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市場分析 > 工業(yè)4.0隱含著什么 不要被忽悠了

工業(yè)4.0隱含著什么 不要被忽悠了

作者: 時間:2016-02-26 來源:搜狐 收藏
編者按:好好的工業(yè)4.0可能就被“忽悠”了,反而會在熱潮中耽誤了工業(yè)4.0的發(fā)展,被概念和模式綁架的一定是那些默默耕耘客戶價值者。

  我們熱衷一些概念,一些模式,不沾沾這些概念或模式,似乎就是落后了,似乎這些模式或者概念是點石成金的神秘法寶。最近又熱了一個概念“”,一提到“”,你會想到什么?網上有一個很火的視頻,就是西門子的智能工廠或者叫無人工廠。我看很多文章都把“”等同于智能工廠或者,真是這樣嗎?如果這樣去理解工業(yè)4.0,那是一種誤導,嚴重的話,有可能會耽誤我國整個工業(yè)產業(yè)發(fā)展進程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1602/287454.htm

  我就拿網上比較火的一個工業(yè)4.0案例——紅領集團先來說說,試著理解“工業(yè)4.0”與的關系。

  我曾經到紅領的工廠去參觀,去之前,我久聞其名,用3C打印的理念,進行西裝的個性化定制,它號稱是中國工業(yè)4.0典范,是工廠。那么一提到是智能制造工廠,我腦海里出現的是一個就像網絡上西門子一樣的工廠,至少應該差不離。但是,一進去之后是什么景象呢?里面烏泱泱的全是人,可以講,紅領是一個勞動比較密集性的企業(yè),它與我所想象的智能制造完全不同。

  那么,紅領集團錯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紅領集團既然成功了,那么它所走的路就一定是對的。那么紅領是“偽工業(yè)4.0”嗎?我個人認為他就是工業(yè)4.0,貨真價實的工業(yè)4.0!那么他為什么和我們想象的工業(yè)4.0不相符呢?我想,可能是我們所理解的智能制造,我們所理解的無人工廠出現了問題。

  從紅領集團這個案例,反映出我們在實踐“工業(yè)4.0”需要理解以下五個命題。

  一、工業(yè)4.0必須厘清價值邏輯,回歸價值創(chuàng)造

  我們在實踐工業(yè)4.0時,首要的要厘清一個概念:業(yè)務邏輯與價值邏輯。

  今天上午,施煒老師談到,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一個管理概念爆發(fā)的年代,產生了很多種管理思維或者模式,包括李志華老師所介紹的阿米巴模式,還有海爾提出的人單合一模式,還有商業(yè)模式、業(yè)務模式、經營模式、盈利模式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管理概念或模式所描繪的圖景都非常美好,但是很多企業(yè)卻并沒有做出突破,或者說一直沒有做成功。為什么那么多美好的概念或模式,那么多失敗呢?我認為這其中存在的最基本問題,是沒有把價值邏輯搞清楚。

  什么是價值邏輯?

  你的客戶到底是誰?你到底要為他解決什么痛點或需求?他們?yōu)槭裁促I你的產品而不去買競爭對手的?客戶需要花多少成本帶來多大的價值,也就是他為什么愿意為你的產品付錢?你的業(yè)務到底是什么?我們的客戶在哪里?客戶如何決策?我們又如何讓客戶認同我們的產品?很多企業(yè)看起來商業(yè)模式很美麗,概念很超前,但是遲遲不能突破,其實它的核心問題也在這里。很多企業(yè)說的模式,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構建一個“美妙的業(yè)務邏輯”,但是并不是從客戶出發(fā),思考清楚如何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所以,不論是工業(yè)4.0,或者是很多新的商業(yè)模式,我覺得最主要的問題是一定要把“模式”忘掉,回歸到客戶、回歸到價值、回歸到創(chuàng)造價值,回歸到現金如何回流,然后,回歸到實現突破的現實問題,一個一個去解決,“模式”就這么一步一步的走出來了!

  回到紅領的案例,不妨先作一個假設:假設紅領現在才開始做工業(yè)4.0,它會怎么做?假如它想到工業(yè)4.0,就是智能制造、無人工廠,于是開始搭建系統,開發(fā)各種軟件,開始裁掉員工,全部使用機器人,那么它會怎么樣?它一定會倒閉!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這樣做,成本太高,系統太復雜!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紅領模式的運作過程:

  紅領的智能制造,首要的是完成了設計數據化。它通過多年的西裝制造經驗,把各種人的體型以及各種西裝的版式等等數據化,形成數據庫。

  第二,在定制化生產上,紅領是人機協同。通過流水線來實現規(guī)模化和效率,通過人來實現個性化和柔性管理。比如,當我量好尺寸后,進入系統,新的訂單產生,每個訂單都一個射頻識別卡,每到一個工序,工人將該識別卡一刷,電腦屏幕就告訴他,這件衣服,在這個工序應該如何操作。比如,裁剪的工人在終端上通過刷卡,電腦就會告訴他這件衣服如何裁剪,當他完成了作業(yè),把裁剪好的布料架在特制的衣架上,通過滑軌,自動滑到下一個工序。下一個工序也由人來操作,同樣是通過刷卡,電腦上即會出現其相應的作業(yè)標準,那么這個工序的工人就按電腦顯示的標準繼續(xù)操作。所有的工序都是這樣完成的,直到一套西裝成品的誕生。

  所以紅領的個性化與柔性并不是“智能化”,是“天然智能”——通過人來實現的。為什么這么做?因為這么做,在現階段成本是最低的。如果針對每一道工序去開發(fā)機器人,而這種機器人又不會是批量的,那么顯然其開發(fā)的成本是巨大的,可能還需要很長的磨合期,所以如果要這么干,可能它就被拖跨了。

  所以我的第一個觀點就是一定不要被過多的概念和模式沖昏頭腦,要把腦海當中的概念忘掉,回歸到客戶,解決客戶的問題;回歸到怎么實現收入,怎么降低成本,怎么盈利,回歸到客戶為什么選擇你而不去選擇競爭對手,這才是最重要的。

  厘清業(yè)務邏輯和價值邏輯非常重要!我再舉一個例子。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