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8:產能過剩將是動力電池揮之不去的陰霾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展望了電動汽車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韓國的SNEresearch對于電動汽車的發(fā)展比較樂觀,認為在2025年時PHEV和BEV的銷量將達到汽車總銷量的21%左右,大眾和日產都將銷售超過200萬輛電動汽車,在這一預測下SNE認為2025年,動力電池行業(yè)將成為一個979億美元的巨大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801/374197.htm當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對于電動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如此樂觀,例如美國艾爾西汽車市場咨詢有限公司(LMCAutomotive)就持有相對保守的態(tài)度,LMC認為目前電動汽車的在全球汽車銷量中僅占比1%左右,美國占比更低,2025年,美國電動汽車需求預計僅為2.4%,全球不到10%。我們姑且采用SNE比較樂觀的數據來展望動力電池的未來發(fā)展趨勢。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就提到隨著動力電池的需求不斷擴張,動力電池將占據鋰離子電池需求的主流。根據SNE的預測截止2025年,動力電池的市場份額將占據整個鋰離子電池市場份額的82.2%左右,將對鋰離子電池行業(yè)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會隨著電動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快速發(fā)展,預計在2025年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將達到1243GWh,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6%,全球前十大電動汽車生產商(大眾、日產、通用、豐田、現代、特斯拉、FCA、本田、BYD)的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874GWh,占整個需求量的70%左右,表明電動汽車行業(yè)競爭會持續(xù)加劇,產業(yè)聚集度將會持續(xù)增加。
隨著動力電池的行業(yè)的快速增長,廣大動力電池廠商的角力也已經開始,從2017年前7個月的出貨量來看(SNEresearch的調查數據),中、日、韓三國企業(yè)是動力電池市場的絕對主角,松下依然處于絕對領先地位,2017前前7個月出貨量相比2016年增長32.5%,2017年市場份額比2016年提高1.3%,達到24.9%。處于第二梯隊的是韓國的LG化學、中國的CATL和BYD,特別是LG在2017年出貨量實現了大幅度增加160.7%,市場份額增加超過一倍達到11.7%,緊隨其后的CATL穩(wěn)扎穩(wěn)打出貨量增加22.7%,市場份額小幅降低,為10.3%。但是比亞迪在2017年前7個月的出貨量反倒是出現了降低,市場份額出現了小幅降低,小編認為這可能與BYD的鋰離子電池僅僅供應自家電動汽車有關,隨著BYD動力電池開始供應其他電動汽車廠商,這一狀況相信會有很大的改觀。
根據對主流車企的供應商調查(SNEresearch數據),目前各大車企的第一大動力電池供應商主要為韓國LG和SDI,豐田和特斯拉則采用松下的動力電池,國內廠家BYD憑借著自家產業(yè)鏈的優(yōu)勢,也占據了一席,CATL則憑借著為多家廠商提供動力電池(如日產聯盟、大眾、通用、現代-起亞、寶馬等車企),也在動力電池市場上站穩(wěn)了腳跟。
不過在國內,受到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限制,動力電池的供應還是主要以國產動力電池為主,為廣大的國內動力電池廠商提供了一個喘息的機會,但是這一優(yōu)勢將會隨著補貼政策的取消而失去,屆時廣大動力電池廠商需要憑借著自身的成本控制和產品技術與國內外動力電池大廠正面拼殺,這才是對廣大動力電池廠商的真正大考。
雖然動力電池在未來會有巨大的市場需求,但是從短期來看,動力電池還將繼續(xù)面臨產能過剩的困擾,2017年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達到157%,此后隨著需求的增加,產能過剩的情況將有所改善,但是直到2023年產能過剩的現象才會得到徹底解決,2023年動力電池的市場需求,將首次超過供給,并且這一缺口將達到10%,并且產能不足的狀況會持續(xù)加劇,2025年這一缺口將達到27%。
但是在中國,由于動力電池產能的快速擴張,動力電池的供應將持續(xù)過剩,并在2018年達到巔峰,產能過剩達到257%,之后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xù)增加,這一現象會有所好轉,但是一直到2025年國內市場都將維持產能過剩的狀態(tài),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動力電池廠商的出路只有兩條:1)通過技術水平的提升,擊敗其他競爭對手;2)占領國際市場,但是這同樣會面臨來自日本、韓國電池廠家激烈的競爭,所以無論如何,提升技術水平是動力電池廠商的唯一選擇。
動力電池的產能過剩是不爭的事實,特別是中國市場產能過剩尤為嚴重,三大類鋰離子電池(圓柱、方形和軟包電池)都面臨著產能過剩的挑戰(zhàn),根據SNE的預測(注:以下數據不包含中國市場),軟包電池的處境相對好一些,由于需求增長較快,因此在2019年就能走出產能過剩的陰影,并且產能的缺口會持續(xù)增大,到2025年產能缺口將達到61%。方形電池的需求增長相對較慢,因此產能過剩的狀況將一直到2020年才能得到緩解,此后產能不足的缺口還將持續(xù)擴大,在2025年將達到44%。圓柱形電池的情況則相對比較尷尬,隨著產能的持續(xù)增加,在2019年之前產能過剩的狀況將持續(xù)惡化,2019年將達到高峰,產能過剩54%,此后逐漸降低,一直到2022年過剩產能才能完全消化,此后隨著需求的增加,此后產能不足的問題會一直持續(xù),到2025年產能缺口將達到32%。
2018年將有眾多的動力電池項目建成投產,隨著大量產能涌入市場,產能過剩將成為動力電池行業(yè)發(fā)展揮之不去的陰霾,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產能過剩的狀況將一直持續(xù)到2025年,因此小編認為在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情況下,盲目擴大產能并不是最好的選擇,在技術研發(fā)上投入更多成本是現階段最優(yōu)的選擇。一旦新能源補貼政策取消,廣大電動汽車廠商不再受制于補貼政策的限制,那么我們將會與國外動力電池廠商面對面競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去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僅僅靠低價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技術優(yōu)勢才是取勝的關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