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蘋果與Arm:斬不斷的“父子情”

蘋果與Arm:斬不斷的“父子情”

發(fā)布人:芯東西 時間:2022-03-22 來源:工程師 發(fā)布文章
昔日真父子,今朝鐵哥們。

作者 |  ZeR0
編輯 |  漠影
英特爾第五任CEO保羅·歐德寧退休時追悔莫及的一件事,就是沒對蘋果iPhone說“yes”。可惜世上沒有后悔****,錯誤決策使英特爾與移動革命擦肩而過,被拒的蘋果轉身與名不見經傳的Arm公司相扶相攜,成就了主宰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游戲規(guī)則的“王牌芯片設計師”。從2001到2016年,十五年間,蘋果重新定義了五個消費電子賽道:以iPod革命MP3,以iPhone革命移動手機,以iPad革命便攜式電腦,以Apple Watch革命電子手表,以AirPods革命無線耳機。這些重塑游戲規(guī)則的顛覆性產品,都內置了基于Arm架構的芯片。回溯往昔,蘋果和Arm的命運交織遠不止于此。Arm從誕生到確定授權模式,再到開辟新的疆域,都離不開其“親爸”蘋果的助攻;蘋果芯片帝國成長的背后,Arm亦是始終避不開的主人公。但當蘋果坐穩(wěn)全球頂尖芯片設計公司之位,Arm的命運卻陷入風雨飄搖,前路滿是迷霧。
01.誕生于蘋果同行之手的Arm


如果蘋果沒有向艾康電腦伸出橄欖枝,Arm能否作為一家獨立公司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或許要打上一個問號。1976年4月,史蒂夫·喬布斯和史蒂夫·沃茲尼亞克在美國加州庫比蒂諾成立蘋果電腦公司,專注于研發(fā)消費級個人電腦(PC)產品。三年后,奧地利籍物理學博士赫爾曼·豪瑟和英國工程師克里斯·柯里在英國劍橋創(chuàng)辦了一家電腦公司艾康電腦(Acorn Computers)。

圖片

▲艾康電腦創(chuàng)始人赫爾曼·豪瑟和克里斯·柯里

Acorn英文含義為橡果,關于其命名來源,還有個有趣的傳聞,說是創(chuàng)始人想讓公司在電話黃頁里排在蘋果(Apple)公司的前面。后來因其對80年代PC革命初期的貢獻,艾康也被人稱為“英國的蘋果公司”。而Arm設計的出現(xiàn),就要從艾康開發(fā)BBC Micro計算機的契機說起。1981年,英國廣播公司(BBC)計劃在英國推出一套計算機普及節(jié)目,為此廣發(fā)“英雄帖”,想要一款與節(jié)目配套的標準電腦。艾康團隊果斷抓住機遇,只用一周左右時間就造出滿足BBC需求的微型電腦BBC Micro。

圖片

▲BBC Micro

但棘手的問題仍擺在艾康面前,BBC要求這臺電腦售價不超過500英鎊,可當時一顆摩托羅拉6800系列微處理器的成本就高達100英鎊,根本沒法將電腦價格控制到500英鎊以內。艾康想請英特爾提供80286芯片的技術資料,又遭拒絕。就在它四處碰壁之時,其工程師看到了一份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利RISC計劃》白皮書,這讓艾康團隊萌生了自研芯片的念頭。

圖片

指令集架構(ISA)是架起芯片與軟件操作系統(tǒng)之間溝通橋梁的標準語言,風靡PC處理器界的x86指令集架構即屬于復雜指令集運算(CISC)架構,用于實現(xiàn)復雜度較高的硬件執(zhí)行命令。相比之下,伯克利提出的精簡指令集(RISC)總指令集數(shù)更為精簡、優(yōu)雅、靈活,能大幅降低特定任務的芯片設計復雜度和成本。這正合艾康對芯片的需求。1983年10月,“艾康精簡指令集架構處理器的微型計算機計劃(Acorn RISC Machine)”啟動。經過一年半的開發(fā),第一顆基于Arm架構的芯片ARM1終于誕生,這也是全球第一款基于精簡指令集的商用芯片。

