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成官場是教育的悲哀
——
“中國大學的特點就是越來越像官場!”“我反對第一流學者當領導!有的學者當了領導還在做學問,亂套了!”13日,著名學者、北大教授陳平原在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qū)一論壇上發(fā)言“反省”當代中國大學存在的問題(10 月12日《廣州日報》)。
官本位、衙門化是當今大學一大“奇觀”,不但干擾了學校的正常管理和學術創(chuàng)新,還把許多知識分子給“夾生”了。行政官員變成了科研領導,科技人員變成了行政官員,兩者本是“分離相生”的事物,有著不同的管理模式、方式、思維和行動,硬要“捆綁”成“夫妻”,豈不要制造更多的“妻”離“子”散么?
大學的功利化,導致許多大學千方百計接受行政官員當大學領導,市長兼了“校長”,局長兼了“院長”,或許官員的影響力能為學校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但校舍越來越多,并不意味著知識越來越多。學生們疾呼:“寧要真知識,不要糊涂官”,不就是對大學官場化的畏懼么?
行政官員往往追逐政績,許多大學不惜耗資千萬、不惜舉債去建一個大門,卻不注重人才建設、實驗室建設,結果導致科研和教學水平嚴重退化,大學成了文憑“批發(fā)商”和“加工廠”,這不是教育的悲哀么?
不少人抱怨我國大學不能馳名國外,大學的官場化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