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全程技術支持中國廠商
電力輸配,新技術和標準催生大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130263.htm“由于新能源發(fā)電的原動力不可控,發(fā)電輸出的電能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當并網規(guī)模達到一定程度是將會改變電網的潮流分布,傳統(tǒng)電網的潮流控制將發(fā)生重大改變,會直接影響電網的穩(wěn)定性。”Singer指出。新能源發(fā)電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功率波動使得電網電能質量下降,太陽能發(fā)電也會有孤島效應,采用傳統(tǒng)的電網保護及測控設備都無法滿足要求,需要更新型的電網保護及控制設備。
![](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203/99fc44b6fd56986de82105449ede5fa5.png)
“新能源規(guī)?;蟪霈F的這些問題對智能電網提出了現實的需求,需要將不同地區(qū)變電站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制式進行數字化和智能化,從而保證整個電網的平衡。”Singer表示。這種轉變將要求很多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更新,無疑將帶出極大的電力基礎設備市場機遇。“以自動化變電站為例,國家電網規(guī)劃未來五年將實現6100座自動化變電站,僅此一項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市場。”Singer指出。
然而,目前基于IEC 61850標準的自動化變電站的實現成本依然很高,對龐大的電網系統(tǒng)改造具有極大的壓力。“ADI希望能幫助降低其中的成本,促進中國電網智能化的推進。”Singer表示,“目前在核心處理器這塊,市場上支持IEC61850的解決方案非常有限,ADI近期將會推出一款支持該標準的非常‘給力’的核心處理器。”Singer笑著透露了ADI的關鍵產品計劃。
智能電網的轉換帶來的將不僅僅是變電站的技術升級,所有的電力二次設備都需要滿足具有更強的接口能力、控制能力、保護能力、測量能力、通信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此外,部分二次側的設備功能如一些檢測功能將轉移到一次側,這同樣會對相關的產品設計帶來挑戰(zhàn),特別是對芯片將提出挑戰(zhàn),因為一次設備大部分在室外,對溫度范圍、抗干擾以及特殊環(huán)境要求增加。“對IC的溫漂、抗干擾、隔離等性能提出了比傳統(tǒng)解決方案明顯更高的要求。以隔離為例,光隔離將面臨高溫、高熱以及長壽命要求上的挑戰(zhàn)。”Singer指出,“而這些領域正是ADI所擅長的,例如專利的iCoupler數字隔離技術就可以很好地克服傳統(tǒng)光耦隔離對環(huán)境要求高的缺點。”
電力計量,智能電表方興未艾
“中國是最早開始實行用電計量電子化的國家,而且進行得非常徹底。而現在,中國同樣率先快速推進智能電表的普及。”顯然,Singer對中國在電力計量技術走在全球前列頗為欣慰。事實上,隨著全球智能電網市場的啟動,電表智能化正呈方興未艾之勢,中國及全球主要國家都將引來持續(xù)若干年的智能電表安裝高峰期。
電能計量不再是智能電表的唯一功能,電力使用狀況的信息收集、分析和交互管理——透過先進的智能分析工具產生有用信息,再以此實時地做出更好的用電決策和電力系統(tǒng)配置優(yōu)化,這將是未來智能電表的功能需求。智能電表技術的進步將使個人和企業(yè)可以選擇使用電能的方式和時間,降低能量的浪費和實現電能合理利用,電力企業(yè)可以對收集的用電信息進行分析,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甚至電力故障,為用戶提供用電咨詢。電表已經從簡單的基本計量向自動抄表、信息采集、自動控制等多功能的趨勢發(fā)展。
ADI無疑是電能計量領域的開拓者,很早就成功推出了電能計量器件并一直占據領先的市場優(yōu)勢。作為基本的要求,計量功能依然是智能電表的最重要的,而且對精度、動態(tài)范圍等關鍵特性上提出更高的要求。ADI推出的多款高精度電能計量芯片解決了這些計量需求,包括單芯片計量轉換芯片ADE7858、ADE7868、ADE7878以及ADE7953可以大大簡化系統(tǒng)軟硬件設計。如果需要更高計量精度, AD73360、AD7606 等同時采樣ADC可以實現0.1s—0.2s的高精度計量。
模數轉換器相關文章:模數轉換器工作原理
霍爾傳感器相關文章:霍爾傳感器工作原理
隔離器相關文章:隔離器原理 霍爾傳感器相關文章:霍爾傳感器原理 汽車防盜機相關文章:汽車防盜機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