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yè)界動態(tài) > 思科與愛立信合作是因為并購太難?

思科與愛立信合作是因為并購太難?

作者: 時間:2015-11-13 來源:eettaiwan 收藏

  在快速整并的科技產業(yè)界,有的時候那些大廠們反而處于劣勢──就像是分別為有線網路和蜂巢式網路基礎設備最大供應商的(Cisco System)與(Ericsson);這兩家公司的規(guī)模都太大,大到很難讓主管機關批準他們可能更想透過合并建立的市場巨擘,因此才會宣布一系列策略聯盟計劃,轉售彼此的產品與服務,并致力于打造更緊密的專利授權協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82756.htm

  這樁合作案是在面臨壓力之下的明智舉措──競爭對手諾基亞 (Nokia)與阿爾卡特朗訊(Alcatel-Luncent)在4月份宣布規(guī)模超過160億美元的合并案(參考閱讀),將建立一家年營收達280億美 元、勝過目前排名全球第二大網路設備業(yè)者華為(Huawei)的企業(yè),但仍落后好一段距離。

  這些網路設備業(yè)者的客戶群已經開始模糊 不清,資料中心龍頭像是Google,正致力于成為光纖與無線服務供應商;大型網路營運商則正在打造更大的資料中心,試圖提供網際網路服務,以擊敗正把它 們轉變成廣告服務啞管道(dumb pipes)的、滿世界的Google與Facebook。

  對那些公司來說,尋找一個能提供所有他們需要的系統、而且能在系統出問題的時候找來掐脖子的供應商是很合理的;諾基亞/阿爾卡特朗訊的合并正朝著那樣的目標穩(wěn)步前進,不過對于/來說,要邁向結合之路更漫長且顛簸。

  如果與愛立信要合并,我猜中國政府主管機關會是最反對的;中國的華為與中興(ZTE)是當地最成功的科技公司,若出現那樣的合并案也會面臨最大風險。

  根據思科與愛立信的聲明稿,兩家公司的策略聯盟預計在2018年時為雙方各自創(chuàng)造10億美元以上的營收(參考閱讀);而愛立信特別需要成長動力──根據路透社(Reuters)的報導,該公司今年到目前為止的銷售業(yè)績衰退了7%,而且過去三年表現平平。

  今年席卷高科技產業(yè)界的“整并瘋”,大部分是著眼于在這個以成熟的市場上降低成本,很少是為了提升業(yè)績。光是在半導體產業(yè)領域,今年到目前為止至少就看到18樁整并案、總價值超過1億美元;至于在資料中心領域,戴爾(Dell)在10月份出價670億美元收購EMC,旨在讓其伺服器與交換器業(yè)務與EMC的 儲存系統結合(參考閱讀)。

  思科與愛立信會樂意有機會減少平行工作,但看來不太可能在不合并的情況下達成;舉例來說,思科已經跨足資料中心領域成為舉足輕重的伺服器供應商,而愛立信也在今年稍早宣布了類似的策略。

  因此策略聯盟是思科與愛立信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如果這兩家公司說要合并,恐怕各國主管機關就會變臉;而這對兩家公司的員工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他們就不會面臨企業(yè)合并可能引發(fā)的裁員危機…接著我們該把焦點轉向中國,看見華為與中興也說要合并嗎?



關鍵詞: 思科 愛立信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