圖片

▲Acorn RISC Machine

英國時間1985年4月26日15點,第一批搭ARM1芯片的電腦成功啟動,開機畫面上顯示:“Hello world,I am Arm”。

圖片

▲BBC Micro電腦中的Arm芯片

這是Arm故事的起點,37年后的今天,它所主宰的疆域將遠遠超出英國,遍布整個世界。
02.蘋果與艾康“生子”,為牛頓電腦造芯


Arm架構初出茅廬之際,英特爾x86架構已與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組成“WinTel”聯(lián)盟,并逐步成為全球PC行業(yè)的黃金標準。相比x86架構,Arm架構的功耗和成本更低,但在性能方面難以與之匹敵。到1985年,Arm芯片在PC市場上表現(xiàn)平平,艾康和蘋果亦在PC領域銷量不濟,喬布斯被蘋果董事會撤去經營大權。兩家失意的電腦公司很快產生交集。上世紀80年代后期,蘋果正在為其即將上市的牛頓掌上電腦Newton MessagePad尋找一種合適的移動處理器,這時蘋果的芯片代工合作伙伴VLSI將擁有低功耗、高效能芯片的艾康介紹給了蘋果。

圖片

▲蘋果于1993年推出首款搭載Arm芯片的設備Newton Message Pad

雙方一拍即合,時任蘋果首席科學家的拉里·特斯勒(Larry Tesler)當即決定,在牛頓掌上電腦里使用根據(jù)該產品需求做調整的定制版Arm芯片。做調整需要開銷,但艾康的錢不夠用。于是1990年秋天,蘋果、VLSI和艾康花了六周時間就合資事宜進行談判,最終決定蘋果出錢、艾康出人、VLSI提供工具技術,三家公司共同創(chuàng)立一家芯片合資公司,公司名由“Acorn RISC Machine”改為“Advanced RISC Machine”,簡稱Arm。1990年11月27日,在英國劍橋的一個谷倉,Arm開始了它的傳奇之旅。

圖片

▲Arm最開始的辦公地點在一個谷倉

創(chuàng)立伊始,艾康與蘋果各占了43%的Arm股權。艾康除了出資外,還提供了12名工程師作為Arm的初始成員,VLSI則在出資25英鎊的同時,包攬了Arm的芯片代工生產需求。蘋果牛頓掌上電腦的訂單,為Arm撐起了初期的營生。但因為蘋果高估了當時可利用的技術,蘋果牛頓掌上電腦市場表現(xiàn)不太好。這令Arm高層意識到,要保持成功,不能依賴個別產品。于是,時任Arm CEO的盧賓·薩克斯比(Robin Saxby)決定啟用IP商業(yè)模式,也就是將自家的芯片設計知識產權(IP)授權給更多芯片公司,靠收取前期授權費(license)和后期版稅(royalty)來營生。從此,全球芯片設計從業(yè)者都可以是Arm的客戶。

圖片

▲Arm的商業(yè)模式

這一時期,全球半導體產業(yè)鏈分工開始細化。中國臺灣晶圓代工企業(yè)臺積電的崛起,改變了傳統(tǒng)芯片公司大包大攬芯片全產業(yè)鏈的垂直一體化生產模式(IDM),IP授權、芯片設計、代工、封裝等環(huán)節(jié)分離的商業(yè)模式登上歷史舞臺。就在不久之后,蘋果對Arm的投資將襄助蘋果起死回生,并在未來為蘋果帶來豐碩的回報。
03.蘋果賣Arm股份自救


1990年,艾康因陷入經營危機被當時的IT巨頭Olivetti收購,Arm公司徹底獨立出來。在新的十年間,年輕的英特爾與微軟的聯(lián)手稱霸PC市場,終結了他們昔日大客戶、此前電腦“一哥”IBM統(tǒng)治的電腦時代,并分別成為微處理器和PC軟件界的世界領袖。

