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業(yè)界動態(tài) > 臺灣半導體教父56歲才創(chuàng)業(yè) 如今利潤是華為1.6倍

臺灣半導體教父56歲才創(chuàng)業(yè) 如今利潤是華為1.6倍

作者: 時間:2017-02-09 來源:中國企業(yè)家 收藏

  ‘ 伯樂賞識,讓他在41歲登上了事業(yè)新高峰 ’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702/343773.htm

  1961年春天:再次贏得好機運。“總經理召見我,夸了我一番,說我有足夠潛力角逐未來全公司研發(fā)副總裁之職。”走出總經理辦公室后,他還得到一個公司從來沒有給過別人的機會,支全薪去讀博士,公司負擔一切學雜費。

  1964年初:取得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并回到德儀的,被提升為鍺晶體管研發(fā)經理,統(tǒng)領將近 3000 人的隊伍,斗志昂揚地朝著心中的殿堂狂奔。

  33歲的他:收入已達到美國的中上階級,擁有哈佛、麻省、斯坦福三大世界著名學府的學習經歷。

  41歲那年:登上了新高峰,成為德儀統(tǒng)領3萬多員工和全球半導體業(yè)務的副總裁,也是這個世界 500 強企業(yè)的第三號人物,以及美國大公司職位最高的華人。

  ‘ 張忠謀:一旦決定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名! ’

  張忠謀升為副總裁之后,世界半導體產業(yè)迎來了中國人 Morris Chang(張忠謀英文名)參戰(zhàn)、發(fā)起戰(zhàn)爭,并不斷贏得戰(zhàn)爭的新時代。

  當時,被諾伊斯和摩爾飛速壯大的英特爾,已是德儀半導體業(yè)務最強勁的對手。

  內存是英特爾當時最強的業(yè)務,并且已經做到世界最大,甚至英特爾已成為內存的象征,許多公司都在其攻勢下落荒而逃。張忠謀卻決定,就從英特爾的內存開打。

  他不但決定大干內存業(yè)務,而且決心奪下英特爾在內存領域的世界第一,打掉它的這個象征。這個目標嚇到了德儀的寶寶們,但張忠謀態(tài)度堅決地推進。他的看法是:混科技產業(yè)的大企業(yè),一旦決定去干一件事,就非得干成世界第一不可。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掌握主動權并獲得理想的利潤,否則,就是賠錢去陪第一名耍。

德儀工作的張忠謀

德儀工作的張忠謀  

當時,整個市場以及英特爾的主力產品都是 1K,為了奪第一,張忠謀開足馬力,痛下血本,直接從 4K 產品開打。這個大膽決策遭到很強烈的反對,但他以更強的力量勇往直前。

 

  結果,4K新品出來不久,就把英特爾打成了手下敗將,也打出一個張忠謀地位。

  此后,英特爾在內存市場的輝煌便一去不復返,直到徹底退出,轉型成為 CPU 巨頭。從這個意義上說,張忠謀也算是英特爾的恩人,為逼迫英特爾轉型立了功。

  站在最高處的張忠謀,為了保住德儀的絕對優(yōu)勢,不但在技術上持續(xù)領先,而且還率先革命掉高科技不能討價還價的老規(guī)矩,主動發(fā)起了一輪又一輪的價格戰(zhàn),打得產業(yè)同行們一聽德儀又出招了就一腦子們的汗,甚至丟盔棄甲,主動落敗。

  靠著技術、價格上一輪又一輪的進攻,在執(zhí)掌德儀半導體業(yè)務的將近 10 年里,世界半導體市場上,只要是張忠謀主打的戰(zhàn)爭,除了他自己,似乎沒有人可以凱旋,包括英特爾、摩托羅拉也不例外。德儀在半導體領域的“世界第一”,也始終被他緊緊握在手里。

  ‘ 帶領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后,卻因不服公司戰(zhàn)略毅然辭職 ’

  1978 年,有著輝煌戰(zhàn)績的張忠謀,被加大力度向消費性電子產品轉型的德儀安排了新工作:出任德儀消費電子集團總經理。德儀原本希望他在半導體之外再造一個消費電子王國,但這卻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而且是,對張忠謀,對公司而言,都是個錯誤。

