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基于EPLD技術的PCI總線接口設計

基于EPLD技術的PCI總線接口設計

作者: 時間:2009-02-26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自其問世以來,以其諸多優(yōu)點,在當今的計算機系統(tǒng)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已經(jīng)成為計算機設備的標準接口。本文在認真分析的接口信號和接口時序的基礎上,利用器件設計實現(xiàn)了接口。由于器件支持在線編程,所以可以根據(jù)使用要求將PCI總線接口配置成即插即用和非即插即用兩種形式,這種設計方式結構簡單、集成度高,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2713.htm

1 PCI總線概述

  局部總線特別是PCI總線的發(fā)展,打破了PC數(shù)據(jù)傳送的瓶頸。傳統(tǒng)的PC總線結構不能滿足圖形系統(tǒng)和大型應用程序的要求,所以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和發(fā)展了局部總線。它將計算機外設從I/O總線上移下來,使它們更靠近系統(tǒng)處理器,從而提高了處理器和外設之間的傳送速度。

  從設備的PCI接口至少需要47條信號線,而主控設備的PCI接口至少需要49條信號線,包括數(shù)據(jù)/地址復用總線、接口控制線、仲裁、總線命令以及系統(tǒng)線等。

  PCI總線在進行數(shù)據(jù)傳輸時,地址節(jié)拍、總線命令在C/BE[0..3]上由主機輸出,用于說明當前PCI總線周期需要執(zhí)行的功能。其命令如表1所示。

2 PCI總線協(xié)議和讀寫時序

  PCI總線的傳輸機制是成組數(shù)據(jù)猝發(fā)傳輸,每組數(shù)據(jù)由一個地址脈沖和一個或幾個數(shù)據(jù)脈沖組成。一般基本的PCI傳輸由三個信號控制:

  信號由PCI主控設備驅動,表示總線操作的開始和結束;

  信號由PCI主控設備驅動,在讀周期表示主控設備準備接收數(shù)據(jù),在寫周期表示AD[31..0]上數(shù)據(jù)有效;

  信號由PCI從設備驅動,在讀周期,表示從設備準備好傳輸數(shù)據(jù),在寫周期表示從設備準備好接收數(shù)據(jù)。

當數(shù)據(jù)有效時,數(shù)據(jù)源設備需要無條件地設置XRDY有效,一旦主控設備使有效,中途不能改變狀態(tài),直到信號無效或數(shù)據(jù)傳送結束。

  PCI是地址/數(shù)據(jù)復用總線,其讀操作的時序如圖1所示。當進行PCI讀傳輸時,首先置低,有效,讀傳輸開始,同時AD[31..0]保持有效地址信號,C/BE[3..0]保持總線命令。如果總線命令為存儲器讀(0110),AD[31..0]地址在從設備地址范圍內(nèi),從設備置有效,主控設備驅動,表明主控設備準備好接收數(shù)據(jù)。為避免總線沖突,接下來的一個周期AD[31..0]既不被主控設備驅動,也不被從設備驅動(該周期成為總線轉換周期),此后AD[31..0]上出現(xiàn)數(shù)據(jù),C/BE[3..0]變?yōu)樽止?jié)允許信號,主控設備開始檢測信號。如果信號無效(為高電平),則主控設備自動插入等待周期,如果信號有效,則總線開始傳輸數(shù)據(jù)。在最后一個數(shù)據(jù)脈沖之后,主控設備將和 置為無效,表示傳輸結束。

寫傳輸時,由于地址均由主控設備提供,因此不存在總線轉換周期。其傳輸過程與讀周期基本類似,只是C/BE[3..0]上的總線命令為存儲器寫(0111),具體的傳輸時序如圖2所示。

3 PCI總線的方案

根據(jù)以上分析,選用ALTER的高速器件EPM7128S84來完成PCI總線接口的設計。為簡化起見,選用存儲器作為從設備,其總體結構如圖3所示。

下面將給出用AHDL語言編寫的EPLD控制程序以及仿真結果。為簡單起見,設定從設備為非即插即用類型的PCI插卡,直接將其地址空間配置為0X50000000~0X5FFFFFFF(或在計算機內(nèi)不與其他設備沖突的地址),時鐘周期選用33MHz,具體的程序如下:

SUBDESIGN pci_if

(

clkin : input;

frame : input;

ad[31..0] : input;

cbe[3..0] : input;

irdy : input;

trdy : output;

devsel : output;

wr : output;

cs : output;

a[10..0] : output;

)

variable

count[1..0] : DFF;

da[31..0] : DFF;

wr1 : node;

rd1 : node;

sign1 : node;

sign2 : node;

sign4 : node;

sign3 : node;

cs1 : node;

begin

count[1..0].clk=clkin;

  count[1..0].clrn=!frame;

sign1=(count[]==3);

if sign1 then count[].d=count[].q;

else

count[].d=count[].q+1;

end if;

  sign2=(count[]1)!frame;

  sign3=(count[]>=2)(count[]=3);

  sign4=(count[]>=1)(count[]=3);

da[31..0].clk=sign2!frame;

  da[31..0].d=ad[31..0];

  cs1=!da31da30!da29da28;

  if cs1 then

devsel=!sign4;

a[10..0]=ad[10..0];

wr1=!cbe3cbe2cbe1cbe0;

rd1=!cbe3cbe2cbe1!cbe0;

if rd1!irdy then

trdy=!sign3;

  !cs=cs1!frame;

wr=rd1!frame;

end if;

if wr1!irdy then

trdy=!sign4;

!cs=cs1!frame;

!wr=wr1frame;

end if;

end if;

end ;

  仿真結果如圖4所示。



關鍵詞: EPLD PCI 總線 接口設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