圖片

▲基于安迪·格魯夫在英特爾的報告(來源:《戰(zhàn)略思維》)

當時采用IBM PowerPC芯片和自家操作系統(tǒng)的蘋果電腦,無力抵抗WinTel聯(lián)盟帶來的狂風驟雨。蘋果在PC市場份額一路下滑,到90年代中期,已經面臨巨大的虧損。199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時,蘋果只有近4億美元左右的盈利。為了扭轉蘋果的慘淡經營,喬布斯在接下來兩年間做了兩個關鍵舉措:其一,在蘋果距離破產僅剩90天時,拉微軟對其投資1.5億美元;其二,停產牛頓掌上電腦,并開始出售蘋果持有的Arm股份。從1998到2003年,蘋果以11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在Arm的股份。Arm股份換來的救命錢,被蘋果用于推進新項目數(shù)字音樂播放器iPod的研發(fā)。2001年10月23日出場的第一代iPod轟動一時,以獨特外觀與人性化的操作方式,成為劃時代的革命性產品。iPod系列產品的成功,不僅將蘋果拉離死亡邊緣,從一個小眾品牌推向主流市場,亦將蘋果的產品范圍從電腦擴展至消費電子。歷代iPod產品均采用Arm芯片。而在蘋果竭力擺脫自身困境的同一時期,新興的手機市場拔地而起,一扇通往未來移動時代的大門正向Arm緩緩敞開。PC對芯片的核心訴求是性能高、能跑復雜應用,但當市場開始轉向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游戲規(guī)則變了,功耗低、省電、續(xù)航能力強成為消費者的新訴求。這一訴求恰恰是x86架構的短板、Arm架構的長處。與此同時,Arm的IP授權模式,使其與合作伙伴形成了“雙贏”的共生關系。獲得Arm授權的芯片企業(yè)能把重心放在整體芯片的設計與銷售上,并攤薄了研發(fā)成本。Arm則作為核心技術的輸出者,站在整個芯片設計業(yè)價值鏈的頂端,且無需承擔芯片設計失敗的風險。憑借低功耗技術優(yōu)勢以及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IP授權商業(yè)模式,Arm在移動芯片領域的出貨量開始爆炸式增長,并迅速稱霸全球手機市場。

圖片

▲2000-2014年Arm處理器出貨量(圖源:recode)

2005年,全球98%的手機都搭載了至少一顆Arm芯片。在接下來的15年,Arm更是成為一統(tǒng)移動終端消費電子市場的芯片標準。而PC芯片霸主英特爾卻陷入了創(chuàng)新者的窘境。
04.一統(tǒng)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無處不Arm


2005年6月6日,英特爾第五任CEO歐德寧穿上英特爾標志性的兔子服(Bunny Suit)工裝,風風光光登上蘋果WWDC大會,和喬布斯一起宣布:蘋果電腦Mac將換用英特爾芯片。

