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如果我國軍備芯片只有14nm,美國則是5nm,戰(zhàn)場上差距在哪里呢?

如果我國軍備芯片只有14nm,美國則是5nm,戰(zhàn)場上差距在哪里呢?

發(fā)布人:傳感器技術 時間:2023-11-08 來源:工程師 發(fā)布文章

來源:劉一手看財經

現(xiàn)在全球已經打響科技之戰(zhàn),每個國家都在力求讓自己做到足夠拔尖。美國商務部長就曾自曝家底說,美國制定兩套戰(zhàn)略應對在芯片上來自中國的競爭:一個是進攻戰(zhàn)略,一個是防御戰(zhàn)略,并且美國一直會堅持這種做法。


如今美國對我們的芯片制裁有目共睹,有人就在擔憂:如果我國所有軍備芯片只有14nm,美國軍備芯片是5nm,那么在戰(zhàn)爭上的差距會會體現(xiàn)在哪里呢?軍備芯片和商用芯片有區(qū)別嗎?具備芯片的關鍵點會在于制程嗎?


一、現(xiàn)象:實際情況大概率是美國戰(zhàn)斗機用90nm芯片,我國卻用45nm
總有人拿導彈當手機,笑出腹肌的說,如果中國所有的芯片都是牙膏(14nm),美國所有的芯片都是按摩店(5nm),那么被碾壓是必然的。



其實就目前的情況(截止2022年)而言,現(xiàn)實和他們想的相反,在很多軍工領域,我國現(xiàn)役軍備里的芯片反而比美帝要先進,實際情況大概率是美國戰(zhàn)斗機用90nm芯片,我國用45nm。

當前而言,中國的軍用芯片確實不是14nm,而很多甚至都是130nm。要知道,28nm的芯片在軍用上已經非常不安全,更不用說5nm。你知道飛機系統(tǒng)升級為什么這么難嗎?
因為飛機的系統(tǒng)有大量ASIC、FPGA、ASSP的專業(yè)芯片,而CPU(MPU)、GPU、DSP這種通用芯片非常少。ASIC、FPGA、ASSP這些芯片都是硬件編程的,也就是說芯片設計時它的邏輯就是固定,在電路板上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就能完成不同的任務。


這種芯片就是專用芯片,專用芯片玩的就是專業(yè)高效,專職固定任務。這種芯片不復雜,對于一些工作環(huán)境非常差的芯片采用300nm也都是很常見的。軍用芯片又不運行3A大作,搞14nm的做什么?
還有,各國****的衛(wèi)星、航天飛機、空間站,往往采用的芯片都是落后好多代的。如果有科研任務,一般都是由宇航員自己帶一個laptop上去,因為飛船or空間站機載的電腦太落后了,根本靠不住。

事實上,除了手機這種東西,又要輕薄,又要功能,而且精貴不會隨便摔,所以只能從芯片制程上拼命內卷,5納米不夠還要往3納米里卷,再往下就卷沒了。
但是,飛機坦克導彈上空間有得是,根本不用追求芯片小型化,連普通民用車的車機芯片,幾十個納米都足夠用了。

二、分析:軍用芯片跟商品芯片比,有幾個很顯著的差異
我有個朋友在讀Ph.D階段的項目,有過跟新加坡國防部合作,他對軍用芯片的要求,略知一二。根據(jù)他的總結,軍用芯片跟商品芯片比,有幾個很顯著的差異:



1、不計成本。商品芯片最終的目標是盈利,所以一定要考慮一個性價比問題。這個行業(yè),就算技術資源和人才確實在幾個巨頭手中,也還沒到完全壟斷的地步,始終還有個價格競爭的。東西太貴了沒人愿意買,這話該淺顯易懂吧?
但是軍用芯片呢,是各個國家各自獨立開發(fā)并且嚴格保密的,只要求做出的產品性能合格。國和國之間的芯片,沒有任何競爭關系,也不用考慮成本的問題。國防的事兒,誰也不會傻到為了省錢用次一級的產品替代。

2、對尺寸大小沒有嚴格要求。沒有嚴格要求不代表沒要求,能做小當然還是盡量做小。可是不能做的更小的話,只要不影響其功效,也能接受。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手機的芯片沒辦法做的太大,手機那么小里面裝不下,但是運載火箭拉著核彈頭起飛,要求命中一萬公里外的目標的這種,搭載的芯片是10 mm * 20 mm,還是20 mm * 40 mm,關系不大。
可見,在工藝制程方面,不需要追求14nm,10nm,7nm。哪怕i-line和g-line的光刻機,只要能把芯片造出來,管用,就一樣好使。從這個角度,軍用芯片的設計生產和制造,不需要ASML的EUV,甚至不需要immersion+DUV。



