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單片機內(nèi)部上電延時復位(POR)的設計思路及電路圖設計
在單片機初始加電時,復位系統(tǒng)中首先投入工作、發(fā)揮作用的是VDD上升沿檢測電路。在加電過程中,由于電源回路中的濾波電容的存在,單片機的電源電壓VDD的值是逐漸上升的。
當VDD上升到-定值(一般為1.6~1.8V)時,會產(chǎn)生一個很窄的復位脈沖(正脈沖)。該復位脈沖一方面將復位鎖存器的一端設置為低電平,另一方面利用本身的下降沿啟動定時器PWRT開始工作,進行72ms的延時。
該延時時間一到,便啟動定時器OST開始工作,再進行1024TOSC的延時。與內(nèi)部上電延時復位功能相關的硬件等效電路如圖1所示。上電延時復位的延時時間的長短與振蕩器的振蕩方式、定時器OST是否關閉等因素有關,如表1所示。
表1 上電復位延時時長
為了充分利用PIC系列單片機片內(nèi)自帶的上電復位功能(POR)電路來簡化芯片外圍電路,可以直接或者通過一只電阻把MCLR引腳與正電源VDD引腳相連。
有了片內(nèi)集成的POR功能,就可以節(jié)省通常建立外接電路所需要的阻容延時元件,但是在加電時電源電壓的爬升時間不能太長。
圖2所示為是電源電壓VDD爬升較快的一般情況,圖3所示為電源電壓vDD爬升緩慢的特殊情況。
圖2 VDD爬升較快的上電復位時序
圖3 VDD爬升較慢的上電復位時序
2. 電路設計
當PIC16F87X系列單片機的外接引腳MCLR直接連接VDD引腳時,如圖4所示,其中電阻R起到對于MCLR引腳內(nèi)部電路的保護作用。
圖4 MCLR直接與VDD相連
電路圖符號相關文章:電路圖符號大全
脈沖點火器相關文章:脈沖點火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