圖片

▲喬布斯(左)與歐德寧(右)宣布英特爾Mac將搭載英特爾芯片

這是英特爾在PC領域的又一個勝利時刻。沉浸于喜悅中的歐德寧,卻忽略了一場劃時代的變局:PC時代走到瓶頸,智能手機時代趕來接棒,而新晉大客戶蘋果,正是發(fā)動創(chuàng)新革命的關鍵引擎。一個改變重新定義手機的革命性產品——第一代iPhone正在研發(fā)當中,它的出現(xiàn),將讓當時的行業(yè)巨頭諾基亞和黑莓很快變得無足輕重。令人唏噓的是,80年代在存儲芯片領域被日企逼至絕境時,英特爾正是憑借抓住PC興起之機轉型微處理器供應商,登頂全球半導體霸主的王座。但當蘋果找到英特爾,希望它能為iPhone提供移動芯片時,英特爾卻未能對這個沖著自己敞開大門的新興領域懷有足夠的敬畏之心。歐德寧認為,無法確定iPhone的未來,蘋果開價又低于預期,這筆利潤稀薄的買賣,對于能在PC芯片上大賺特賺的英特爾并不劃算。多年后,歐德寧回想起這一決定,感到無比后悔:“事后,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產出已然高出投入不知多少倍了,iPhone的成績顯然也出乎了每個人的預料?!?/span>英特爾亦有過基于Arm的XScale芯片業(yè)務。說起來,XScale也與蘋果頗有淵源,其前身是英特爾1997年從DEC公司收購來的StrongARM架構,蘋果曾在其牛頓移動設備中使用StrongARM芯片。XScale一度成為掌上電腦芯片領域的主宰者,還曾開發(fā)一款基于Arm的手機芯片,被當時業(yè)界稱為僅次于德州儀器芯片的第二大智能手機芯片。然而推進XScale業(yè)務近十年后,2006年英特爾卻將它轉手約6億美元賣給了美國芯片公司Marvell。待日后英特爾再想切入移動領域,為時晚矣。2007年6月初,蘋果發(fā)布革命性產品iPhone,移動互聯(lián)網到了黎明破曉時分。5個月后,谷歌推出了第一版開源的安卓操作系統(tǒng),高通推出首款驍龍?zhí)幚砥黩旪圫1,采用Armv6架構。經過四年的市場廝殺后,谷歌安卓系統(tǒng)躍居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高通驍龍?zhí)幚砥鲃t為絕大多數(shù)安卓手機的芯片供應商,谷歌安卓和高通因而被賜予對標PC市場WinTel聯(lián)盟的新名號——手機市場Quadroid。

圖片

▲2009-2018年智能手機操作系統(tǒng)市場占有率變化

在這智能手機市場洗牌的四年間,蘋果也開始未雨綢繆,籌備自己的芯片團隊。此后無論全球移動芯片市場如何風云變幻,蘋果、高通、華為、聯(lián)發(fā)科、紫光展銳……幾大頭部玩家的核心芯片產品,均離不開Arm架構的授權。
05.孫正義心中收購Arm的種子是喬布斯埋下的


在距離英國近一萬公里的日本,一家互聯(lián)網服務商軟銀集團開始籌謀收購Arm公司。2006年,軟銀集團斥資155億美元收購全球移動通信巨頭英國沃達豐日本分公司。這一收購前不久,軟銀創(chuàng)始人孫正義拿著將iPod與日本手機融合的草圖趕到蘋果總部與老友喬布斯見面。

圖片

▲孫正義(左)與喬布斯(右)合影

喬布斯瞄了一眼草圖,在對新產品貫徹極端保密原則的前提下,給了孫正義一個提示:“制造最強移動設備的時候到了,這一點我也完全贊同?!?/span>此次見面,為后來軟銀在日本獨家銷售iPhone埋下伏筆,也促使孫正義開始思考:喬布斯最強移動設備的“大腦”,用的是什么樣的CPU呢?據(jù)孫正義推測,喬布斯這樣一個對美觀有極致追求的人,“絕不會選擇那種電池凸出像癩蛤蟆一樣的丑陋設計?!睂訉映榻z剝繭后,他下定結論:“Arm將掌握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平臺?!?/span>看好Arm未來的孫正義,讓軟銀相關團隊研究收購Arm的事宜。但軟銀因忙于沃達豐日本分公司的重建工作,擱置了收購Arm的設想,這一擱置,就到了十年之后。直到2016年7月,軟銀才宣布擬斥資243億英鎊收購Arm公司。

