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設計應用 > 單片機系統(tǒng)的C語言程序結構優(yōu)化

單片機系統(tǒng)的C語言程序結構優(yōu)化

作者: 時間:2012-04-04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要特別注意的是,兩種方式都有可能導致一些任務長時間等待,時間片所設定的時間也因此不能作為精確時間的依據(jù),根據(jù)的要求或需要,甚至要在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進行某些保護工作,如中斷屏蔽等,因而在進行任務規(guī)劃時要注意。如果一個任務較繁瑣或可能要等待很長時間,則應當考慮任務的拆分,把一個較大的任務細化為較小的任務,把一個費時長的任務劃分為多個費時小的任務,協(xié)同完成其功能。如在等待時間長的情況下,可附加一個定時任務,定時任務到則發(fā)送一個消息旗標,主過程沒有檢測到消息旗標就馬上返回,否則繼續(xù)執(zhí)行。下面是示例代碼,假定該任務將等待很長時間,現(xiàn)將其拆分為兩個任務proc1與proc2協(xié)同完成原來的工作,proc1每100個時間單位執(zhí)行一次,而proc2每200個時間單位執(zhí)行一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171701.htm

  //定義兩個任務,并將其加入到任務棧中。
  code _op_ Op[proc_cnt]={…,{proc1,100},{proc2,200}};
  data int time1_Seg; //定義一個全局旗標
  //任務實現(xiàn)
  void proc1(void){
    if (time1_Seg)
      exit;
    else
      time1_Seg=const_Time1; //如果時間到了,則恢復初值并
                  //接著執(zhí)行下列代碼。
    …             //任務實際執(zhí)行代碼
  }

  void proc2(void){
    if(time1_Seg)
    time1_Seg--;
  }

  由上例可以看出,任務拆分后,幾乎不占過多的CPU時間,使得任務的等待時間大減,讓CPU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任務管理與調度。同時也讓程序的性與可讀性大為加強。

結語

  基于上述思路與對IC卡電表工作程序進行全部改寫后,性能得到了很大改善。全部編寫完成后,程序代碼量約為3KB多一點,可見此種結構的程序構造并不會造成很大的開銷(大部分開銷是由于使用C的結果),卻使開發(fā)得到了簡化。這只要將系統(tǒng)細分為一系列任務,然后加入到任務棧進行編譯即可,很適合小容量系統(tǒng)的開發(fā),而筆者也在多個系統(tǒng)中成功地應用了此種結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