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不斷的TMC政策是該檢討了
在金融海嘯、全球經濟不景氣期間,由劉內閣所推出的半導體業(yè)整并計劃,最近又出現了新的變化。由于當局規(guī)劃整合的TMC公司選擇與日商爾必達合作,引起美商美光公司不悅,狀告美國參議員,聲言這是不公平競爭,將要求美國政府貿易干預。如果此事成真,則政府投資的經費將如泥牛入海,全無投資報酬可言。消息傳出后,不但爾必達在日本股價大跌,我們的半導體整并案也陷入極大的不確定性,使?jié)撛谕顿Y者與政府都忐忑不安,前景堪慮。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98815.htm對于美光公司的指控,“經濟部”官員雖然提出答辯,但內容顯然不夠完整。工業(yè)局強調政府對于TMC是“投資”而非“補貼”,并不違反WTO的規(guī)定。而“經濟部”則表示TMC計劃尚未由政府正式投資,更沒有產品上市,故現在就套用WTO規(guī)范,似乎言之過早。我們認為,雖然“經濟部”官員的答辯并非全無道理,但似乎低估了事情的復雜性。事到如今,吳內閣有必要對前內閣的TMC投資案做通盤檢視,甚至不排除全案喊卡,以免TMC演變?yōu)橄乱粋€尾大不掉的臺灣高鐵,日后難以收拾。
雖然在美國提出違反公平交易控訴的廠商是美光公司,但由于美、日技術的最大代工業(yè)者都在臺灣,故此事背后的“原告”背景恐怕并不單純。當初TMC剛成立時,在臺灣尋求技術合作對象,確實也曾經分別與美系與日系的代工廠商洽談;然而,與美系廠商的洽談是不歡而散。如今,TMC確定要與日商爾必達合作,但沒有買下該公司股權,而只是以小規(guī)模入股的方式達成臺日之間的上下游合作協議;這看在“美系代工廠商”眼中,簡直是“政府與日系結盟打壓美系”,他們當然是咽不下這口氣。將來萬一WTO掀起爭端、介入調查,恐怕臺灣部分廠商會不斷向“對方”提供資料。在臺灣內部立場不一致的情況下,這件事情的發(fā)展對我國將十分不利。
其次,“經濟部”官員所辯解的“投資非補助”說辭,恐怕也不具財經專業(yè)說服力。半導體代工公司目前仍多虧損,能不能撐過這一波經濟不景氣,是這個產業(yè)競逐淘汰的關鍵。政府對于特定廠商以債券貸款融資算是補貼,以股票入股增資也難說不是另一種形式的補貼;WTO貿易爭端仲裁機構是否會接受“投資非補助”的辯解,恐怕沒有“經濟部”想的那么樂觀。
即使不看國際貿易爭議,外界對于臺灣TMC公司成立的內部程序,也有不小的質疑。不論是依行政程序法或政府采購法,政府機構對特定民間企業(yè)支付金錢或資助企業(yè)購買財物(例如購買日本公司的IP),都有相當之立法程序規(guī)范。照理,行政院國發(fā)基金只能對所有半導體業(yè)者開放申請投資,而不能事先宣布“相中”哪一家。即便政府心中早有夢中情人,但最后的投資或貸款決定,還是要經由公開、公正、公平的審查程序。當初經濟部因為輔導整頓半導體業(yè)久久未果,遂由行政院長徑行宣布找特定業(yè)者掌旗;但此舉恐怕有不小的適法性爭議。如今,坊間報導TMC投資者多為“泛聯電”集團,將來會引發(fā)什么爭議,也值得吳內閣做冷靜的評估。好在,目前國發(fā)基金尚未正式投資,吳內閣還來得及做補救或翻轉。
整體而言,“經濟部”所主導的半導體整并案確實是先天不良、后天失調,既有內憂、復有外患。去年底DRAM單價偏低,美日技術廠朝不保夕,臺灣或許還有合縱連橫的空間。但十個月之后,DRAM價格漲了,有財務危機的也撐過去了,金融海嘯兵荒馬亂的時刻也結束了。現在,新內閣確實可以冷靜檢視一下TMC投資的適宜性。如果發(fā)現確有不宜,則現在下車時猶未晚。如果凡事都要拖到像高鐵那樣木已成舟,那不僅對政府財務是負擔,對政府處置是燙手山芋,對內閣穩(wěn)定更是挑戰(zhàn)?,F在,大概是馬政府處理TMC案最后的機會了;也許吳院長要感謝美光公司提告,替內閣提供這么好一個“再評估”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