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學習方法與實踐 > 嵌入式x86 CPU 簡介

嵌入式x86 CPU 簡介

——
作者: 時間:2007-12-21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的領域相當廣泛,舉凡行動電話、個人數(shù)碼助理所用的ARM處理器,或打印機、儲存設備內(nèi)的PowerPC處理器,或如網(wǎng)絡交換設備的MIPS處理器,或如醫(yī)療設備、晶圓制造檢測設備內(nèi)的SPARC處理器,都屬于應用的(或稱:微處理單元,即Micro Processing Unit;MPU)。

正因為運算的應用領域相當廣泛,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內(nèi)盡數(shù)介紹,因此本文在此僅針對嵌入式 進行解說, CPU除了是用量規(guī)模最大外,也是臺灣電子電機業(yè)者所最熟悉的架構,理由是它源自PC。
 
嚴格來說, CPU(也是最早出現(xiàn)的CPU)本來就是為嵌入式控制應用而產(chǎn)生,以英特爾(Intel)的4004(4-bit架構)而言,主要的應用多是在控制紅綠燈等交通號志,之后無論是8008(8-bit架構)、8080等也都是如此,且隨著半導體密度制程技術的進步,使IC的整合度可以更高,因此Intel推出了8085 CPU,8085并非是顆新架構芯片,而是將原有8080芯片進行功能整合,將過去與8080連接、搭配的外圍芯片(多是82字樣開頭,如8237的DMA直接存儲器存取控制芯片、8253的Timer計時器芯片等)以同一個裸晶產(chǎn)制,如此就成為更專精于嵌入式應用的芯片,此作法慣稱為:單芯片(將多顆芯片整合成一顆)。

不僅8085如此,之后也持續(xù)有相同作法的嵌入式x86芯片,在16-bit的8086、8088等CPU出現(xiàn)后,后續(xù)又有同為16-bit的80286 CPU,但80286發(fā)表的同一天也順便發(fā)表80186、80188 CPU,80186、80188其實即是比照過往的8085作法,將多顆經(jīng)常與8086、8088搭配使用的外圍芯片(功能及資源),以整合制造法重新詮釋包裝。

不過,由于8088受IBM PC所采用,后續(xù)有了大量的PC需求,使得x86 CPU的持續(xù)變革趨力都專注在「資料處理」方面,「嵌入控制」反退為附屬應用,雖然不至于全然不顧,但多年來幾乎都處于聊備角色,且變動步調極緩,通常是資料處理用的x86 CPU有了世代替換后,將最式微的型款轉訴求為嵌入式應用。

90年代后期,嵌入式x86 CPU又開始重新興盛,這主要是因為PC的廣大市場,使許多非Intel(x86架構的原創(chuàng)公司)的業(yè)者積極開發(fā)兼容于Intel設計的x86 CPU,包括超微(AMD)、Cyrix(為其代工的晶圓廠有TI、SGS-Thomson、IBM等)、Centaur(背后支持的晶圓廠為IDT)、NexGen、RISE(背后支持的晶圓廠為SGS-Thomson)、Transmeta(搭配晶圓廠主要是IBM,之后也有TSMC,更之后有Fujitsu)等,但由于Intel的Pentium CPU在市場上漸成絕對優(yōu)勢市占,使得非Intel的x86 CPU業(yè)者紛紛轉型,避免與Intel正面競爭,只好另闢PC之外的應用出路,自此x86嵌入式領域又重新受到重視。

新一波x86嵌入式發(fā)展

首先是NexGen被AMD收并,事實上在未被收并前,NexGen的x86兼容CPU在接腳組態(tài)不同于Intel的設計,但依舊可兼容執(zhí)行x86軟件,收并后使AMD放棄原有自行研發(fā)的K5架構(K具有Killer殺手的含意),改以NexGen架構來設計K6,之后的Athlon/Duron(K7架構)、Opteron/Athlon 64/Sempron(K8架構)也都以此架構為基礎進行擴展延伸,并且也有推出嵌入式版本,如K6-2E即是以K6-2為基礎而針對嵌入式應用所調修成。

