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yè)界動態(tài) > 在海底通信領域 華為是如何屢次虎口奪食?

在海底通信領域 華為是如何屢次虎口奪食?

作者: 時間:2015-11-16 來源:雷鋒網(wǎng) 收藏

  憑什么擊敗國際巨頭?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82817.htm

  一直以來,阿朗、NEC、Tyco三巨頭曾占據(jù)海底光纜市場份額的80%,幾乎處于壟斷地位。

  那么,年輕的海洋緣何具備挑戰(zhàn)國際壟斷具體的能力,而且還能做到虎口奪食呢?

  讓我們結(jié)合海洋在印尼一鳴驚人的成功案例去剖析背后的原因。

  光纖通信借助對光信號采用復用、放大、整形、補償?shù)纫恍┝惺侄危研盘栠M行超長距離的傳送。信號傳輸時有個特點,就是信號會隨著傳輸距離而衰減,每隔一定的公里數(shù)需要使用光纖放大器作中繼器。

  而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實現(xiàn)光纖的放大和光信號的再生就必須有能量供應,比如由端站 PFE、海底光纜中的供電導體、分支單元和中繼器中的電力設備組成的海底光纜遠程供電系統(tǒng)。

  因此,如果采用無中繼器海底光纜,就可以省去供電系統(tǒng)和中繼器的建設維護費用,這樣一來。無論是建設成本,還是運營維護成本都會比有中繼器海底光纜要低得多。

  印尼被稱為千島之國。從太空俯瞰煙波浩渺的南太平洋,星星點點一萬多個島嶼點綴在這片蔚藍的球面上。大多數(shù)島嶼上山海相望、天各一方,海底光纜鋪設非常困難。按照國際壟斷巨頭的方案,就必須大量使用中繼器來放大光信號,而中繼器及其配套電力系統(tǒng)的使用必然大幅提高成本。

  而華為海洋經(jīng)過詳細實地勘察,發(fā)現(xiàn)Mataram等五個島嶼上的中心站點間的海上路由距離基本上是300—400公里這個范圍,按照超過200公里部署的海纜就應該加裝海底中繼器以抵消長途傳輸導致的信號衰減的慣例,國際壟斷巨頭提交的方案確實是合情合理。

  但華為海洋偏偏不信邪,敢于劍走偏鋒,成功研發(fā)出長距離單跨技術,實現(xiàn)海底光纜無中繼器信號傳輸超過400公里,這不僅大幅降低了海底光纜的建設和運營成本,更使華為一舉擊敗國際巨頭,贏得了客戶。

  華為海洋不僅依靠無中繼器海底光纜方案大肆搶占短距離海底光纜市場。在長距離海底光纜市場,華為海洋也以技術為突破突破口,提升自己在該市場的競爭力。

  要進入長距離海纜市場,必須要有海底中繼器。華為海洋開創(chuàng)性地采用UJ技術開發(fā)出2纖對海纜中繼器,并在此基礎上,成功研發(fā)出第二代海纜中繼器RPT1660和分支器BU1650。

  RPT1660中繼器具有獨特的泵浦冗余架構(gòu),可滿足區(qū)域和長距離海底光纜系統(tǒng)2對/4對/6對纖解決方案的高性能、高穩(wěn)定性要求;分支器BU1650能滿足海底光纜能靈活登陸多個站點,客戶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海底設備和端站設備的管理。

  兩者不僅在性能上處于國際先進水平,更開創(chuàng)性的采用重量輕、強度高的鈦合金作為外殼,能有效抵御鯊魚及海洋生物的破壞,對抗深海海底的高壓、腐蝕等惡劣的使用環(huán)境。

  另外,中繼器RPT1660和分支器BU1650還擁有纖細的體型,可直接犁埋并能很好適應敷設溝道,便于集成和施工,可大幅降低施工成本。至此,華為海洋已攻克長距離深海光纜系統(tǒng)所有難題,而且因為技術方面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使得華為海洋提交的方案無論從建設成本,還是日后的運營維護成本方面,都遠低于國際同行,在某些關鍵設備上更顯得尤為突出——Hibernia Networks首席執(zhí)行長Bjarni Thorvardarson評估升級一組大西洋海底電纜所需設備的報價時,發(fā)現(xiàn)華為的大功率激光設備的價格只有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報價的三分之一左右。

  因此,華為海洋能夠?qū)覍一⒖趭Z食的根本原因是華為在通信領域深厚的技術底蘊。

  結(jié)語

  誠然,華為海洋在國際市場攻城拔寨的同時,我們不可忽視其背后全球海事系統(tǒng)有限公司和中國工業(yè)實力提供的支持和幫助。正是有了全球海事系統(tǒng)有限公司在海底光纜安裝和維護方面的幫助和中國制造業(yè)在海洋施工船、光纜布放船、水下機器人等領域的技術突破為華為海洋能在國際市場上攻城拔寨夯實了產(chǎn)業(yè)基礎。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關鍵詞: 華為 海底通信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