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市場分析 > 芯片大降價,市場動向恐生變數

芯片大降價,市場動向恐生變數

作者: 時間:2023-11-16 來源:半導體產業(yè)縱橫 收藏

臨近年末,本來是傳統(tǒng)旺季,但各大的日子似乎并不好過。近期,產業(yè)鏈相關企業(yè)和人士表示,各大成熟制程產線再次降價,主要針對 2024 年第一季度訂單。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2311/452951.htm

全球范圍內,成熟制程產線主要分布在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特別是中國臺灣地區(qū),其整體制程工藝水平和市場影響力在中國大陸之上,所以,相對而言,該地區(qū)的整體芯片代工價格是要高于大陸地區(qū)的,而在低迷市場和競爭對手的雙重壓力下,臺廠不得不屈服。

降價貫穿 2023

據悉,聯電、世界先進和力積電等成熟制程大廠為了保證產能利用率不再下滑,大砍明年第一季度訂單報價。此次降價,使得晶圓代工成熟制程市場整體價格下滑到疫情后的新低點。

雖然 PC 和手機市場出現回暖跡象,但由于整體經濟不景氣,而且,在過去一年多時間內,很多 IC 設計公司在清庫存,大家都偏謹慎和保守,整體投片量并不樂觀,很多客戶下單量只恢復到疫情前 40% 的水平,長此以往,是難以堅持的,即使是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大廠,也只能降價,以避免訂單流失到競爭對手那里。

在所有產線中,8 英寸的降價幅度較大,特別是電源管理 IC、驅動 IC 和 MCU 產線,市場庫存都較高,導致訂單降價幅度最大。另外,近幾年,為了提升成本效益,原本用 8 英寸晶圓產線生產的部分類型芯片,已經轉至 12 英寸產線,這對 8 英寸代工產線來說是雪上加霜,導致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滑。

聯電預計今年第四季度的產能利用率恐怕會從第三季度的 67% 降至 60%-63%,為近年來單季最低點。受產能利用率持續(xù)下滑影響,該公司毛利率將由第三季度的 35.9% 下滑到 31%-33%,退回到 2021 年初的水平。供應鏈透露,為了鞏固客戶下單意愿,在原有價格基礎上,聯電將再次對大客戶讓利 5%,考慮 2024 年第一季度是傳統(tǒng)淡季,為吸引客戶加大投片量,對下定明年初產能的客戶,聯電還將擴大降價幅度,達到兩位數百分比。

另一家成熟制程晶圓代工大廠世界先進的降價幅度也達到了 5%,投片量大的客戶有望拿到 10% 折扣,這只是今年下半年的價位。明年第一季度,降價幅度也可能會達到兩位數百分比。

力積電的情況也不樂觀,今年第三季度業(yè)績?yōu)樘潛p,產能利用率僅 60% 左右。在這種情況下,降價不可避免。

臺積電的日子還算過得不錯,主要是因為其先進制程規(guī)模大、水平高,有定價權,可以帶動成熟制程產能銷售,而且,這么多年來,臺積電的成熟制程代工價格一直都比較穩(wěn)定,沒有跟隨市場大起大落,現在不降價,客戶也能接受。

對于中國大陸的成熟制程來說,價格是主要優(yōu)勢,在這一波降價潮中,相關產線的競爭力會有所減弱,要想保持原來的產能利用率,只能再降價。

以合肥晶合集成為例,其成熟制程訂單價格持續(xù)下降,其中,又以 DDIC(面板驅動 IC)和電源管理 IC 最為明顯。通過降價,晶合集成的產能利用率可以保持在 70% 左右,這比中國臺灣三大廠要高一些。不過,在臺廠持續(xù)降價壓力下,晶合集成等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還需要想更多辦法,一味降價不是長久之計。

在韓國,8 英寸晶圓代工產線也在降價,降幅約為 10%,有的甚至下降了 20%。以韓國最大的成熟制程晶圓代工廠東部高科(DB Hitek)為例,其產能利用率已經下滑到不足 70%,而 2022 年同期約為 90%。

