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業(yè)界動態(tài) > 市值超越通用汽車 特斯拉會否成為下一個蘋果?

市值超越通用汽車 特斯拉會否成為下一個蘋果?

作者: 時間:2017-04-20 來源:點拾投資 收藏

  今年美股漲幅最強的股票之一就是,年初至今完成了40%以上的漲幅。而的市值一度超越了福特和通用汽車,成為了全美市值最大的汽車公司。Elon Musk也是新聞不斷,接下來還要推行卡車等新產品。那么特斯拉是否真是汽車行業(yè)革命者,會成為市值最大的汽車公司呢?今天我們從自己的一些角度來分析,希望給朋友帶來幫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1704/358200.htm
市值超越通用汽車 特斯拉會否成為下一個蘋果?

  伴隨著今年以來45%的股價漲幅,特斯拉一度市值超過通用汽車,達到了500億美元。即使在最近股價有所回調,特斯拉目前495億美元的市值也和通用汽車500億美元差距不大,即將成為北美市值的汽車公司。

  這是一個里程碑的日子,一家年生產量不到10萬輛車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市值已經超過了年產量超過1000萬的百年老店通用汽車。人類歷史上,汽車行業(yè)的革命者第一次有可能推翻傳統(tǒng)勢力。這也讓我們又開始想到蘋果推翻諾基亞,摩托羅拉,騰訊市值超越中國移動等事件。


市值超越通用汽車 特斯拉會否成為下一個蘋果?


  事實上,特斯拉在那一天已經成為了全球汽車市值前五大的公司,排在豐田(1690億美元),戴姆勒奔馳(751億美元),大眾汽車(720億美元)以及寶馬集團(520億美元)之后。其中寶馬集團的市值和特斯拉目前差距不大,估計很快后者將成為全球市值排名第四的汽車公司。相比而言,這些汽車巨頭都是經過了多次并購重組。比如戴姆勒收購了美國的克萊斯勒,豐田擁有多個子品牌,是日本國寶級的企業(yè)。

  大眾和寶馬也是德國最重要的企業(yè)。從產量來看,這些巨頭每年都過千萬。從收入對比看,豐田16年收入預計在2600億美元,利潤210億美元。戴姆勒奔馳16年收入1530億歐元,利潤72億歐元。短暫被特斯拉超越的通用汽車,2016年收入1664億美元,利潤94億美元。還有福特汽車,2016年收入1518億美元,利潤46億美元。我們再看看特斯拉,2016年收入在70億美元左右,凈利潤虧損4億美元。


市值超越通用汽車 特斯拉會否成為下一個蘋果?


  特斯拉到底是不是顛覆者?

  過去20年的科技進步太偉大了,每一次顛覆者的出現大家都不以為然,直到后來他們把傳統(tǒng)行業(yè)的老大消滅。記得Netflix第一次出現時,Blockbuster根本沒有把其放在眼里。亞馬遜一開始,也沒有獲得實體百貨店的重視。京東最早出現時,蘇寧根本不以為然。蘋果手機推出時,諾基亞根本看不上這款玩具。

  所以這一次我們開始害怕,擔心又錯過特斯拉這個新的顛覆者。從歷史上來看,后來者一旦成功,其市值會成為這些傳統(tǒng)巨頭的市值總和:亞馬遜市值等于沃爾瑪+Target+梅西百貨等四大實體零售店,蘋果的市值超過了當年所有功能手機廠商市值總和,騰訊超過了所有游戲公司總和,Netflix市值遠超當年所有線下DVD租賃公司。那么特斯拉一旦成功,其理論市值可能也會超越今天最大汽車廠商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汽車公司。

