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解決廣角鏡頭梯形失真及桶形失真的技術研究

解決廣角鏡頭梯形失真及桶形失真的技術研究

作者: 時間:2013-11-25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本文以飛思卡爾智能車大賽為背景,使用飛思卡爾(Freeseale)生產(chǎn)的16位微控制器MC9S12XS128作為控制核心,制作一個能巡線快速行駛的攝像頭小車。由于攝像頭光軸與地面呈一定夾角,于是其成像存在;為了擴大視野,越來越為很多隊伍所采用,于是又存在。這兩種失真,是每個采用的攝像頭隊伍都要遇到的問題。很多隊伍都回避這個問題,直接采用圖像預處理后的像素點進行控制。但若將像素點轉換為實際物理坐標,無疑更直觀,對程序的編寫或建模帶來很大的方便,并且本文提出的這個方法,可有效解決這兩種失真,實際操作并不復雜。

  各隊解決方案綜述

  文獻[1]提出的方法是:可以通過對于每行提取的道路位置通過一個線性修正來消除,可通過實驗的方式確定線性補償?shù)南禂?shù)。但是該實驗方法比較繁雜,并且不能消除。

  文獻[2]制作了一個圖像標定板,如圖1所示。

解決廣角鏡頭梯形失真及桶形失真的技術研究

  其原理是:圖1(a)中陰影部分是車體放置的位置。在標定板上等間距地貼了許多黑線,給標定板拍照后,就可以知道實際中的位置與圖像中的位置的相互關系。這個方法由于黑線有一定寬度,所以會存在較大誤差。

  文獻[3]采用非均行采集的方案。所謂非均行采集是與均行采集對應的。在均行采集中,AD模塊所采集的行均勻分布于攝像頭輸出的圖像中。而非均行采集則是指,AD模塊所采集的行按某種規(guī)則非均勻地分布在原始圖像中,而這種規(guī)則是保證采集得到的圖像在縱向上(小車中軸方向)與現(xiàn)實景物不畸變。然后再確定每一行的橫向畸變系數(shù)。

解決廣角鏡頭梯形失真及桶形失真的技術研究

  如圖2所示,非均行采集時,遠處采得密,近處采得稀。由于攝像頭安裝方式在實驗時會經(jīng)常變動,以確定最佳俯角和最佳高度,每當變動就需要重新標定。這個方案就不大方便了。文獻[4]建立了一個光路幾何模型圖,如圖3所示。

解決廣角鏡頭梯形失真及桶形失真的技術研究

  實驗方案:量取攝像頭架固定螺釘?shù)母叨菻與攝像頭中心相對于豎直桿的偏轉角度(俯角)θ。由于光學中心的計算完全由這兩個數(shù)據(jù)及近端距固定桿的距離S(即測量保險杠距固定桿的距離S0和近端距保險杠距離S'相加得到,也可直接在實驗板上測量由近端黑線到攝像頭固定桿的距離S)確定,因此要做到越精確越好。由O點做垂線長度為H至點A,做水平線AB,截取AD長為S,DB過O點做與垂直線成θ的射線交AB于C,過D做DE垂直于OC,并使OC為DE的垂直平分線,連接BE并延長,交OC與O’,則O’為光學中心。從圖上能算得O’距底邊距離為H’,俯角不變。將實驗板垂直放置,做出邊長為A1的正方形標定區(qū)域,即圖3中的DE平面,將攝像頭水平對向實驗板中心C,攝像頭架固定螺釘距實驗板距離為H1。讀出標定實驗板上特征點的相應像素點。可以得到圖4中(X,Y)與像素點(U,V)的關系(U為行數(shù),V為列數(shù))。

解決廣角鏡頭梯形失真及桶形失真的技術研究

  由于實驗平面與真實視野平面之間是純幾何關系,因此這部分轉換函數(shù)關系可以用幾何推導。 其公式較復雜,在這里不一一列出。

  其公式最大的弊端在于有很多sin()、cos()等三角函數(shù)運算,但單片機做這種運算會花費大量時間,所以本應盡量避免出現(xiàn)三角函數(shù)、開方等運算。而且,若采用或攝像頭架得較低時,B點將會距A點很遠而找不到B點。所以該方法也不具通用性。實驗本身也比較復雜。

攝像頭相關文章:攝像頭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廣角鏡頭 梯形失真 桶形失真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