實際上,這不是成熟制程首次大幅降價,進入 2023 年以后,降價幾乎貫穿了整年,特別是進入下半年以來,產能利用率都很疲軟,不得不降價。

IC 設計公司表示,全球范圍內,有多家成熟制程代工廠可供選擇,而且良率不會差太多,選擇低價產線成為首要考慮因素,雖然轉廠需要多花些時間和人力,但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轉廠已成為小事情,否則產品在市場上賣不掉,情況只會更糟。

據統(tǒng)計,臺積電以外的 12 英寸成熟制程晶圓代工產線報價,在疫情期間,大約上漲了 70%-80%,自 2022 下半年開始去庫存以來,到今年第三季度,累計降幅達到 30% 左右,由此可見,成熟制程產能依然有較大的降價空間。

晶圓代工廠被迫降價,廣大 IC 設計公司是樂見此事的。去庫存調整已超過一年,IC 設計公司的客戶陸續(xù)出現回補庫存的急單,隨著 PC 和手機市場回暖,再加上晶圓代工廠降價,IC 設計公司的壓力小了很多。

某驅動 IC 設計大廠高管表示,現階段,去庫存已告一段落,該公司晶圓投片量陸續(xù)恢復正常,目前,正與晶圓代工廠洽談 2024 年的訂單需求。代工廠的新一波降價,又給這些 IC 設計公司提供了更多的騰挪空間。

哪些芯片拖了后腿?

目前,市場上有些應用領域的芯片需求相對較好,如車用,另外,工控類芯片在上半年的表現也不錯,但下半年的情況不樂觀。9 月以來,PC 和手機芯片市場在回暖,存儲芯片市場也在回暖。相對而言,模擬芯片市場不容樂觀,特別是電源管理 IC,電視和手機顯示面板驅動 IC,以及圖像傳感器(CIS)等。

顯示面板,特別是電視面板廠商表示,進入第四季度以來,面板需求疲軟,不過,智能手機需求還可以。某顯示驅動 IC 大廠表示,第四季度,由于電視、監(jiān)視器、VR 與車用市場需求不振,加上部分產品降價,導致其營收和利潤都弱于第三季度表現。

今年前三季度,由于電視、PC 顯示面板需求疲軟,而車用市場整體在增長,使得顯示面板驅動 IC 廠商將重點瞄準了車用市場。

車載顯示器不斷增多,面積也在增大,從原來的 10-12 英寸,增加到現在的 14-16 英寸,分辨率也從 FHD 升級到 4K。同時,車內顯示屏數量也在增多,包括中控、副控、后座,以及車載電視等。車內顯示面板越來越多地加入觸控功能,特別是新能源車,觸控已經是標配。以上這些對顯示驅動 IC 和 TDDI 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做車用顯示面板驅動 IC 的另一個好處是:毛利率比手機和 PC 高,而且,產品轉換也比較容易,不用大動干戈。

不過,車用市場也有階段性難題,特別是進入 2023 年以來,汽車降價潮席卷中國市場,這對全球市場也會產生影響。汽車普遍降價,對相關芯片市場會產生影響,盡管 TDDI 的價格占整車成本的比例非常小,但也會被壓價,因此,與前兩年相比,做車用顯示驅動 IC 的廠商產品毛利率也在下降。

下面看一下工業(yè)芯片市場。

與其它應用市場相比,工業(yè)芯片客戶的采購量相對較小,而且,一家客戶會從多家芯片廠商那里采購具有標準功能的器件,定制 ASIC 較少。由于生命周期很長,工業(yè)芯片廠商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非常穩(wěn)定。再有,工業(yè)客戶不追求新技術,他們更喜歡可靠性高的成熟技術。

工業(yè)芯片的應用特點,決定了其市場狀態(tài),那就是穩(wěn)定,也可以說是不溫不火。這種狀態(tài)在整體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會顯示出該市場的良好發(fā)展狀態(tài),在 2022 和 2023 上半年,就是這種情況。但是,到了 2023 下半年,情況還是有些出人意料的,原本認為穩(wěn)步發(fā)展的工業(yè)芯片市場,卻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

