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yè)界動態(tài) > 華為曝光股權結構意圖進入美國市場

華為曝光股權結構意圖進入美國市場

作者: 時間:2015-02-25 來源:騰訊科技 收藏

  全球電信業(yè)對的股權內情,都抱以極大興趣,甚至連美國政府都無法分清,這家總部位于中國深圳的全球化公司,到底是如所言的屬于全體員工,還是存在其他更大的不為人知的內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70021.htm

  《金融時報》一篇題為《Huawei pulls back the curtain on ownership details》的文章,再次引發(fā)熱議。

  管中并未窺得豹

  正如《金融時報》文章中所言:2012年,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建議政府阻止任何有參與的并購交易,原因是“無法確信華為不受外國政府影響”。華為邀請《金融時報》造訪深圳,并向其透露部分信息,目的也正是試圖消減美國政府的顧慮,進而盡早能夠進入北美這個全球最大的電信市場。

  這篇文章中一個重要的信息是,華為一方面滿足了《金融時報》記者調看員工配股資料的同時,卻“declines to say how many shares are outstanding under the plan”(拒絕透露員工持股計劃下的總股本數)。

  這意味著華為虛擬受限股之上的“虛擬市值”無法得到估算。也就是說,華為究竟從內部員工處,募集了多少資金、歷年分紅資金總額多少、作為持股單位的華為投資公司總的凈資產是多少,一概不得而知。

  按照華為自身對于虛擬受限股的設計規(guī)則,該公司是按照每股凈資產的方式,對虛擬受限股的每一輪發(fā)行進行定價,也就是說,作為持股機構的華為投資公司的虛擬受限股當前價格,應當基于公司凈資產總額和總的虛擬受限股股本相除得出。

  在2012年《財經》雜志的文章《華為股票虛實》一文中,提到“七年時間,內部融資超過270億元”的數據,該文還提到,“經過十年的連續(xù)增發(fā),華為虛擬股的總規(guī)模已達到驚人的98.61億股”,這一數據為2011年財年后的數據。

  就目前來看,《金融時報》此次其實并未在實質上披露華為的股權結構,管中窺豹最終也就是窺見一斑而已。

  同時,《金融時報》這篇文章中,引用了BDA中國公司的董事長的觀點,表示華為回應批評者的最佳辦法是公開上市,而這對于當前的華為而言,這個建議幾乎算得上“毫無價值”,因為這和任正非在多個場合表達的邏輯,南轅北轍。

  此外,從2005年開始,在《金融時報》多年來關于華為的文章中,這位名為鄧肯.克拉克(Duncan Clark)的BDA中國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幾乎每篇文章中都會出現,并且總是唯一具名的第三方人士。

  神秘的華為工會章程

  華為試圖進入美國市場,已經幾乎演變?yōu)槿A為公司和美國之間的拉鋸戰(zhàn):華為妥協難以獲得機會,轉而采取冷漠對抗但也無濟于事,而這次通過《金融時報》釋放信息,卻又無法做到全然透明,或許也難以奏效。

  這并不是華為的責任。

  無論內部真實的情況是如何的,但華為并非上市公司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即便根據美國法律,私營公司在不違法的前提下,不公開自身的股權狀況,是一種權利。而美國政府甚至無權獲悉作為中國公司的華為的股權結構——就如同中國政府也無權獲悉美國私營公司的具體股權結構。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華為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