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帶來人生精彩,還得生在好的時代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名利二字,道盡人生大半,在一個“齊心一致向錢看”的時代,大學老師亦不能免俗。面對學校自上而下的各項考核,很多大學老師上午教課,下午寫本子,晚上搞科研,過的也是996的生活。但是我的好友周通面對考核選擇了自我放逐,他只教課,不搞科研,收入自然不高卻也不低,小日子過得不緊不慢,恬淡詩意。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2001/408883.htm我一直認為,他之所以有今天這種面朝大海、只看春暖花開的生活狀態(tài),真應該感謝這個時代。時代讓別人跌跌撞撞,卻讓他一路過關斬將,而這一切,不過是大時代變遷中個人命運浮沉的一抹剪影。
一
每年年初,周通所在的大學都會在征得教師本人意見的基礎上,對每位教職工們提出一些指標要求,大致就是課時、論文、專利、項目這幾項,細想下來,這些考核很好地對應了大學老師的兩大任務:教學和科研。定出要求后,學院會和每一位老師簽訂目標責任書,程序公開公正、手續(xù)嚴格嚴謹。到了年底,學院會拿出這些目標責任書來,和老師們“臘月三十算總賬”,上面列著責任要求,下面列著完成情況,無論完成好壞,每人一份,在院內(nèi)公示。
每到公示之時,人心浮動,幾家歡喜幾家愁。老師們的收入和考核結果直接掛鉤,茲事體大,所以大家都比較重視。按照職稱高低、能力大小,目標責任書也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老師們都很自覺,除了教課之外,也大都會在科研上自我加壓。
但是,凡事皆有例外,周通的目標責任書極其簡單明了,除了保證日常的教學課時之外,他給論文、專利、項目定的指標是個大大的鴨蛋。
周通對自己這么“減負”,任務定得這么隨性,是因為即便如此,他仍能得到一個相對體面的收入,而這和他們學校老師的收入構成密切相關。
二
在周通所在的學校,老師們的績效工資占了整個工資構成的40%,占大頭的是基本工資,基本工資和職稱相掛鉤,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因為年歲漸長、精力不濟難以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和科研任務的老教授們。另外,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的是,周通說他們的績效工資包括基礎績效和獎勵績效兩大塊,其中的基礎績效也和職稱相掛鉤,也就是說,績效工資中也有一塊是不參加績效考核的,真是奇了怪了個了哉!
總之,在這種工資結構的“激勵”下,老師們一邊削尖了腦袋評職稱,職稱上去了基本工資和基礎績效工資就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靥岣?。另一方面,多上課、多發(fā)文章、多寫本子報項目,這能決定他們的獎勵績效收入。
同樣,在這種工資結構的“保護”下,有著副教授職稱的周通拿著不高也不低的收入,只教學,不搞科研,在周圍同事熱火朝天的奮斗中選擇了自我放逐,早早地實現(xiàn)了德國工人夢寐以求的“每周工作28小時”。
三
可是,只教學不做科研的人可以評上副教授嗎?
需要澄清的是,周通的職稱晉升之路坦坦蕩蕩、清清白白,既沒有見不得人的職務侵占,也沒有權錢交易下的齷齪。他之所以能評上副教授,是因為他足夠幸運,踏準了時代的鼓點。
這一切,要從上個世紀末的高校大擴招說起。
上個世紀末,借著教育改革的東風,各大高校開閘放水,開啟了波瀾壯闊的高考擴招,鯉魚不用再躍龍門,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進入了大學校園。風起于青萍之末,誰也沒有想到,這次放水造成的“人口紅利”,會讓多年后邁入高校大門當老師的門檻越來越高,也讓高校教師職稱晉升的門檻越來越高。
周通和我一樣2000年考入大學,那正是大擴招的第二個年頭。本科畢業(yè)后我倆雙雙留校讀了兩年碩士,碩士畢業(yè)后,我進了一家科研性質(zhì)的事業(yè)單位,他去了高校,那一年,剛好是2006年。
現(xiàn)在若是沒有985高校的博士文憑,想進三本大學的校門都難于上青天,但是沒錯,2006年那個時候,碩士是可以進高校當老師的,你說氣人不氣人?不僅進高校的門檻低,職稱晉升的門檻也低。當時周通學校的助教晉升講師的評審條件中,只需要兩篇孤零零的文章足矣,不需要有省部級或者市級的科研獎項。
就這樣,干滿兩年之后,周通順理成章地評上了講師。
邁過講師的門檻,下一步就是副教授了。他們學校晉升副教授除了對論文數(shù)量和發(fā)表期刊層次的要求有所提升之外,還需要有排名前三的基金項目,個人必須是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的主要完成人。
在這三項指標中,基金項目找人掛個第三不算難,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互相掛一掛就是了。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四篇論文,雖然比較難,但是可以慢慢寫,實在不行還可以買。獎項是最難的,這是一道沉沉的鐵幕,將好多排著隊晉升職稱的講師們拒之門外。
為了評上副教授,周通著實下了一番工夫。比起幾年前刷屏的那位教學水平廣受學生稱贊、但是至死都沒有評上副教授的上海交大講師,周通算得是一個懂得變通之人。他一方面硬著頭皮寫論文,另一方面讀了個在職的博士(但是沒有讀出來,這又是另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故事),進了導師一個后來報獎的項目的主要完成人名單。需要指出的是,“主要完成人”的認定標準其實是比較寬松的,拿省級科技進步獎來說,一等獎前12位、二等獎前9位、三等獎前6位都是主要完成人。
借著導師項目評上了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東風,周通在四年之內(nèi)湊齊了晉升副教授的所有條件。
大風好借力,送他上青云,周通順利升級,躋身高級知識分子行列。隨后,學校慢慢地關緊了職稱晉升的大門。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你耐它何!
