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高校動態(tài) > 評論:“數字電視進災區(qū)”,幫忙還是添亂?

評論:“數字電視進災區(qū)”,幫忙還是添亂?

作者:令狐達 時間:2008-06-03 來源:eNet硅谷動力 收藏

  【eNet特約評論】最近據媒體報道,的一個救災分隊,將地面送入災區(qū),他們通過綿陽電視塔播出了“國標單載波”信號,并且在當地的體育館和廣場安裝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83586.htm

  對于上海交大深入災區(qū),幫助災民恢復正常生活的精神,無疑是值得稱道的。不過,他們將“國標”地面送入災區(qū)的行為,實際上卻沒有起到什么實質性的作用,反而有宣傳“國標單載波派系”和“噱頭”的嫌疑。

  越是在災難面前,越是最古老、最傳統的技術值得依賴。比如在地震之后,有線電視網絡中斷,可能被摔壞,因此此時最可靠的媒體反而是最古老的收音機。有收音機廠商向災區(qū)捐贈了收音機。筆者曾經在國外網站看到,有專門的手搖發(fā)電的災難收音機銷售——在災難之中,電池都很難獲得,最原始的手工發(fā)電變成了最可靠的技術。

  所以說,在緊急時刻,最傳統的技術是最可靠的。談到電視廣播方面,目前地面模擬廣播已經十分成熟,也有手機廠商生產出了可以接受免費地面模擬電視廣播的手機。顯然,如果是向災區(qū)人民報道就在動態(tài)、逐漸恢復電視娛樂體驗,首當其沖的應該是電視塔充當主力的模擬電視廣播。

  談到地面,眾所周知的是,地面數字電視早已經成為一個“雞肋”和“鬧劇”。有關部門搞了一個融合“單載波和多載波”的融合國標,兩大利益集團滿意了,但是給消費者和整個產業(yè)鏈卻增加了負擔。除了標準制定的荒唐之外,面對城市以有線數字電視主導、鄉(xiāng)村和山區(qū)以衛(wèi)星數字電視直播的格局,電視塔發(fā)射的地面數字電視已經成了一個食之無味、無人問津的雞肋。

  按照廣電局規(guī)劃,每一個城市只會播出六七個地面數字頻道,其中包括免央視綜合高清,全部免費播出。在城市中,大概沒有幾個消費者會為了區(qū)區(qū)這幾個頻道添置一臺兩千多元的地面數字電視。

  回到四川地震災區(qū),有許多山區(qū)的民眾因為生活水平限制,可能還在使用比較舊的模擬,這種電視機甚至沒有視頻接口,因此也無法連接,當然也就無法觀看地面數字電視。在各大災民安置點,工作人員需要的是簡單和穩(wěn)定的設備。盡管推廣地面數字的工作人員會贈送一些機頂盒,但是機頂盒連接電視機,無疑給安置點工作人員增加了工作量和麻煩。換成模擬電視機,只需要把小天線一拉,電源一插,就可以播放節(jié)目了。

  在“數字電視進災區(qū)”的新聞中,筆者還看到了濃厚的利益集團氣息。發(fā)射數字信號也要注明“國標單載波”型號,顯然如果是“國標多載波”的機頂盒,還無法收看到“上海交大救災小組”發(fā)出的信號。

  鑒于地面數字電視天生的“雞肋屬性”,有關其“融合國標”的各種后遺癥已經不值得我們再去花費時間討論。

  筆者在之前的評論中指出,中星九號直播衛(wèi)星的升空,將給四川災區(qū)的民眾恢復正常的電視娛樂帶來便利。電視塔信號無法有效覆蓋的山區(qū),給衛(wèi)星數字電視直播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大舞臺。筆者也希望廣電總局能夠推進中星九號專用衛(wèi)星機頂盒的量產,從而讓廣大災民能夠在分布在各地的過渡住房內看上奧運會。

  綜上所述,越古老的技術在災難面前是越可靠的。電臺廣播和模擬電視此時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在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之后,中星九號的波速將給災區(qū)帶來奧運賽場的報道以及四十七套免費的衛(wèi)星頻道。(令狐達評論)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