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業(yè)界動態(tài) > 中國這一關鍵領域依賴國外技術授權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中國這一關鍵領域依賴國外技術授權 核心技術受制于人

作者: 時間:2018-08-02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編者按:國內一些芯片公司,以自主可控旗號獲得國家項目和經費,并打進黨政軍市場,但實際上這些基于ARM技術授權的自主可控芯片,距離真正的自主可控,仍有差距。

  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扶持集成電路產業(yè)的背景下,國內從事高性能CPU設計的單位或公司數(shù)量不斷壯大。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808/389917.htm

  但美中不足的是,幾乎所有單位都認為自己的產品和技術路線符合自主可控標準。

  比如華為把買的Cortex A57做集成宣傳為自主研發(fā)、完整知識產權。飛騰在和中國電子合作后,將購買自的Cortex A57產品打上自主可控標簽進軍信息安全市場(注釋1)。



  而這些技術架構的來源,都是。

  ARM是誰?ARM是英國的知識產權(IP)提供商。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采用ARM的技術結構。

  雖然國內一些芯片公司,以自主可控旗號獲得國家項目和經費,并打進黨政軍市場,但實際上這些基于ARM技術授權的自主可控芯片,距離真正的自主可控,仍有差距。

  檢驗是否自主可控,有一條基本的標準——信息安全不受制于人,產業(yè)發(fā)展不受制于人。這就必須做到知識產權自主可控、能力水平自主可控、發(fā)展自主可控、供應鏈自主可控、具備“國產”資質、利潤不受制于人。

  而這6個方面,恰恰是ARM陣營IC(集成電路)設計公司不可能做到的。

  1 知識產權受制于人

  國內ARM陣營的IC設計公司購買的IP核授權并非永久性授權,其授權具有諸多限制性和期限性。

  目前,ARM在國內不開放ARM 32位的指令集授權(事實上,基于ARM 32位指令系統(tǒng)的CPU芯片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世界占據(jù)了90%以上的份額,因此ARM 為了獲得更多利益,也不會將32位指令集授權客戶了)。

  而在服務器領域,由于迫切需要攻打競爭對手英特爾的地盤,ARM目前對國內少數(shù)廠商開放了64位ARM V8服務器授權,且存在有效期。

  可以想象,未來ARM一旦在服務器市場站穩(wěn)腳跟,對國內廠商的服務器授權態(tài)度恐怕也將是另一番情景(注釋2)。

  知識產權受制于人隱含著巨大的技術風險——英特爾于2006年取消對威盛VIA的前端總線授權,就對威盛公司造成了幾乎毀滅性的打擊;而最近制裁中興的事件中,一旦制裁被認真執(zhí)行,美國和美國控制的ARM企業(yè)不再授權(ARM雖然是英國公司,但主要的研發(fā)中心在美國)(注釋3),那就會對國內ARM陣營的IC設計公司造成巨大的沖擊。


  2 能力水平受制于人

  CPU和操作系統(tǒng)一樣,都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即便獲得國外公司提供的全部源代碼,但如果沒有設計文檔和吸收消化能力,也是很難吃透的。

  如同操作系統(tǒng)一樣,微軟早就號稱把所有Windows源代碼交給了中國政府審查備案,但即便如此,中國還尚未掌握對Windows全部代碼的解讀吸收能力,更何況ARM。

  熟悉IC設計的開發(fā)者應該都知道,一個IP設計公司在對第三方提供其設計好的IP時,即便是較開放的軟核授權,也不會做到所有代碼可讀可修改,而是包裝了好多模塊,其中有些可以配置、有些可以修改,而在大部分模塊內部都不可能進行隨意修改。

  除非能夠完全不依賴于ARM提供的公版核心,從零開始就自己設計研發(fā),這方面比如國內幾家老牌CPU廠商龍芯、申威等,從頭開始就采用自主開發(fā)微結構的做法,雖然在性能和兼容性方面走了一些彎路,但不存在能力水平不可控的問題。



  如果長期購買ARM IP核授權,而不自主設計微結構,就會導致缺乏工程實踐能力。畢竟實踐出真知,沒有獨立完成微結構的設計,必然導致不具備獨立開發(fā)微結構的能力。

  而這也是中國近年來ARM芯片的年出貨量超過10億片,但沒有一片芯片的微結構是國內自主設計的根源!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ARM 芯片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