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沖刺百億美元 無線及手機業(yè)務成支撐點
盡管中興通訊(000063.SZ,下稱“中興”)2007年取得了年收入近50%的增長,但中興董事長侯為貴心中想的卻是2008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82178.htm因為,2008年對中興來說,將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折時刻——2008年中興的合同銷售額開始沖刺100億美元的目標。
來自中興內部報紙《中興通訊》第316期的內容顯示,侯為貴和中興總經理殷一民在公司2008年經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已經明確提出了2008年沖刺100億美元的經營目標。
“2007年中興合同銷售額已經達到70億美元,所以100億美元合同銷售額對公司來說并不是一個天文數字。”中興手機事業(yè)部品牌管理部總經理王勇在最近的一次媒體聯誼會上透露。
“雖然公司去年財報顯示的營業(yè)收入不到350億元,但這其實是統計口徑不同而造成的,比如簽了合同沒有發(fā)貨、半年沒有收到回款要財務計提等。”王勇說,“正因為這個原因,中興與華為的營業(yè)收入是有一些差距,但并沒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
中興無線產品經營部一位中層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無線和手機產品收入的快速增長將成為中興實現100億美元合同銷售額目標的主要支撐。
突破防線的利器
“去年愛立信退出了中國的CDMA市場,我們全面接管了愛立信在中國的CDMA市場份額。”上述中層表示,這一項目涉及CDMA基站數量在9000個左右,中興將負責升級愛立信在中國的CDMA網絡,也使得中興在中國CDMA的市場份額上升到32%。
該人士還透露,最近中興與香港流動通訊(CSL)公司(澳洲電訊旗下子公司)簽訂了一個網絡搬遷合同,搬遷了諾基亞在香港現有的2G和3G網絡。
內部人士透露,中興取得這一合同還另有兩個原因:一是中興在去年已經向澳洲電訊提供了超過80萬部WCDMA手機,二是原供應商響應速度太慢。而這一項目的成功,也被中興內部視為3G項目里程碑,因為這說明世界項級運營商開始接受中興首創(chuàng)的軟基站技術。
而這僅僅是中興突破外資巨頭防線的冰山一角,快速定制和快速交付是中興突破防線的兩把重要利器。
“在巴基斯坦,中國移動要求我們8個月交付2500個基站。印度BSL要中興3個月內交付3900個CDMA基站。其實在這些艱苦的地方交付基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中興一位中層指出,快速交付和定制能力得益于中興的項目管理、工程外包,以及在國內的施工和研發(fā)實力。
“目前中興在全球已經交付了4.1萬個基站,在交付高峰期,我們每月要交付800個基站。”該中層說。
根據中興剛剛發(fā)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中興實現主營業(yè)務收入86.4億元,同比增長43.8%,凈利潤達到6089萬元,同比增長96.3%。而無線通信系統是主要增長點,無線通信系統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3.8%,占收入比重達到41.8%,其中海外業(yè)務占60%以上。
歷史的機遇
“中興錯過了GSM的歷史機遇,使中興一直是一個苦苦的追趕者。”“現在中興趕上了一個黃金時間,主要來自于海外市場的高速增長。”中興無線經營部高級副總裁助理吳捷的一席話,應該也是中興所有人的心聲。
王勇指出,非洲、印度等新興市場規(guī)模正在迅速擴大,而這些市場也基本是跨國運營商在拓展。在發(fā)達國家市場,固網市場不斷改造升級,移動通訊市場不斷引起新技術進行增值業(yè)務創(chuàng)新。這些都成為中興2008年的機會。
因為,中國企業(yè)與外國企業(yè)相比,人均研發(fā)成本是發(fā)達國家的1/5或1/6,而這種增值的開發(fā)是需要研發(fā)人員的投入,加上中興與跨國運營商的良好關系。
“Vodafone(沃達豐)、FT、Telefonica、Telstra、Sprint等頂級跨國運營商都是我們的客戶。”吳捷表示,中興的大客戶幾乎涵蓋了全球前20位項級的CDMA電信運營商,目前中興也正在進入全球頂級GSM電信運營商。
據透露,在發(fā)達國家因為用戶和業(yè)務增長乏力,這些頂級運營商面臨能否降低長期的運營和維護成本,以及在向LTE和下一代4G演進的過程中如何保護過去的投資。為此,中興提出4C戰(zhàn)略:一是不斷在技術創(chuàng)新,二是采用融合平臺(比如,軟基站平臺),三是成本領先策略,四是客戶定制能力。
“如果沃達豐向愛立信定制一個業(yè)務,愛立信可能需要2個月,而中興只要2周時間。”吳捷指出,公司將持續(xù)降低成本作為核心競爭力,也是中興中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的核心競爭力,并且還要將這種優(yōu)勢擴大。
挑戰(zhàn)
不過,在中興業(yè)績突飛猛進的同時,挑戰(zhàn)一直伴隨其左右。
中興證券及投資者關系部相關負責人在廣發(fā)證券春季投資會上透露,雖然中興在海外取得很多WCDMA等3G訂單,但由于缺乏規(guī)?;瘧茫献鞣绞竭€是以贈送為主。而突破外資巨頭的防線也并非輕而易舉,因為網絡兼容性的問題,只有出現全面替換時,中興才有可能切入。此外,遲遲沒有定論的國內電信重組,也給中興的國內業(yè)務帶來很多不確定性。
“海外的競爭壓力還有來自國內企業(yè)的。”上述負責人稱,中興在海外拓展,無論走到哪里,都能遇到華為。TCL通訊CEO劉飛在最近的一次媒體會上也表示,未來TCL、中興和華為在手機上肯定會成為競爭對手,因為跨國運營商一旦要定制手機,首先想到的就是TCL、中興和華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