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牛人業(yè)話 > FPGA研發(fā)之道(23)-控制(上)

FPGA研發(fā)之道(23)-控制(上)

作者: 時間:2014-12-02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本質(zhì)上說,的模塊設計就是將輸入轉化成想要得到的輸出結果。而除了某些簡單模塊,即在當拍內(nèi)完成,即將輸入進行邏輯操作后,再輸出。(如簡單加法器等)。其余大部分的設計需要通過時序邏輯和組合邏輯混合實現(xiàn),時序邏輯帶來就是延遲起效的問題,舉例說,如實現(xiàn)某個信號(start)起效后,接下來五個周期需要分別進行五種操作,分別是op0,op1,op2,op3,op4 等等。如何進行控制,這就是每個工程師要面對的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66275.htm

  對于簡單控制,分別可以采用計數(shù)和移位寄存器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對于較為復雜的控制,則需要設計來解決。下面將分別介紹

  : 對于上述操作來說,start起效后,可以通過計數(shù)實現(xiàn),設置寄存器count[2:0],有效信號開始時計數(shù)自加。 計數(shù)的方式帶來的問題就是,計數(shù)從零開始還是從1開始,假如初始化為0,則從0-4狀態(tài)可以分別輸出op0,op1,op2,op3,op4,但是在無有效信號時,計數(shù)會保持0,從而造成op0的輸出。 上述舉例雖然簡單,但是確實很多初學者或者工程師在仿真時會經(jīng)常會犯的錯誤。從設計來說,計數(shù)需要考慮初始值對于輸出的影響。同樣計數(shù)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從零開始的計數(shù)會導致設計與實際不一致,例如,一個信號9拍后拉低,但從零計數(shù)到8時,已經(jīng)到9拍了(0-8),這種設計會導致命名count==8 與9拍存在不一致的現(xiàn)象。當然也可以從1計數(shù)到9,這樣狀態(tài)在count==9時觸發(fā)。這樣就會初始化需要復位寄存器為1。當然這個問題大端和小端的爭斗一樣,沒有終點。一個設計中如果多種計數(shù)來驅(qū)動計數(shù)的話,就需要特別小心這個問題計數(shù)。當然也可把問題交給仿真器,仿真時根據(jù)波形調(diào)整,計數(shù)的狀態(tài)。

  移位寄存器:如采用移位寄存器,根據(jù)上述例子,則start信號有效后,設計5bit的移位寄存器flag[4:0]分別利用寄存器的某BIT來控制輸出,從而在每BIT有效時,分別輸出op0,op1,op2,op3,op4。假設此種狀態(tài)較少,寄存器資源較為豐富,因此利用移位寄存器是一個不錯的注意。

  assign op4 = ( count == 3’b100) ;

  assign op4 = flag[4] ;

  比較上述兩種輸出,則可以看出,通過計數(shù)的方式占用輸出資源較多,而移位寄存器在此種應用下,占用邏輯就相對簡單。(僅針對小規(guī)模的計數(shù)來說,對于超過16的計數(shù),則使用更優(yōu))。另外,通過移位寄存器可以方便的進行時序控制,不用糾結從零開始還是從1開始的問題,在某些簡單的處理下能夠達到更小的面積和更快的時序。

  對于復雜的控制,則,就是必須的。對于實現(xiàn),其實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設計的方法。主要就是兩個要點。(1)獨熱碼。(2)三段式。

  對于第一點來說,獨熱碼,因為FPGA內(nèi)部寄存器資源較多,另外獨熱碼將會帶來額外的面積和時序優(yōu)化的好處。則以上述例子為例,增加狀態(tài)轉移的觸發(fā)信號,狀態(tài)轉移圖如下所示:

  

 

  狀態(tài)獨熱碼(也可以用define localparam)建議使用parameter或者localparam

  parameter idle == 6’b000001,

  op0_state == 6’b000010,

  op1_state == 6’b000100,

  op2_state == 6’b001000,

  op3_state == 6’b010000,

  op4_state == 6’b100000;

  三段式結構如下

  //(1)當前狀態(tài)

  always@(posedge sys_clk or negedge rst_n)

  if(!rst_n)

  cs_state <= idle;

  else

  cs_state <= ns_state;

  //(2)下一狀態(tài)的賦值

  always@(*)

  case(cs_state)

  idle : if(start)

  ns_state = op0_state;

  else

  ns_state = idle;

  op0_state :

  if(op0_over)

  ns_state = op1_state;

  else

  ns_state = op0_state;

  op1_state :

  if(op1_over)

  ns_state = op2_state;

  else

  ns_state = op1_state;

  op2_state :

  if(op2_over)

  ns_state = op3_state;

  else

  ns_state = op2_state;

  op3_state :

  if(op3_over)

  ns_state = op4_state;

  else

  ns_state = op3_state;

  op4_state :

  if(op4_over)

  ns_state = op4_state;

  else

  ns_state = idle;

  default ns_state = idle;

  endcase

  //(3)輸出狀態(tài)

  assign out1 = (cs_state == op0_state);

  always@(posedge sys_clk or negedge rst_n)

  if(!rst_n)

  out2_reg <= 1'b0;

  else if (cs_state == op2_state)

  out2_reg <= 1'b1;

  else

  out2_reg <= 1'b0;

  上述例子,介紹獨熱碼和三段式。三段式的好處不用說,就是邏輯清楚??梢钥闯鰋ut1輸出為組合輸出。out_2_reg為寄存輸出。那么獨熱碼在FPGA內(nèi)部的優(yōu)勢又有哪些?

  (1)綜合后,邏輯簡單

  例如assign out1 = (cs_state == op0_state); 綜合后的電路等同于

  assign out1= cs_state(0) ;//可以看出無邏輯消耗

  而 out2_reg 的電路等同于 將cs_state(2)寄存一拍,只需一個寄存器的消耗

  (2)時序優(yōu)化。

  從上述同樣得出結論,如果是使用某狀態(tài)cs_state(n)作為其他信號的輸入來說,其本身為寄存器信號,因此關鍵路徑就會減少一級??赡苓\行較快的頻率就會增加。如不是獨**,對比這兩條語句cs_state = 3 與cs_state(3) 一個是組合輸出,一個寄存器輸出。其不同也就是上述計數(shù)與移位寄存器的區(qū)別一致。

  那么一般狀態(tài)機會產(chǎn)生的錯誤會有哪些那?

  首先;就是狀態(tài)不全產(chǎn)生LATCH,前文已述,這是FPGA設計的大敵,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以通過所有分支都設定確定狀態(tài),如上例中。有沒有更簡單的方式?

  其此:狀態(tài)機上述描述,并不直觀的顯現(xiàn)綜合后電路的描述,有沒有更直接的rtl的描述,一眼就能看出獨熱碼的特征和好處?

  最后:狀態(tài)機是一個較為成熟技術,還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地方?

  這些問題,下節(jié)再述。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