四
除了評副教授時寫過的幾篇文章,周通再也沒有其它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了。評上副教授后,他自此開始了只看春暖花開的生活。
周通平時一周上三次課,不用打卡坐班。除了備課、上課之外,其它時間讀讀書、跑跑步,看看電影、陪陪娃,和孩子一起學畫畫,有時還寫點打油詩。暮睡晚,朝不起早,悠悠然然,興之所至,有時還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小日子過得就像詩一樣。
我知道,公平、正義的陽光并沒有播撒到祖國的每一個角落,頭頂一片天,腳踏一片土,還是有很多人竭盡全力,卻只能掙扎在溫飽線,削尖了腦袋頭拱著地,依然拿不到體面的收入。
但是,我寫周通并不是在拉仇恨。
在我眼中,周通所在的大學教師群體承擔著教書育人、科研強國的重任,本就該是高收入群體。中美貿(mào)易戰(zhàn)已然偃旗息鼓,但是兩國之間的科技戰(zhàn)爭必將持續(xù)多年,在這場或明或暗的較量中,真正有戰(zhàn)斗力上前線廝殺的主力中就包括這些大學教師們。既然仰仗諸君,多多拜托,自然也可以發(fā)錢多多了。
而且,周通做為他們中的一員,并不是那種借著混沌的時代大勢,躺在體制內(nèi)不思進取、只求混天度日了此殘生之人。相反,他教書育人,答疑解惑,深受學生們的喜愛。雖然他在科研上不思進取,在教學上卻很上心。從世俗的角度來說,教學是他在學校里混的基本盤,從超俗的角度來說,面對一幫十八九歲的大侄子和大妹子對知識的渴盼,難道不應該拿出十分的認真和熱情澆灌這些祖國未來的棟梁們嗎?
他曾經(jīng)不無得意地跟我說,學生們都很愛聽他的課。我想,如果這些孩子們不是出于“精致的利己主義”向老師拍馬屁,而是真正喜歡聽他講課的話,除了他教課教得好之外,也許是他那種洋溢在外的積極樂觀、熱情隨和的處世之道,讓人發(fā)自內(nèi)心地想接近吧。
五
周通淡泊名利,放飛自我,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早早地買了房,這當然也算是時代帶給他個人的小確幸。
身處二線城市,通過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已經(jīng)評上了副教授的他每年拿到手也有十萬出頭的收入,一年十來萬,養(yǎng)家糊口足矣。我媳婦說,房子給周通提供了最大的安全感,是他瀟灑的基本盤、立身之基,但是,做為他的好友,我寧愿相信,是他骨子里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浪漫,才讓他這樣恬淡安然、歲月靜好的。
在很多仍然奮斗在熱火朝天的工作中的人們眼中,周通身處高校卻不搞科研多少有些不務正業(yè)。但是細想下來,他能夠在年將不惑之際,保持物欲的淡泊,清心寡欲、安靜生活,把小日子過得輕松、恬淡,這不正是我輩夢寐以求的狀態(tài)嗎?而且,他的收入不高不低,這份收入也是因為之前多年的奮斗和現(xiàn)在的認真教學而來,清清白白,坦坦蕩蕩,讓人無可指摘。
在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里,有人選擇輕輕松松,有人偏愛緊緊繃繃,這些都是個人自愿的人生選擇。大乘經(jīng)里常講,佛菩薩行處,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浮躁社會里,周通放低對物質(zhì)生活的要求,自愿放下科研和隨之而來的高收入,把生活過得詩情畫意,就像一道美麗的風景一樣,讓接近的人自然地心生喜悅,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菩薩行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