  1983 年,張忠謀因不看好公司的戰(zhàn)略轉型,在悶悶不樂中離開了德儀。離職的消息一傳出,很多很多的新工作便找了上門。再三考慮后,他選擇了前往紐約,出任通用器材的總裁。

  但當時,他已是 52 歲的人,重復職業(yè)經理人的道路對他而言,顯然也只是可接受,不愉悅,更不刺激。在他心中,他還需要一個其他意義上的嶄新開始。

  ‘ 56歲重新出發(fā),創(chuàng)業(yè)之初就很狂 ’

  一個 56 歲的老人,接下來還能干啥?

  張忠謀給出的答案是,重新出發(fā),干出一番全新的事業(yè),而且設定出偉大目標:“當我辦一個半導體公司,當然要它長期繁榮。那只有一條路——世界級。”

  如今的全球最大半導體制造代工公司——因此誕生。

  在這之前,作為德州儀器三號人物的張忠謀已把持半導體世界第一將近 10 年,54 歲到臺灣后,他還當了工研院院長,引領臺灣科創(chuàng)整體前進。

  這個基礎讓他有了在半導體業(yè)繼續(xù)追求世界級的視野、底氣和能力。然而,不是有句話叫“離開平臺你以為你是誰嗎”?沒了世界級的大平臺,從零開始再干一個世界級,而且是在最燒腦也最燒錢的半導體行業(yè),張忠謀的難不次于上青天。

  但張忠謀還是很快干成了——成功來自他在半導體業(yè)征戰(zhàn)多年之后的觀察力、思考力,最重要的是:改變現(xiàn)狀、預測未來的判斷力、想象力。

  ‘ 他一個人定義了一個產業(yè) ’

  當時,全世界看得見的半導體公司,走的都是芯片設計與制造一腳踢的路子,也就是從上到下垂直整合,什么都干。德州儀器、英特爾都是典型。

  他這個人是可以定義一個產業(yè)的,是全世界一流的、最尖端的一個人物。為什么 AMD 可以跟 Intel 競爭?AMD 比 Intel 錢少很多,但是 AMD 可以和 Intel 競爭,重要的就是有張忠謀這樣的人。因為 AMD 只要設計出好的產品就行,它與Intel比設計,張忠謀的和 Intel 比制造。Intel 自己又要設計又要制造,設計和制造的人都要養(yǎng)起來,然后又要自己去投資生產,因為那個設備從留

  出經費、發(fā)出經費、賒出經費一直上去?,F(xiàn)在AMD設計,為它制造,用制造和Intel拼。到最后,因為Intel的制造比臺積電貴兩倍,品質比別人差,所以Intel的制造就變成了Intel的包袱了。Intel的品牌是資產,設計是資產,但是Intel的制造是它的包袱;那AMD的設計也很好,臺積電的制造很便宜,所以就可以咬住Intel,打出自己的品牌,整個策略就是這樣形成的。

  張忠謀的臺積電價錢比Intel便宜這么多,公司的毛利還能達到50%。他定義了一個產業(yè),救了整個臺灣島。臺灣現(xiàn)在最受世界注目的不是PC這個行業(yè),而是IC這個行業(yè)。

  ‘ 80歲老人的鐵腕管理:推出夜鶯計劃,效率驚人 ’

  最近這兩年,臺積電還搞出一個“夜鶯計劃”,在之前三班倒、連軸轉、24 小時生產不間斷的基礎上,推行三班倒、連軸轉、24 小時不間斷的研發(fā)。

  這讓一些員工甚至旁觀者都受不了,但已經 80 多歲的張忠謀并沒有絲毫手軟的意思。而且,他不但要求三班倒,還要求班班都要做出最高效率。

  他說,工作產出來自“投入”乘以“效率”,效率才是關鍵。“別人工作 50 小時,你比他多做 20% 變成 60 小時,但他的效率比你高 30%,成果還是比你好。”這樣既勤奮又有效率干下來的結果就是,臺積電將獨享 iPhone7、甚至iPhone8 的訂單盛宴。

  ‘ 一封信讓張忠謀大怒,10分鐘換掉CEO ’