圖片

▲截至2020年2月,Arm芯片出貨量逾1600億顆

而在軟銀從初有計劃到正式收購Arm公司的十年之間,蘋果基于Arm架構,壘砌起一個覆蓋全產品線的芯片帝國。
06.蘋果的第一顆自研Arm芯片


歷史不時會進入輪回。就像70年代惠普五連拒絕生產沃茲尼亞克和喬布斯設計的電腦,迫使兩人成立蘋果電腦公司自己造電腦一樣,蘋果與第三方芯片公司在芯片設計方面的分歧,令喬布斯開始考慮組建蘋果自己的芯片研發(fā)隊伍。蘋果前三代iPhone搭載的均是基于Arm的定制系統(tǒng)級芯片(SoC)。此前三星曾為蘋果生產數(shù)千萬個iPod播放器所用的簡化版Arm芯片,蘋果也把初代iPhone的芯片業(yè)務外包給三星,但在和三星談判時,蘋果的弱勢暴露出來——沒有自己的芯片專家,對芯片設計了解不足,結果三星為初代iPhone生產的APL0098芯片性能一般。

圖片

喬布斯意識到,要保持蘋果的領先優(yōu)勢,必須有一支自己的芯片設計團隊。蘋果一邊與Arm公司及英國GPU IP供應商Imagination達成授權協(xié)議,使蘋果能與三星一起研發(fā)和優(yōu)化移動芯片,另一邊積極吸收芯片人才,不斷壯大芯片研發(fā)實力。2010年,蘋果革命性產品平板電腦iPad問世,出人意料的是,iPad并沒有像蘋果Mac、Apple TV機頂盒等產品線那樣采用英特爾的芯片,而是搭載基于Arm架構的蘋果自研A4芯片。除了iPad之外,該芯片還被用到了iPhone 4以及重新設計后的iOS版第二代Apple TV機頂盒中。而在iPad項目開始運轉之初,喬布斯原本計劃在iPad中采用英特爾凌動(Atom)芯片,但開發(fā)iPod的功臣、酷愛賽博朋克造型的蘋果工程師托尼·法德爾(Tony Fadell)竭力反對這一想法,并力挺擅長低功耗的Arm芯片。在一次會議中,當喬布斯堅持信任英特爾會做出最優(yōu)秀的移動設備芯片時,法德爾吼道:“錯了,錯了,錯了!”他甚至把自己的名牌拍在會議桌上,威脅要辭職。最終,喬布斯聽從了法德爾的建議。當然做此決定的另一重原因,也是與英特爾難以達成一致。喬布斯回憶說:“多年來,我們都跟英特爾反映,他們的圖形芯片很差勁兒?!币婚_始,蘋果和英特爾一起做出了很棒的東西,但這一合作沒繼續(xù)下去,原因有二:一是喬布斯認為英特爾太慢了,就像蒸汽輪船一樣,不是很靈活;二是他不想把什么都教給英特爾,因為擔心英特爾可能把蘋果的東西賣給其競爭對手。蘋果在2008年收購了一家擁有150人的微處理器設計公司P.A. Semi,同年獲得Arm芯片技術授權,由此開始基于Arm架構的自研芯片之路。2013年,蘋果推出首款真正量產的64位Armv8處理器A7芯片,它采用28nm制程和全新Cyclone內核,在整個手機應用處理器領域一騎絕塵。

圖片

▲蘋果A7芯片

無論對蘋果還是芯片界,這只是個變局的開始。一方面,三星的快速發(fā)展和抄襲iPhone事件使它與蘋果的關系越發(fā)惡劣,蘋果轉而將20nm A8處理器的巨額訂單交給臺積電。此時英特爾已開始量產14nm,芯片制程領先于臺積電,而蘋果拋出的橄欖枝,助推了臺積電加緊研發(fā)和大擴產能。日后當臺積電憑借率先實現(xiàn)7nm量產坐擁晶圓代工半壁江山時,三星的制程工藝研發(fā)節(jié)奏總比臺積電慢上一拍,而英特爾的10nm產品還沒大規(guī)模落地到市場中。另一方面,蘋果悄然積累的芯片研發(fā)實力逐漸嶄露頭角,它開始快馬加鞭地將一眾手機應用處理器設計商遠遠甩在身后。
07.借勢Arm,平地而起的蘋果芯片帝國