  坦率說,我們依然維持之前對于特斯拉相對中性的觀點。我們并不認為特斯拉會成為一個顛覆者。一個最核心的原因是,特斯拉相比過去這些所有的顛覆者,都缺少網絡效應。蘋果手機一定是用的人越來越多。因為iOS系統(tǒng)體驗和應用,導致不斷有人會加入蘋果陣營。沃爾瑪也是,使用的人越多,其平臺服務就越好,也推動了越多人進入。Netflix的話,不要忘記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社交流行。而特斯拉相比而言,最缺少的是網絡效應。

  我一直認為特斯拉是屬于亞馬遜和Netflix之間的產物。后面的兩者都可以不怎么贏利,但不妨礙他們巨大的流量和現金流。兩者都是互聯網公司,雖然有虧損,但是他們推動了社會的效率提高,也具有很強的用戶粘性,而且能夠不斷持續(xù),甚至爆發(fā)式增長。特斯拉相比而言,很難快速聚集用戶。

  特斯拉并不是蘋果

  對于Model 3,許多人也將其與當年的iPhone 4對比,認為其將出現大規(guī)模普及的盛況。從產品體驗上看,Model 3的確給人帶來了完全不同的駕車體驗。特斯拉也將汽車從傳統(tǒng)的功能車改變成了智能車,這些都和當年的蘋果類似。但是我們認為,特斯拉和蘋果還是有著許多本質的區(qū)別。

  產能受限。蘋果可以比較容易的擴充產能,讓中國的富士康來外包制造環(huán)節(jié),自己負責價值鏈最大的一塊。而特斯拉需要自己建設生產線,資產比蘋果更重。我一直懷疑特斯拉是否能夠在每年達到50萬輛車的年產能。重資產的生產線也會拖累特斯拉的利潤率。

  特斯拉不是真的軟硬結合。蘋果通過軟硬結合的商業(yè)模式,在硬件端有很強的定價權。因為iOS是封閉的系統(tǒng),體驗更好,那么iOS用戶必須購買蘋果。即使蘋果手機再貴,你也要買。這也是為什么蘋果能夠壟斷手機行業(yè)的利潤,利潤率遠遠高于所有其他手機生產商。但是特斯拉不能。雖然特斯拉更有互聯網思維,其軟件并不超越傳統(tǒng)汽車廠商太多。同時還要面臨來自于谷歌的競爭,我一直認為谷歌未來將開發(fā)車載系統(tǒng)賣給車廠。

  汽車還是需要硬件個性化。手機是可以做到硬件大眾化。現在大家出去都是拿類似的手機,不是蘋果,就是OV,小米或者華為。因為里面的應用是個性化的,當然還有不同的手機外殼。汽車很難大眾化。我們很難想象未來去商場,停車場停滿了一樣的Model 3。汽車往往是一種文化和性格的象征,這點和手機又不同。當年諾基亞出那么多款手機,是真的因為有那么多不同需求。但是通用汽車有那么多子品牌,其實功能差不多,是每個人的個性化外殼不同。

  最確定的依然是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對于特斯拉,我們一直保持著相對謹慎的態(tài)度。但是關于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化未來的方向是確定無疑的。

  汽車是一個最確定會被互聯網所改造的大入口。當互聯網連接上汽車之后,其帶來的體驗是傳統(tǒng)汽車不可比擬的。對于汽車廠商來說,未來所有車型都必須電子化。而新能源化讓這種電子化一體。未來的汽車零部件更少,所有的電子系統(tǒng)都是連接的。任何一個零部件壞了都能發(fā)現,通過系統(tǒng)來修理。汽車系統(tǒng)每年會更新幾次,推動汽車的功能越來越強。

  未來在車內,不僅僅是開車,娛樂,社交,溝通都將融為一體。我現在開車,越來越感到車內屏幕的重要性。雖然也有手機,但畢竟不安全。如果車內能夠完成導航,商店搜索,路況查詢,音樂下載等功能,這些最基本的體驗就能帶來更好的駕車感受。所以特斯拉帶來的是一場汽車電子化革命,但這個革命最終的贏家到底是不是特斯拉,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關鍵詞: 特斯拉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