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中國內地33篇論文入選IEDM2022

中國內地33篇論文入選IEDM2022

發(fā)布人:xinsixiang 時間:2022-11-01 來源:工程師 發(fā)布文章

圖片

IEDM2022即將于123-7日在美國加州舊金山召開!

IEDM是一個年度微電子和納電子學術會議,主要涵蓋半導導體和電子器件技術,從設計、制造、物理、模型和建模領域的技術創(chuàng)新。IEDM始于1955年,每年12月份舉行。

1988年起,功率半導體內容逐漸從IEDM獨立出來,成立了功率半導體業(yè)界公認的頂級學術會議ISPSD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ICs)。

參加IEDM會議的代表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科學家、工程師、企業(yè)高管和政府機機構人員,主要議題包括納米級CMOS晶體管技術、先進存儲器、顯示技術、傳感器/MEMS器件、量子和納米器件、光電器件、功率器件、能量采集技術和超高速器件,以及半導體工藝技術、芯片設計和仿真等。此外,也會討論和展示硅基、化合物和有機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的最新研究進展。近年來,集成電路技術領域的許多重大技術突破都是通過該會議正式發(fā)布的。IEDM上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單位在相關領域的研究水平。

今年恰逢晶體管發(fā)明75年周年,126日晚上8點將舉辦一場小組討論會,討論這項規(guī)模極小但不可替代的奇跡技術75年的重要性和未來發(fā)展。嘉賓來自IBMimec、Intel、LAM、Micron、TEL等公司。

IEDM2022論文情況

IEDM2022年共計有224篇論文入選,亞洲109篇入選,美洲76篇入選,歐洲39篇入選。亞洲109篇中,中國68篇(內地33篇,臺灣32篇,香港3篇),韓國21篇,日本11篇,新加坡9篇;美洲76篇中,美國75篇,加拿大1篇;歐洲39篇中,比利時17篇,法國7篇,德國6篇,瑞士、意大利各4篇,英國1篇。

按一作所在單位計算,IMEC貢獻16篇,臺積電貢獻13篇,北京大學貢獻12篇(包括2篇特邀報告),分別代表研究機構、產業(yè)界和高校。

中國內地在IEDM的腳步

中國半導體界第一次在世界上發(fā)出聲音就是在IEDM1979年,當時在陜西微電子研究所(現(xiàn)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工作的黃敞先生代表中國大陸第一次登上了世界半導體的講臺,發(fā)表了題為《Transient response of I2L》的論文,和IBM、德州儀器、通用電子、東芝等分在《SESSION 8:集成電路-先進雙極集成電路》并于1979124日進行了演講。要提及的是黃敞先生在美國工作時,1955年和1956年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IEDM上發(fā)表了兩篇論文(其中一篇的合作者是臺積電創(chuàng)始人張忠謀),那時IEDM也剛起步。

1980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xiàn)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毛鈞業(yè)的論文入選IEDM,這是中國內地高校在世界上首次發(fā)聲。

在沉寂了24年后,2004年中國半導體界找回了感覺。中芯國際、清華大學、中科院上海微系統(tǒng)所分別代表產業(yè)界、學術界和研究界在IEDM齊齊發(fā)聲,向全球同行展示了國內在半導體技術上的長足進步。

在經過一年休整后,從2006年開始,中國半導體各方勢力開始逐步展示研究實力,已經連續(xù)17年持續(xù)發(fā)文。

高校方面,繼清華大學后,2007北京大學、復旦大學IEDM首發(fā),2011上海交通大學IEDM首發(fā),2013浙江大學IEDM首發(fā), 2016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IEDM首發(fā),2017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大學IEDM首發(fā),2018華中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IEDM首發(fā),2019北京航空航天大學IEDM首發(fā),2020南京郵電大學IEDM首發(fā),2021華東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IEDM首發(fā),2022東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湖大學IEDM首發(fā)。

科研機構方面,繼中科院止上海微系統(tǒng)所2014中科院微電子所IEDM首發(fā),2015中科院半導體所IEDM首發(fā),2020之江實驗室、中科院蘇州醫(yī)工所IEDM首發(fā)。

產業(yè)方面,繼中芯國際后,2018新驅創(chuàng)柔光電、有研集團IEDM首發(fā),2020紫光國芯IEDM首發(fā)。有更多的公司與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包括華虹宏力兆易創(chuàng)新、武漢新芯、天馬微、華潤上華、長鑫存儲等。

中國內地IEDM論文情況

中國內地共貢獻33,同時香港大學有2篇和香港科技大學有1篇入選,合計中國大陸有36篇入選。

中國內地33篇按一作所在單位計算,北京大學有12篇入選(包括2篇特邀報告),清華大學入選6篇,中科院微電子所入選3篇,位居前三!東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各有2篇,北航、復旦、華東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湖大學各有1篇。其中東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西湖大學都是首次有論文入選。

按一作所在單位統(tǒng)計,從1979年至2022年,中國內地共有32個單位在IEDM合計入選235篇論文,其中高校190篇,科研機構41篇,工業(yè)界4篇。按單位發(fā)布數(shù)量來看,北京大學83篇,清華大學37篇,中科院微電子所26篇,浙江大學13篇;山東大學8篇,中科院微系統(tǒng)所7篇,上海交通大學6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山大學各5篇;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科院半導體所各4篇;電子科技大學、東南大學、杭州之江實驗室、華東師范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各2篇;南京郵電大學、航天771所、上海科技大學、天津大學、武漢新驅、西湖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有研集團、中科院蘇州醫(yī)工所、中芯國際、紫光國芯各1篇。

北京大學2007年首發(fā)開始,已經連續(xù)16年在IEDM上展示其強大研究實力;2018年更是以9篇入選數(shù)量成為IEDM 2018接收來自全世界論文最多的高校,這也是IEDM歷史上首次由中國內地高校在論文數(shù)量上領銜;2021年以7篇入選數(shù)量成為IEDM 2021接收來自全世界論文最多的高校;2022年以12篇入選數(shù)量成為IEDM 2022接收來自全世界論文最多的高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9年首發(fā)自旋芯片相關論文以來,已經發(fā)布5篇,在2021年更是以3篇的入選數(shù)量成為入選自旋芯片領域論文最多的單位。

東南大學孫偉鋒團隊從2012年開始持續(xù)在ISPSD(國際功率半導體器件討論會)大會上發(fā)表文章,2021年在ISSCC會議實現(xiàn)首發(fā),2022年又在IEDM會議取得突破,連中兩元。

以第一作者來統(tǒng)計,中科院微電子所的羅慶和北京大學王潤聲以6篇并列第一,王潤聲的6篇中有一篇是特邀報告;北京大學黃芊芊以5篇排名第二;北京大學黃鵬、清華大學田禾高濱以4篇排名第三,高濱的4篇分屬兩個單位。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一年發(fā)2篇論文的有北京大學劉長澤(2011年)、清華大學田禾(2014年)、羅慶(2015年)、楊建國(2020年)

以第一作者身份持續(xù)2年及以上發(fā)文的共計23人,其中中科院微電子所羅慶連續(xù)5年(2015年-2019年)發(fā)6篇;北京大學劉長澤連續(xù)2年(2011年-2012)發(fā)3篇;清華大學田禾連續(xù)2年(2013年-2014)發(fā)3篇;北京大學任鵬鵬連續(xù)3年(2013年-2015年)發(fā)3篇;北京大學黃芊芊連續(xù)3年(2014年-2016年)發(fā)3篇。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IEEE IEDM VLSI論文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