2014年,蘋果進一步在A8和A8X處理器上優(yōu)化64位Cyclone架構,并采用20nm制程工藝。此時,三星和高通都尚未生產出適合手機的64位Arm芯片,英特爾也一直沒能在移動芯片市場展現(xiàn)出較強的吸引力。第二年,英特爾不再在財報中公布移動部門的業(yè)績,英偉達則直接放棄移動設備市場。而蘋果芯片還在雄赳赳大步向前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及臺式機主機……基于Arm架構,蘋果自研通用芯片架構陸續(xù)觸達其每一個產品線。

圖片

▲2014年蘋果初代可穿戴智能手表Apple Watch中搭載的蘋果自研S1芯片

2016年后,蘋果初代無線耳機AirPods搭載了其自研W1芯片,可實現(xiàn)無線連接管理以及與iPhone、iPad的快速配對與連接功能。這一年,蘋果還開始在全新MacBook Pro電腦中采用T系列安全協(xié)處理器,用于控制新增的Touch Bar觸控條、Touch ID安全加密等任務。2017年9月,蘋果推出面向iPhone的首款自研AI仿生芯片A11 Bionic,它首次搭載了蘋果自研三核GPU和用于加速AI任務的神經網絡引擎(Neural Engine)。直至今日,蘋果A系列芯片始終是手機應用處理器領域的珠峰,令其他對手難以望其項背。

圖片

▲2010-2017年蘋果各終端設備搭載的自研芯片

蘋果的造芯版圖還在擴張。2019年3月,蘋果時隔三年發(fā)布的新款AirPods采用了全新H1芯片,相較之前的W1芯片,H1加強了無線連接表現(xiàn)和續(xù)航能力。2020年6月,蘋果又宣布將在Mac產品引入自研Arm架構芯片,預計從英特爾芯片到蘋果自研芯片的過渡期為兩年。站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蘋果硬件技術高級副總裁Johny Srouji公布了階段性成果:短短十年間,蘋果已交付了20億個SoC和數(shù)十億其他芯片。

圖片

今天,蘋果的“兩年換芯”大計僅差最后一步。在蘋果于2022年3月宣布其主機Mac Studio用上M1系列旗艦版芯片M1 Ultra后,只待Mac Pro換芯,蘋果所有Mac產品線將全面應用自研芯片。

圖片

▲蘋果自研M1系列電腦芯片,從左至右:M1、M1 Pro、M1 Max、M1 Ultra

然而,當蘋果穩(wěn)定釋放新的芯片大招,Arm的命途卻變得如風中飄絮般飄搖不定。
08.夢碎物聯(lián)網,Arm重赴上市路


軟銀創(chuàng)始人孫正義做的物聯(lián)網夢,拖累了Arm尋找手機市場之外增長曲線的進程。彼時孫正義一腔熱血,篤信人工智能和物聯(lián)網是未來趨勢。按照當時相關機構的預測,到2020年,物聯(lián)網設備安裝量將達到260億。而Arm如果能攻下絕大多數(shù)物聯(lián)網設備,那收益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何軟銀在收購Arm時,提出了比Arm股****史上最高值還溢價超40%的全現(xiàn)金收購價,甚至不惜出售阿里的股****來籌集這筆交易款項。而在軟銀收購Arm的2016年,Arm根基最穩(wěn)的市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增長率已降至個位數(shù),并在2017~2020年期間連年同比下滑,直到2021年才恢復到個位數(shù)的增長率。為了在物聯(lián)網、人工智能等領域創(chuàng)造新的收入來源,Arm開始在軟銀的支持下大舉擴充團隊。2018~2020財年,Arm團隊分別增加了1034人、101人和751人,2021財年其員工數(shù)又增加7.9%,經營成本也隨著團隊規(guī)模擴張而不斷上漲。但傾斜向物聯(lián)網領域的資源,并沒有給Arm帶來豐厚的盈利。碎片化的物聯(lián)網設備市場發(fā)展速度不及預期,多位曾負責Arm物聯(lián)網業(yè)務的高管在離職后透露,Arm的物聯(lián)網業(yè)務進展較為緩慢 。軟銀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Arm的成本從2015年的7.16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6億美元,其收入?yún)s增長趨緩,2017~2020財年收入年增長率不到5%。2015~2019財年,Arm凈利潤分別為8.43億美元、8.27億美元、4.36億美元、2.79億美元和2.76億美元,這一數(shù)據(jù)到2020財年已變?yōu)樘潛p。

