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半導體廠對18吋晶圓進程態(tài)度迥異
全球18吋晶圓(450mm)世代時程至少將延至2018年,甚至傳出英特爾(Intel)減速研發(fā)時程,微影設備機臺大廠ASML亦傳出停止新世代18吋晶圓機臺開發(fā),目前最心急18吋晶圓世代來臨的應是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因為其著眼于18吋晶圓廠配合10納米以下制程技術,將可驅動固態(tài)硬碟(SSD)大量取代傳統(tǒng)硬碟市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48395.htm半導體業(yè)者指出,18吋晶圓世代是半導體產業(yè)一定要驅動的方向,但當中面臨的技術障礙比預期高,可能導致量產時程延后,目前全球有能力進入18吋晶圓世代的半導體廠,分別是臺積電、英特爾及三星,而GlobalFoundries因為加入三星陣營,后續(xù)動態(tài)仍需觀察,但三大半導體廠對于18吋晶圓世代的急迫性,顯然有不同看法。
半導體業(yè)者表示,過去英特爾主導PC時代,在8吋和12吋晶圓世代研發(fā)總是沖鋒搶第一,但因為英特爾沒有趕上移動通訊大爆發(fā)世代,在18吋晶圓擴產腳步可能不會這么急迫,與過去態(tài)度迥異。
目前對于推展18吋晶圓最為急迫的應該是三星,由于其是DRAM和NANDFlash芯片霸主,存儲器芯片是標準型大量產品,對于成本結構敏感度極高,轉進18吋晶圓廠生產具有成本快速降低效應。另外,SSD需求再度翻紅,且最大應用商機將不再是個人儲存領域,而是云端儲存、大型資料中心需要的伺服器應用,這亦讓三星更急于推展18吋晶圓。
半導體業(yè)者認為,像是在SSD應用上,半導體廠若能驅動到18吋晶圓,配合10納米以下制程技術生產NANDFlash芯片,將可大幅降低SSD成本結構,甚至可大幅取代傳統(tǒng)硬碟,讓SSD生產極具成本效益,因此三星將是最積極推動18吋晶圓世代的半導體廠。
至于臺積電在28、20納米制程成功搶攻市占率后,未來在16、10及7納米制程藍圖都已擘劃完成。半導體業(yè)者透露,18吋晶圓發(fā)展亦在臺積電的藍圖中,但會更謹慎擘劃,目前10納米制程的試產線還沒用到極紫外線(EUV)機臺,預計仍是以多重曝光微影設備方式來作制程微縮。
業(yè)界預期18吋晶圓世代來臨至少要到2018年左右,甚至有半導體廠喊出要到2020年,由于技術障礙高,能否獲得臺積電、英特爾和三星采用都是問題,至于設備業(yè)者投入龐大研發(fā)成本是否能夠回收,亦將是一大問題。
半導體業(yè)者指出,半導體廠要降低生產成本可透過制程微縮或增加晶圓尺寸,由于制程微縮已見瓶頸,尤其10納米以下難度大增,目前似乎只有增加晶圓尺寸來擴大產出,進而降低成本,盡管從12吋轉至18吋晶圓面積可多出1.25倍,但因為投入研發(fā)和蓋廠費用飆升,估計一座12吋廠成本約25億美元,但18吋廠要100億美元起跳,讓廠商躊躇不前。
360°:Global450Consortium
全球18吋晶圓(450mm)開發(fā)主要是由Global450Consortium(G450C)組織主導,這是由全球五大半導體廠臺積電、英特爾(Intel)、三星電子(SamsungElectronics)、IBM和GlobalFoundries在2011年成立的組織。
G450C的成立宗旨在于協(xié)調半導體廠和機臺設備業(yè)者對18吋晶圓世代技術開發(fā)的不同意見。18吋晶圓的技術障礙高是一大問題,但未來半導體客戶過度集中,設備廠開發(fā)成本高,但未必能有足夠回收,卻是更嚴重的問題,因為這將導致設備廠投資上的疑慮,進而拖延半導體產業(yè)進入18吋晶圓世代的時程。為了讓半導體廠與設備業(yè)者能更緊密合作,因此才成立了G450C。
半導體大廠除了組成產業(yè)組織外,為了加速設備研發(fā)的腳步,個別廠商也曾有對設備廠進行策略性投資的例子,如英特爾曾宣布投資41億美元,入股最關鍵的微影設備大廠ASML,第一階段的研發(fā)重點是450mmLithography技術,將分5年投入6.8億美元,加上普通股投資約21億美元取得10%股權,而第二階段則是EUVLithography技術開發(fā),同樣也分為5年,約投入10.2億美元做技術研發(fā),另外投資10億美元取得5%股權。
臺積電、三星電子對ASML也有類似的策略性投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