需求。這樣的流程不僅加速了技術創(chuàng)新,也為芯片行業(yè)的發(fā)展注入了活力。
毫無疑問,在如今這個芯片無處不在的時代,半導體IP 授權在半導體產業(yè)之中的主要性舉足輕重,其市場規(guī)模不算大,但確實是技術含量最高的價值節(jié)點。根據IPnest 的數據統(tǒng)計,在全球每年超過600 億美元的芯片研發(fā)投入中,IP 的市場規(guī)模大約為36 億美元。盡管這一數字在總研發(fā)開支中所占的比例僅為5%,但IP 的價值和影響力卻遠遠超出了這一財務數字所能體現的范疇。
IP 的核心價值在于其創(chuàng)新性和對整個半導體產業(yè)的推動作用。從市場價值的角度來看,IP 的全球市場規(guī)模約為50 億美元,但其所引領的半導體產業(yè)卻是一個價值高達5000 億美元的市場。這表明,半導體IP 授權作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源頭,對于整個產業(yè)鏈的驅動作用是巨大的。
圖1 半導體IP授權對于整個產業(yè)鏈的驅動作用巨大
在半導體IP 授權領域,按照產品種類分,IP 可劃分為處理器IP、有線接口IP、數字IP 和其他物理IP 四大類。處理器IP 是應用于程序控制、語音處理、圖形處理、圖像信號處理、視頻編解碼、計算機視覺和神經網絡等微處理器的IP。在這之中,處理器 IP 在半導體IP 中占據最大市場份額,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等行業(yè)。在其細分子類中處理器IP 市場規(guī)模最大,同時也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與生態(tài)壁壘,其余處理器IP 為專用型處理器IP。
圖2 全球半導體IP細分產品占比
在半導體IP 行業(yè)中,營收模式主要分為兩種:前期授權(License)和后期版稅(Royalty)。前期授權模式涉及將經過嚴格驗證、可重復使用且具有特定功能的集成電路設計模塊,也就是半導體IP,授權給客戶使用。這一過程通常包括提供配套的軟件和技術支持,以幫助客戶更好地集成和使用這些IP。這授權通常是一次性的,客戶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來獲取IP 的使用權。
另一方面,后期版稅模式則是在IP 交付給客戶后,客戶在其芯片量產和銷售過程中,根據實際銷售量按約定的費率向IP 提供商支付費用。這種版稅收入模式的特點是,其收入水平直接與客戶產品搭載IP 后的市場表現掛鉤,即產品的銷量越高,版稅收入也相應增加。
國際上領先的半導體IP 公司普遍采用這種收取授權費與版稅相結合的營收模式。這種模式能夠為IP 提供商帶來持續(xù)且穩(wěn)定的收入流,尤其是在產品銷量良好的情況下。
在我國,半導體IP 公司除了借鑒這種國際通行的收入模式外,還往往結合自身的特點,提供基于獨立設計IP 的芯片定制服務。這種服務模式允許客戶根據自己的特定需求,定制開發(fā)芯片,從而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通過這種方式,國內IP 公司不僅能夠獲得授權和版稅收入,還能夠通過提供定制服務來增加額外的營收來源,同時也增強了與客戶的合作關系,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這種多元化的營收策略,有助于國內半導體IP公司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在2023 年,全球半導體IP 授權市場規(guī)模達到了70.4 億美元。據行業(yè)分析師預測,到2027 年,這一市場的價值將實現顯著增長,達到101.2 億美元。這意味著在未來十年間,該市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9.5%,顯示出持續(xù)而穩(wěn)健的增長動力。
圖3 全球半導體IP授權市場預測(單位:10億美元)
特別是處理器IP 市場的蓬勃發(fā)展,這主要得益于其在多個關鍵領域的廣泛應用。在過去十年里,智能手機和移動手機的廣泛普及,帶動了處理器IP 市場的飛速發(fā)展。這一趨勢使得處理器IP 在整體市場份額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然而,展望未來,盡管處理器IP 預計仍將保持最大市場份額,但隨著汽車行業(yè)的智能化趨勢正日益明顯,隨著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的興起,對處理器IP 的需求將持續(xù)增長。智能手機相對占比預計將逐漸降低。另一方面,隨著物聯(lián)網和數據中心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接口IP 等其他類型IP 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種增長不僅體現在傳統(tǒng)的處理器IP 市場,還包括了如高速接口、存儲接口、網絡接口等多元化的IP 領域。這種多元化的需求導致市場集中度下降,處理器IP 的市場份額被其他類型的IP 所分散。
此外,隨著市場對高、中、低端處理器IP 的需求結構發(fā)生變化,處理器IP 的增長曲線逐漸趨于平緩。在高端市場,對高性能處理器的需求依然強勁,但在中低端市場,由于競爭加劇和產品差異化減少,處理器IP的增長速度可能會放緩。這種結構性的變化,使得整個處理器IP 市場的發(fā)展更加均衡,不再是單一類型的IP獨大,而是多種IP 類型共同發(fā)展的局面。因此,盡管處理器IP 仍將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增長速度和市場份額都將面臨新的挑戰(zhàn)和調整。