3、要考慮一些極端情況芯片是否能正常工作。什么是極端情況?極熱極冷,極端干燥潮濕,電磁輻射,高能粒子輻射等。正常的商用芯片基本上不需要考慮極端情況。你買一臺筆記本電腦,在南極冰窟窿旁邊上網,只能是極端個例,不需要對芯片的性能提出新的要求。
可是戰(zhàn)爭,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有可能,可不比在辦公室吹著空調玩手機用電腦。遇到熱帶雨林,氣候太潮濕,芯片引腳短路怎么辦?導彈進入平流層,大氣層保護弱化,受到宇宙高能粒子輻射,芯片罷工了怎么辦?這些因素都是要考慮到的。

所以,在引入一些更能適應極端狀況的半導體材料,例如GaN,GaAs,SiC,來代替Si之外,往往還要設計冗余芯片系統(tǒng)。主控制芯片不管用了,立馬切換到備胎,來保證在戰(zhàn)爭狀態(tài)下,指令能夠被準確的執(zhí)行。


可以說,我國的軍用芯片是沒問題的。不管怎么被掐脖子,都掐不到軍用領域。有沒有ASML的光刻機都不礙事。


三、本質:要明確一點,制程并不是衡量芯片價值的唯一標準


毋庸置疑,你要清楚先進制程會帶來什么樣的收益:同樣的功耗,同樣的尺寸下可以獲得更好的性能;也可以說在保證同等性能的前提下,可以讓芯片的功耗更小,尺寸更小。



當然,芯片一般分為民用級,工業(yè)級和軍用級,它們的分級標準并不是某項功能指標,比如頻率,速度,精度,分辨率,信噪比等等。而是其可靠性,比如正常工作的溫度范圍:


民用級:0℃~70℃;工業(yè)級:-40℃~85℃;軍用級:-55℃~125℃;

軍用級芯片的可靠性測試除了民用級,工業(yè)級也會有高低溫試驗,老化試驗,ESD測試外,還會加入非常嚴格的抗沖擊,氣密性,抗干擾,如果是宇航級的還會增加如抗輻照。


也就是說制程的提升,并不是以提升軍用芯片看重的這些可靠性方面為目的的,相反,隨著制程的提升,制造難度也幾何倍數(shù)遞增,可能還會使得可靠性降低,最重要的影響就是正常工作的高低溫范圍會進一步壓縮。


從設計和制造難度上看,軍用芯片>工業(yè)芯片(含車用芯片)>民用芯片的,主要是質量驗收標準太高,導致一般的商用代工線很難滿足這一制造要求,這類工業(yè),軍用芯片一般都是IDM廠完成設計——制造——封裝的全流程。



比如著名的工業(yè)芯片制造端非常強的德州儀器,ADI,安森美,美信,ST,英飛凌等等都是如此,所以成本其實很高,其價格排序也與此匹配,但因為其技術門檻高,定價權極高,毛利率非常的高。比如我們國家2018年進口了3121億美元的芯片,根據(jù)專家魏少軍的以前的一些數(shù)據(jù):國內留存率超過50%,另一部分在整機里出口掉了,我們自己生產的在全球占比不足7%,扣掉后對外依賴度也非常高,其中品類上看絕大部分都是工業(yè)級以上的芯片。

軍用芯片被西方所禁運,所以我們走非官方渠道買的成本會更高。我的朋友以前也曾參與過國家核高基的一些芯片項目,其實我們在這方面的水平沒有想象的那么高。


對于軍用芯片應用來說,先進性的需求主要來自于航電,特別是海空軍航電的需求:航行保障,警戒,引導,火控,飛控,慣導等等,其中核心就是雷達系統(tǒng),比如多任務移動雷達,而這個領域的需求同樣是可靠性排第一,其次就是效率,包括功率密度等。

總之,軍標的芯片制程從來都不是首要考慮的問題,可靠性才是。你把導彈打到一定高度,宇宙射線把你處理器搞歇菜了,那不完蛋。所以只能犧牲制程和性能來滿足冗余和可靠性。因此,制程落后并不是災難,65nm軍標也用得好好的。

最后的話:大家覺得美國宇航局用的芯片是多少nm的?


據(jù)我所知,NASA前兩年是65nm。你說NASA為什么不用14nm,而要用65nm?因為NASA的芯片真的貴,40nm的芯片一個wafer 2000美金,NASA為了保密只在一家公司做一半,然后換家公司做另一半,給8000美金一片。相當于普通40nm wafer的8倍價錢。而這8倍價錢,很大一部分就是給可靠性買單的。
總之,軍用裝備最重要的是可靠性。導彈打偏1-2m甚至10m都不影響威力,但導彈飛到高空時芯片被凍/燒壞了就打水漂了。但是換到軍用背景就不一樣了,軍用背景可靠性一定是第一位。5nm芯片固然運算能力強,但是可靠性一定好不過14nm,好不過40nm,甚至好不過130nm,事實勝于雄辯。

來源:瘋狂機械控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軍備芯片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