  2005 年,74歲的張忠謀開始了交班:辭去臺積電總執(zhí)行長職務,并任命跟隨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將蔡力行接任,但這次交班最終讓他失望并以失敗告終。

  2008 年金融海嘯期間,蔡力行不但未能領導臺積電應對好形勢,甚至還一度滑向深淵。2009年第一季,臺積電的營業(yè)收入比上一季跌了差不多40%,毛利率跌到20%以內。更慘的是,整整一季,臺積電的產能利用只有4%。

  張忠謀受不了這個,于是動議董事會,罷免了蔡力行,將權柄重新收回自己的手中。

  而據臺灣媒體報道,真正讓他下決心的,并不是業(yè)績不好,他收到的一封信:

  臺積電長期推行一項人力優(yōu)化計劃,每年針對績效考核最后 4% 的員工特別管理。這原本是為了提高人力素質,但蔡力行上任后搞成了變相裁員,將最后 5% 員工辭退。

  后來,張忠謀收到一封信,心中一位員工的父親懇請他不要裁掉自己的兒子。一番調查后,張忠謀了解到這位已服務臺積電10多年的員工一直表現(xiàn)優(yōu)異,還曾進入前10%的獎勵計劃。這次是因為這位員工妻子懷孕,需要處理很多家務,但部門為了必須完成“淘汰”5%的任務,所以把他加入了淘汰的名單。

  人才和團隊一直是張忠謀最關心的事,交班之后他也曾專門叮囑蔡力行和人力資源負責人,裁員必須經過他的同意。但現(xiàn)在,他毫不知情,員工就這樣被強制裁員,而且還是假借考核、實為裁員,有違誠信原則的錯誤做法。

  誠信,是張忠謀在臺積電強調的第一倫理。于是,毫無商量余地,他把蔡力行撤掉了。甚至是,在了解到真相后的 10 分鐘內,就做出了決定。

  ‘ 張忠謀:居安思危不適用于科技行業(yè),必須時時刻刻思危 ’

 

  張忠謀是如何制定策略,又如何看待策略的?還有,他對世人如何獲得成功,又有什么經驗或建議可以分享?甚至,工作之外,他是怎樣的人?

  張忠謀認為,企業(yè)的策略分兩大部分。首先是大策略,這大概接近大陸常談的定戰(zhàn)略;接下來是小策略,這大概相當于大陸常講的套路或打法。張先生說,大策略要看趨勢,到大“紅海”之外尋找大“藍海”;小策略則要看客戶和對手,要從競爭中找準客戶需求和對手軟肋對癥下藥。

  張忠謀認為,大策略要靠領導人的洞見,洞見則來自于不斷地想未來、規(guī)劃未來。他說,“居安思危”不適用于科技業(yè),因為科技業(yè)永遠沒有“安”這回事,必須時時刻刻都思危。臺積電的思危,思的就是未來會怎樣,我要怎樣贏?

  但和很多一談未來就要做百年老店的企業(yè)家不同,張忠謀對未來的定義并不那么遙遠。他說:“在科技界,你不能不為將來想,但也不能為太遠的未來打算。如果為太遠的將來著想,往往是徒勞無功,白花很多錢、很多精力。”他的結論是:“所謂前瞻性,臺積電頂多做到未來五年。”

  張忠謀的小策略是從客戶和對手中找關鍵痛點然后精確打擊。臺積電初創(chuàng)時的競爭者,是東芝、日立等日本企業(yè)。其產品及合格率和臺積電不相上下,但有大弱點:以代工為副業(yè),還要求客戶技術授權,在市場上跟客戶競爭。張忠謀據此定出兩個小策略:對外,不和客戶競爭;對內要有彈性,盡量配合客戶需求,并且把這兩個都針對不同客戶做到極致,進而快速建立了相對于競爭者的優(yōu)勢。

 

  張忠謀與任正非有不少相似:強勢、鐵腕、壯志雄心又腳踏實地,而且也都比較我行我素,不喜歡混圈子逗悶子,也不兄道弟、拉幫結派、走后門搞政商關系,更不投機倒把或鉆法律的空子。和任正非一樣,他也有點知音難覓。

  他說:“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我,但我并不準備改變”。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臺積電 張忠謀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