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PK:華為/小米/海爾/京東誰才是智能家居話事人?
瓶頸里的他們不是井底之蛙,他們知道外面的天空有多大,瓶外的井水平靜無瀾,瓶里的青蛙卻已使出渾身解數(shù)想要蹦出這窄且深的頸口了。是的,哪只青蛙能先跳出頸口便會先被蛋糕當頭砸中,有的是得天獨厚的話語權。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603/289018.htm于是我們看到,華為做Hilink協(xié)議,小米做Smart Things,海爾做U+,美的做M-smart,京東做JD+,諸如此類。巨頭搶做平臺,早已不是暗流涌動,AWE已把各家的比拼拿到了臺面上。
那么問題來了,你看好哪只?小編一向喜歡從正面回答問題,那么這次就破一次例,悄悄透露給你,我是華為的NCF~
好,言歸正傳,雖然我特希望華為能奮發(fā)圖強一舉成為智能家居圈的大掌門,但以華為現(xiàn)在的體量顯然還不具備睥睨眾生一統(tǒng)江湖的功力,現(xiàn)在談掌門什么的為時尚早。然而,華為比他的小伙伴們聰明的一點是,它預測了未來江湖的樣子,并早早開始統(tǒng)籌安排所有門派在江湖的地位。
雖說門派不同不必強融,但當所有青蛙都意識到各自為戰(zhàn)必定難以企及瓶頸的高度,那么采取疊羅漢便成為最好的選擇。是的,疊羅漢必定有所犧牲,有所為有所不為,力氣大的墊底,胳膊長的打頭才是資源的高效利用(當然誰都想打頭),整個行動還得考慮到所有蛙的利益,有統(tǒng)籌策劃和執(zhí)行總監(jiān)(是的,這職位似乎比打頭蛙更有吸引力),對所有參與者都是魄力和決策的考量。
抱團取暖才能融化消費者的冷漠
別看目前智能家居產業(yè)已經反復加熱冷卻了多輪,但是不少從業(yè)者都認為這么多年就是白折騰。(呵呵,如果所有人都這樣想那華為就贏了。)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山頭林立、標準各異。其實這也非常容易理解,只要看看文章開頭那些產業(yè)巨頭,哪一個不是財大氣粗?哪一個沒有制定行業(yè)標準的能力?
直到近幾年才有廠商逐漸明白,智能家居這個領域太大了,不管是軟件還是硬件,可折騰的地方太多,一兩個廠商絕對沒有能力吃下這么大一片未開墾的土地。所以大廠們也開始抱團,所以我們看到2016他們不僅玩單品突破了,巨頭們開始跑馬圈地,大張旗鼓地搞平臺建設。
各家平臺,玩法大不同
從國內智能家居平臺建設主體來看,主要有三大類:手機廠商,以小米、華為為代表(兩家玩法并不一樣);傳統(tǒng)家電廠商,以海爾為代表;互聯(lián)網廠商,以京東為代表。這幾類主體各有側重,誰是你的菜我們細細品來。
“土豪” 小米
先來看看想把平臺的軟硬件幾乎一手包辦的“土豪”的一系列動作:
1、連續(xù)發(fā)布了小米電視、小米盒子、路由器、智能插座、手環(huán)、凈化器等單品
2、投資了美的這樣的大家電,同時投資布局智能家庭醫(yī)療。雷軍甚至表示未來會投資100家以上智能硬件公司。
3、聯(lián)手地產推小米公寓,借此展示小米的智能家居。
4、成立小米家裝公司,低成本裝修給用戶打包自己的智能家居產品。
5、推出智能家居smart things平臺。
土豪模式最大優(yōu)勢即話語權,體現(xiàn)在于對平臺有高度控制力,能夠快速協(xié)調軟硬件各方的利益,可以打造出最極致的用戶體驗。但問題是,在平臺生態(tài)圈還不夠大的時候,這個模式就是要靠一路燒錢自建,而且容易得罪同行,比較難吸引合作伙伴來一起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