接著是Cyrix,Cyrix的x86兼容CPU:6x86原本比同時脈的Intel Pentium CPU快速,但由于Cyrix為Fabless業(yè)者,在芯片的制程質量、價格、交期、交量上都無法與Intel比擬,因此市占亦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只好推出MediaGX的整合式x86芯片,初期仍希望用于規(guī)模市場最大的PC,并以低價為訴求(低價計算機興盛的1997年),但之后隨Intel、AMD在價格效能比上大放送,MediaGX也不得不轉入嵌入式應用,如POS收銀機、Thin Client精簡型計算機、或Kiosk信息亭。

MediaGX自1997年推出,雖然歷程中轉手給多家業(yè)者,但確實在嵌入式領域開拓出其需求與成績,2004年10月AMD針對金磚四國(BRIC)市場所提出的PIC(Personal Internet Communicator),以及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所研發(fā)的OLPC(One Laptop Per Child),都以MediaGX/Geode為第一考慮。

附注:Cyrix的配合代工業(yè)者中,TI最早退出(486),之后SGS-Thomson退出(Pentium/6x86時期),最后1997年NS收并Cyrix,并在之后收回IBM的代工生產(chǎn)權,但1999年NS將Cyrix中的6x86/MII(NS接手時期改名為MII,期望在營銷上能與Intel PentiumⅡ分庭抗禮)部門售予VIA,2003年將Cyrix的MediaGX/Geode(NS接手時期將MediaGX改名為Geode)部門售給AMD,自此NS也停止x86 CPU產(chǎn)品。
   
接著是RISE,雖然RISE從創(chuàng)始就只希望專攻、主打筆記型計算機用的x86 CPU,但依然不敵Intel、AMD的低價攻勢,而決定轉進信息家電(Information Appliance;IA)用的x86 CPU,推出所謂的iDragon,然不久后也無后續(xù)信息。

RISE的背后主力支持為SGS-Thomson,而Centaur的背后支持為IDT,更正確說是100%由IDT所轉投資,不過之后也放棄持續(xù),在VIA買下Cyrix后,由于團隊與技術難再持續(xù),因此VIA也買下Centaur,用Centaur的WinChip架構接替Cyrix MII架構,初期仍沿用MII系列名稱,但之后改名為C3/C7、Antaur(漢騰,此名推行一段時間)、Eden(伊甸,取自圣經(jīng)中的伊甸園)/Eden ESP等,其中Eden/Eden ESP即是更針對嵌入式應用而設計,至今仍持續(xù)推展中,并有后續(xù)規(guī)劃

最后是Transmeta,Trasnmeta的Crusoe系列CPU在2000年問世,主訴求在超薄筆記型計算機及嵌入式應用,但數(shù)年下來的營運與收益皆不理想,2005年正式宣布將發(fā)展主軸從CPU的設計、產(chǎn)銷,轉變成與ARM、MIPS類似的矽智財授權供應商(IP/SIP Provider),原有的CPU產(chǎn)銷業(yè)務則僅針對數(shù)家特定制造用戶而保留。

至此,嵌入式x86 CPU市場的主營業(yè)者(Major Player)大體為二:AMD、VIA,但其實最不能小覷的依舊是Intel,Intel的嵌入式x86 CPU雖然鮮少為嵌入需求而有額外的心力調修,但價格效能比與其它本質優(yōu)勢表現(xiàn)依然使其成為全球x86嵌入用量之首,加上近年來PC市場成長趨緩,如此Intel必使重新重視嵌入式市場的發(fā)展,因此AMD、VIA既有的戰(zhàn)果版圖恐會辛苦堅守。

不過,由于RISC CPU的走弱,以及Windows、Linux積極在嵌入式領域發(fā)揮,嵌入式x86 CPU的總體市場也可能更大,擴大的結果則可避免業(yè)者相互直接推擠的紅海血戰(zhàn),而成為各擁一片藍海藍天。 

  
 
linux操作系統(tǒng)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tǒng)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