我們將視野放在整個處理器IP 授權市場之中,其市場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總結包括幾個方面:首先,全球范圍內消費電子產品使用的增加,為半導體IP 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消費者對高性能、多功能電子設備的追求,半導體IP 成為了提升產品競爭力的關鍵;其次,系統(tǒng)級芯片(SOC)設計的復雜性日益增加,使得芯片制造商更加依賴于成熟的IP 核來加快設計周期,降低研發(fā)風險;最后,隨著物聯(lián)網(IoT)和智能設備的普及,對于連接設備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也為半導體IP 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
我國在這方面相對薄弱,份額卻不到5%,基本上都是國外廠商壟斷:前10 大IP 廠商中,美國占了4 家,分別是第2、3、8、10 名。而英國有2 家,分別是第1、4名。另外加拿大、以色列各一家。中國則上榜了兩家,分別是排名第7 的芯原科技,以及第9 名的力旺科技。兩家廠商合計份額僅為3.6%。在區(qū)域市場之中2023 年,英國在全球半導體IP 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憑借Arm一家企業(yè)就豪取41.1% 的市場份額。而美國則緊隨其后,憑借新思科技、Cadence 等企業(yè),占據了25.1% 的市場份額。
表1 2022-2023年全球半導體IP設計企業(yè)營收排名(百萬美元)
目前,我國在半導體IP 授權領域的產品上,在品類多樣性和分布均勻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導致其競爭格局尚未完全清晰,從而使得對其性能和市場份額的細化指標評估變得較為困難。從整體情況來看,國產IP 在多個方面與國際知名廠商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在自主可控方面,國產IP 雖然在國內市場有一定的立足點,但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和技術自主性仍有待提高;其次,在技術水平上,國產IP 雖然在某些領域取得了突破,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需進一步提升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和研發(fā)投入;再者,國產IP 在工藝節(jié)點覆蓋能力上可能不如國際廠商全面,這限制了其在高端芯片設計中的應用。此外,國產IP 在行業(yè)標準制定方面的話語權相對較弱,這影響了其在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地位。
就如今的國內半導體IP 授權市場,其在接口IP 發(fā)展最為繁茂,眾多企業(yè)參與其中,產品類型也相對多樣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國產接口IP 企業(yè)已經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了顯著成就,其市場占有率甚至能夠進入全球前三的位置。然而,國產接口IP 的發(fā)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由于起步較晚、面臨技術壁壘、生態(tài)鏈尚不成熟等因素,國產接口IP 在發(fā)展過程中遭遇了不少挑戰(zhàn)。
這些挑戰(zhàn)主要體現在標準化協(xié)議的制定、工藝制程的移植能力,以及產品的驗證和量產落地等方面。這些問題的存在,限制了國產接口IP 的進一步發(fā)展和市場擴張。盡管如此,在產品需求高速增長和龐大本土市場的雙重支撐下,國產接口IP 的發(fā)展前景已經顯現出希望的曙光。國內企業(yè)正全力追趕國際廠商,并在某些細分領域尋求突破。
表2
接口IP 授權作為在處理器IP 授權之后的第二大IP市場,根據IPnest 的預測,到2025 年,接口IP 的市場占有率有望超過CPU,成為增速最快的IP 品類。這一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與數據中心緊密相關的PCIeIP、DDR IP 以及以太網/D2D 等接口技術。
在該領域中,特別是我國在DDR IP 的產業(yè),已經成為了國產接口IP 有潛力成為突破口。國內企業(yè)可以充分利用技術支持和定制化服務的優(yōu)勢,滿足市場對高性能、高可靠性存儲接口的需求。此外,隨著Chiplet(芯片小模塊)技術和開源指令集等新興趨勢的出現,國內企業(yè)可以抓住這些新的發(fā)展機遇。Chiplet 技術的興起,為國產接口IP 提供了新的應用場景和設計思路,有助于提升產品的集成度和性能。而開源指令集的推廣,則為國內企業(yè)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使得它們能夠在新的技術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fā)展路徑。
展望整個國內半導體IP 授權市場,隨著國內市場對國產化的需求日益增強,當前的國產IP 得到了政策和市場的雙重支持。背靠龐大的本土市場,國產IP 有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和成長空間。同時,隨著國內人才水平的提升和技術進步,國產IP 在技術研發(fā)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動力。筆者相信,國產IP 的發(fā)展前景依然不錯,有著廣闊的成長空間。
(本文來源于《EEPW》202409)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