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C/OS-Ⅱ在ARM單片機S3C44B0x上的移植
引 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64710.htm目前,嵌入式系統(tǒng)在工業(yè)控制、家用電器、移動通信、PDA等各種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由于用戶對嵌入式產(chǎn)品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程序設計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這就需要一個通用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來對其進行管理和控制。對移植了操作系統(tǒng)的嵌入式系統(tǒng)進行設計和開發(fā),可以大大減小程序員的負擔,對于不同的應用可以按照相同的步驟來完成系統(tǒng)的設計。
μC/OS-Ⅱ是一種簡單高效、源代碼公開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和可移植性,被廣泛的應用到各種嵌人式處理器上。μCOS-Ⅱ操作系統(tǒng)擁有可固化,可裁剪,可剝奪性的實時內(nèi)核,可同時管理64個系統(tǒng)任務。利用移植μCOS-Ⅱ操作系統(tǒng)的嵌入式微處理器來設計和開發(fā)產(chǎn)品,對于提高產(chǎn)品的性能,減少產(chǎn)品的開發(fā)周期和降低開發(fā)成本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此較詳細地分析和介紹了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在ARM系列單片機S3C44B0x上的移植過程。
1 μCOS-Ⅱ概述
μCOS-Ⅱ是一種源代碼公開、結構小巧、具有可剝奪性實時內(nèi)核的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是用ANSI的C語言編寫的,包含一小部分匯編語言代碼,使之可供不同架構的微處理器使用,至今,從8位到64位,μCOS-Ⅱ已在超過40種不同架構的微處理器上運行。μCOS-Ⅱ是專門為嵌入式應用而設計的,它包含了任務調(diào)度,任務管理,時間管理,內(nèi)存管理和任務問的通信和同步等基本功能。μCOS-Ⅱ擁有一個可移植、可固化、可裁剪的實時內(nèi)核,它具有執(zhí)行效率高,占用空間小,實時性能優(yōu)良和可擴展性強等特點,被廣泛地移植應用到各種嵌入式微處理器中。
2 S3C44B0處理器概述
S3C44B0x微處理器采用高性能、低功耗的32位RISC內(nèi)核ARM7TDMI。 同時,S3C44B0x在ARM7TDMI核的基礎上,擴展了一系列的外圍器件,使系統(tǒng)成本及外圍器件數(shù)目降低至最低,這些功能部件分為CPU單元,系統(tǒng)時鐘管理單元,存儲單元和系統(tǒng)功能接口單元,片上集成的主要功能如下:
在ARM7TDMI基礎上增加了8 KB的CACHE;外部擴充存儲器控制器;LCD控制器,并帶有1個LCD專用DMA通道;2個通用DMA通道,2個帶外部請求引腳的DMA;2個帶有握手協(xié)議的UART,1個SIO;1個I2C總線控制器;5個PWM定時器及1個內(nèi)部定時器;1個看門狗定時器;71個通用可編程I/O口,8個外部中斷源;功耗控制模式:正常、低、休眠和停止;8路10位ADC;具有日歷功能的RTC;PLL時鐘發(fā)生器等。
3 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μCOS-Ⅱ的移植
3.1 移植μCOS-Ⅱ的條件
所謂移植,就是使一個實時內(nèi)核能在其他的微處理器或微控制器上運行。為方便移植,大部分μCOS-Ⅱ的代碼都是用C語言編寫的,但是仍需要用C語言和匯編語言編寫與處理器硬件相關的代碼,這是因為μCOS-Ⅱ在讀/寫處理器的寄存器時,只能通過匯編語言來實現(xiàn),要使μCOS- Ⅱ正常運行,處理器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1)處理器的C編譯器能產(chǎn)生可重人型代碼;
(2)處理器支持中斷,并且能產(chǎn)生定時中斷(通常為10~100 Hz);
(3)用C語言就可以開/關中斷;
(4)處理器能支持一定數(shù)量的數(shù)據(jù)存儲硬件堆棧;
(5)處理器有將堆棧指針以及其他CPU寄存器的內(nèi)容讀出、并存儲到堆?;騼?nèi)存中去的指令。
ARM系列單片機S3C44B0x滿足以上的條件。所以可以將μCOS-Ⅱ移植應用到S3C44B0x。
3.2 搭建移植環(huán)境
本次移植在如下的環(huán)境中完成:
(1)編譯工具采用ARM公司的ADS 1.2。ADS全稱為ARM Developer Suite,是ARM公司推出的新一代ARM集成開發(fā)工具?,F(xiàn)在ADS的最新版本是1.2,它取代了早期的ADS 1.0和ADS 1.1。ADS 1.2由命令行開發(fā)工具,ARM實時庫,GUI開發(fā)環(huán)境,實用程序和支持軟件組成。有了這些部件,用戶就可以非常方便地為ARM系列的處理器編寫和調(diào)試自己的應用程序了。
(2)目標板采用杭州立宇泰公司生產(chǎn)的S3C44B0x開發(fā)板,主機通過JTAG連接目標板以建立交叉開發(fā)調(diào)試環(huán)境。
3.3 μCOS-Ⅱ的移植
μCOS-Ⅱ的硬件/軟件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對μCOS-Ⅱ的移植其實就是對與處理器有關的代碼進行重新編寫或修改。
![1.jpg](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410/ce599492d8507bed91e0994bfd2f0809.jpg)
由圖1可知,移植μCOS-Ⅱ實際上就是分別對OSCPU.H,OS_CPU_A.ASM和OS_CPU_C.C這三個文件進行重新編寫或修改。由于在本次移植中是將μCOS-Ⅱ移植到ARM系列單片機S3CA4B0x中,接下來將結合S3CA4B0x微處理器的特性來具體介紹本次移植過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1)移植OS_CPU.H文件
OS CPU.H文件中包括了用#define定義的與處理器相關的常量和類型的定義,與μCOS-Ⅱ所定義的變量類型相一致;定義開/關中斷的宏 OS_ENTER_CRITICAL()和OS_EXIT_CRITICAL()來保護臨界段代碼免受多任務或中斷服務例程的干擾;定義棧的增長方向,在本次移植中棧的增長方向被定義為從上往下增長,OS_STK_GROWTH的值定義為1。在移植該文件時,需要編寫和修改的部分代碼如下所示:
?、僭O置與編譯器相關的數(shù)據(jù)類型
![2.jpg](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410/dd027417b5a3db409cd1034934765a3b.jpg)
③設置堆棧的增長方向
絕大多數(shù)的微處理器和控制器的堆棧是從上往下增長的,但是也有一些處理器和控制器的堆棧增長方向是從下往上增長的μCOS-Ⅱ被設計成這兩種情況都可以處理,只要在結構常量OS_STK_GROWTH中指定堆棧的增長方式即可。在本次移植中堆棧的增長方向被設置成從上往下增長。
![3.jpg](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410/1c2a7878cc548251abbda42a256e18b6.jpg)
(2)移植OS_CPU_C.C文件
在該文件中需要編寫10個簡單的C函數(shù)它們分別是:
![4.jpg](http://editerupload.eepw.com.cn/201410/c7d4efdddb68b1ae6bca8848b51ecc7e.jpg)
c語言相關文章:c語言教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