圖片

▲2015年~2020年Arm收入及調整后息稅前利潤變化(圖源:英國金融時報)

2020年7月,Arm宣布將其兩個物聯(lián)網服務業(yè)務IoT Platform和Treasure Data分拆,并轉讓給軟銀集團,自己則更加專注于核心IP業(yè)務上。沒過一周時間,外媒又爆料稱,已然債臺高筑的軟銀集團正研究各種選擇,包括全部或部分出售Arm,或者讓Arm重新上市。緊接著便是轟動全球科技圈的英偉達并購Arm事件。2020年9月,英偉達宣布將以約400億美元從軟銀手中收購Arm,交易計劃在18個月內完成。這一交易自公布后便引發(fā)眾多Arm老客戶的公開反對,盡管英偉達一再允諾不會改變Arm的開放和中立,也不會將Arm的大本營從英國遷移至美國,但事關業(yè)務安全,許多Arm客戶并不買賬。最終,這一巨額跨國并購交易在2022年2月畫上了句號,英偉達和軟銀宣布,因重大監(jiān)管挑戰(zhàn)阻礙交易完成,并購交易就此終止。不久后英特爾CEO基辛格曾表示,如果有財團將Arm收入麾下,英特爾有興趣參與其中。在推進與英偉達并購交易的過去一年,Arm更正了業(yè)務重心,從收效甚微的物聯(lián)網轉向擁有更多大型客戶的數(shù)據(jù)中心、網絡設備和汽車領域。得益于5G智能手機、5G****網絡設備和服務器出貨量的增長,其全球業(yè)務開始恢復增長動力。但和x86架構相比,迄今Arm在服務器領域的市占率仍是“小巫見大巫”。

圖片

▲2017財年-2021財年Arm凈銷售額分布變化(來源:Statista)

為了確保在市場機遇和成本約束之間取得合理平衡,Arm于2022年3月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2%~15%,共涉及大約1000名員工,其中大部分是在英國和美國工作的員工。當前Arm在全球約有6400名員工,其中有3500名員工在英國。據(jù)外媒報道,新任Arm CEO瑞閣思(Rene Haas)在給員工的備忘錄中承諾,大部分裁員不會影響到工程師。如今,Arm正在準備在2023年3月前重啟上市,這個移動計算領域基石般的存在,將再度被擺在資本面前待價而沽。
09.結語:兩個商業(yè)傳奇的命運共振


當時光的列車駛過移動互聯(lián)網的黃金歲月,蘋果和Arm這兩家技術領袖,在相互扶持的共生關系下,命運糾纏共振,成就了彼此。蘋果的創(chuàng)新需求帶來了Arm崛起的第一桶金,并以其行業(yè)領導者的影響力幫Arm擴大生態(tài)版圖;Arm的技術進化,又加速蘋果芯片帝國的構筑。正如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言,現(xiàn)代商業(yè)革命的經濟特征始終伴隨著兩大特征——“永不停止的狂風”與“創(chuàng)造性的破壞”。技術浪潮永遠推陳出新,當年曾向舊秩序發(fā)起挑戰(zhàn)、引領科技新革命的蘋果和Arm,如今身份已經轉變守擂者。盡管Arm的命運簿上寫滿了未知數(shù),蘋果亦背負著鞏固其創(chuàng)新領導者地位的壓力,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兩家立于移動時代潮涌浪峰的企業(yè),正涌動著改變的渴望,它們不斷地拓展邊界,試圖在過去的輝煌上疊加出新的價值。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

交換機相關文章:交換機工作原理




關鍵詞: Arm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