工業(yè)芯片市場下滑,集中體現在了工業(yè)芯片巨頭德州儀器(TI)的營收上,工業(yè)應用市場是 TI 營收的主要來源。10 月下旬,TI 發(fā)布了財報,該公司第三季度的工業(yè)芯片銷售額下降了十幾個百分點,除了日本以外的所有地區(qū)都出現了下滑。TI 預計第四季度營收和利潤低于預期,主要原因在于工業(yè)應用市場需求惡化,TI 被迫削減部分產量。

Edward Jones 分析師表示,TI 的這一預測反映了工業(yè)應用市場需求并不像上半年認為的那樣樂觀,這種狀況很可能會持續(xù)到 2024 上半年。

諸多市場信號顯示,雖然半導體行業(yè)在回暖,但步伐很緩慢,且存在著短期的反復和振蕩。

在中國大陸市場,囤貨是芯片元器件行業(yè)常年存在的現象。在當前行業(yè)需求低迷、供過于求的大背景下,很多種類的芯片在降價,囤貨已成為一項高風險活動?,F在,很多渠道商的囤貨很少了,都急于出貨,保持滾動備貨狀態(tài),以提高流動性。

IDC 亞太區(qū)研究總監(jiān)郭俊麗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庫存還在消化過程中,沒有之前預期的樂觀。今年第二、三季度,對芯片去庫存情況比較樂觀,但是,隨著行業(yè)情況變化,預測數據也在不斷修正,之前比較看好的汽車芯片,現在也要調整預期,因為一些汽車廠商也在砍單。

總體來看,這一輪半導體產業(yè)周期比之前想象的反彈速度更慢。

還要過一年苦日子?

對于當下和未來的市場行情,有的 IC 設計公司持悲觀態(tài)度,不但對 2024 上半年的淡季市場行情不樂觀,甚至將觸底反彈的希望放到了明年第三季度,也就是說,還要過將近一年的苦日子。在筆者看來,這過于悲觀了,2024 上半年就可以實現回暖。

晶圓代工廠的業(yè)績是整個半導體行業(yè)的晴雨表,而從頭部晶圓代工廠最近的財報來看,2024 上半年整體回暖是很值得期待的,特別是臺積電、中芯國際和格芯(GlobalFoundries)這三家廠商,無論是行業(yè)排名、所處區(qū)域,還是制程工藝,都很有代表性。

臺積電方面,今年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 10.8%,環(huán)比增長 13.7%,凈利潤同比下降 25.0%,環(huán)比增長 16.0%。第三季度 3nm 的出貨量占總營收的 6%,5nm 占 37%,7nm 占 16%。

中芯國際方面,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 15%,環(huán)比增長 3.9%,第四季度營收指引方面,環(huán)比增長 1%-3%。

格芯方面,第三季度營收和利潤都優(yōu)于華爾街分析師預期。格芯預估第四季度營收將在 18.3 億-18.8 億美元之間,略低于分析師預期的 18.9 億美元。分析指出,格芯對第四季度做出的財測表明,去庫存已接近尾聲,產業(yè)低迷已經觸底。

綜合這三大晶圓代工廠的業(yè)績來看,營收同比下滑,環(huán)比增長,這正反映出當下的產業(yè)狀況,即依然低迷(營收同比下滑),但已經呈現出持續(xù)回暖態(tài)勢(第三、四季度營收環(huán)比增長),只是步伐較慢。

從終端市場來看,情況是類似的。

據 Canalys 估算,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僅比 2022 年同期下降 1%。IDC 在 8 月的預測數據顯示,2023 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下降 4.7%,與 2022 年相比,降幅明顯收窄。

PC 市場也處于上升趨勢。據 IDC 估算,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 PC 出貨量同比下降 7.6%,與 2023 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 29% 相比大幅改善。根據典型的第四季度與第三季度趨勢,與 2022 年第四季度相比,2023 年第四季度的 PC 出貨量將增長 5%-9%。惠普認為,下半年終端用戶需求比上半年強勁,2023 年 PC 市場銷售預期為 2.5~2.6 億臺;戴爾預估 2023 年 PC 市場銷售 2.5 億臺;聯想表示,PC 市場將在 2023 下半年恢復同比增長,并在 2024 全年實現同比增長。



關鍵詞: 晶圓代工廠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