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tǒng) > 設計應用 > 關于Linux 內(nèi)核配置系統(tǒng)淺析

關于Linux 內(nèi)核配置系統(tǒng)淺析

作者: 時間:2012-08-29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文件 vmlinux 是由以下規(guī)則產(chǎn)生的:

vmlinux: $(CONFIGURATION) init/main.o init/version.o linuxsubdirs

$(LD) $(LINKFLAGS) $(head) init/main.o init/version.o

--STart-group

$(CORE_FILES)

$(DRIVERS)

$(NETWORKS)

$(LIBS)

--end-group

-o vmlinux

可以看出,vmlinux 是由 HEAD、main.o、version.o、CORE_FILES、DRIVERS、NETWORKS 和 LIBS 組成的。這些變量(如 HEAD)都是用來定義連接生成 vmlinux 的目標文件和庫文件列表。其中,HEAD在arch/*/Makefile 中定義,用來確定被最先鏈接進 vmlinux 的文件列表。比如,對于 ARM 系列的 CPU,HEAD 定義為:

HEAD := arch/arm/kernel/head-$(PROCESSOR).o

arch/arm/kernel/init_task.o

表明 head-$(PROCESSOR).o 和 init_task.o 需要最先被鏈接到 vmlinux 中。PROCESSOR 為 armv 或 armo,取決于目標 CPU。 CORE_FILES,NETWORK,DRIVERS 和 LIBS 在頂層 Makefile 中定義,并且由 arch/*/Makefile 根據(jù)需要進行擴充。 CORE_FILES 對應著的核心文件,有 kernel/kernel.o,mm/mm.o,fs/fs.o,ipc/ipc.o,可以看出,這些是組成最為重要的文件。同時,arch/arm/Makefile 對 CORE_FILES 進行了擴充:

# arch/arm/Makefile

# If we have a machine-specific directory, then include it in the build.

MACHDIR := arch/arm/mach-$(MACHINE)

ifeq ($(MACHDIR),$(wildcard $(MACHDIR)))

SUBDIRS += $(MACHDIR)

CORE_FILES := $(MACHDIR)/$(MACHINE).o $(CORE_FILES)

endif

HEAD := arch/arm/kernel/head-$(PROCESSOR).o

arch/arm/kernel/init_task.o

SUBDIRS += arch/arm/kernel arch/arm/mm arch/arm/lib arch/arm/nwfpe

CORE_FILES := arch/arm/kernel/kernel.o arch/arm/mm/mm.o $(CORE_FILES)

LIBS := arch/arm/lib/lib.a $(LIBS)

5) 編譯信息:CPP, CC, AS, LD, AR,CFLAGS,LINKFLAGS

在 Rules.make 中定義的是編譯的通用規(guī)則,具體到特定的場合,需要明確給出編譯環(huán)境,編譯環(huán)境就是在以上的變量中定義的。針對交叉編譯的要求,定義了 CROSS_COMPILE。比如:

CROSS_COMPILE = arm-linux-

CC = $(CROSS_COMPILE)gcc

LD = $(CROSS_COMPILE)ld

......

CROSS_COMPILE 定義了交叉編譯器前綴 arm-linux-,表明所有的交叉編譯工具都是以 arm-linux- 開頭的,所以在各個交叉編譯器工具之前,都加入了 $(CROSS_COMPILE),以組成一個完整的交叉編譯工具文件名,比如 arm-linux-gcc。

CFLAGS 定義了傳遞給 C 編譯器的參數(shù)。

LINKFLAGS 是鏈接生成 vmlinux 時,由鏈接器使用的參數(shù)。LINKFLAGS 在 arm/*/Makefile 中定義,比如:

# arch/arm/Makefile

LINKFLAGS :=-p -X -T arch/arm/vmlinux.lds

6) 變量CONFIG_*

.config 文件中有許多的變量等式,用來說明用戶的結果。例如 CONFIG_MODULES=y 表明用戶選擇了 內(nèi)核的模塊功能。

.config 被頂層 Makefile 包含后,就形成許多的配置變量,每個配置變量具有確定的值:y 表示本編譯選項對應的內(nèi)核代碼被靜態(tài)編譯進 內(nèi)核;m 表示本編譯選項對應的內(nèi)核代碼被編譯成模塊;n 表示不選擇此編譯選項;如果根本就沒有選擇,那么配置變量的值為空。

2.3 Rules.make 變量

前面講過,Rules.make 是編譯規(guī)則文件,所有的 Makefile 中都會包括 Rules.make。Rules.make 文件定義了許多變量,最為重要是那些編譯、鏈接列表變量。

O_OBJS,L_OBJS,OX_OBJS,LX_OBJS:本目錄下需要編譯進 Linux 內(nèi)核 vmlinux 的目標文件列表,其中 OX_OBJS 和 LX_OBJS 中的 X 表明目標文件使用了 EXPORT_SYMBOL 輸出符號。

M_OBJS,MX_OBJS:本目錄下需要被編譯成可裝載模塊的目標文件列表。同樣,MX_OBJS 中的 X 表明目標文件使用了 EXPORT_SYMBOL 輸出符號。

O_TARGET,L_TARGET:每個子目錄下都有一個 O_TARGET 或 L_TARGET,Rules.make 首先從源代碼編譯生成 O_OBJS 和 OX_OBJS 中所有的目標文件,然后使用 $(LD) -r 把它們鏈接成一個 O_TARGET 或 L_TARGET。O_TARGET 以 .o 結尾,而 L_TARGET 以 .a 結尾。

2.4 子目錄 Makefile

子目錄 Makefile 用來控制本級目錄以下源代碼的編譯規(guī)則。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講解子目錄 Makefile 的組成:

#

# Makefile for the linux kernel.

#

# All of the (potenTIal) objects that export symbols.

# This list comes from 'grep -l EXPORT_SYMBOL *.[hc]'.

export-objs := tc.o

# Object file lists.

obj-y :=

obj-m :=

obj-n :=

obj- :=

obj-$(CONFIG_TC) += tc.o

obj-$(CONFIG_ZS) += zs.o

obj-$(CONFIG_VT) += lk201.o lk201-map.o lk201-remap.o

# Files that are both resident and modular: remove from modular.

obj-m := $(filter-out $(obj-y), $(obj-m))

# Translate to Rules.make lists.

L_TARGET := tc.a

L_OBJS := $(sort $(filter-out $(export-objs), $(obj-y)))

LX_OBJS := $(sort $(filter $(export-objs), $(obj-y)))

M_OBJS := $(sort $(filter-out $(export-objs), $(obj-m)))

MX_OBJS := $(sort $(filter $(export-objs), $(obj-m)))

include $(TOPDIR)/Rules.make

a) 注釋

對 Makefile 的說明和解釋,由#開始。

b) 編譯目標定義

類似于 obj-$(CONFIG_TC) += tc.o 的語句是用來定義編譯的目標,是子目錄 Makefile 中最重要的部分。編譯目標定義那些在本子目錄下,需要編譯到 Linux 內(nèi)核中的目標文件列表。為了只在用戶選擇了此功能后才編譯,所有的目標定義都融合了對配置變量的判斷。

linux操作系統(tǒng)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tǒng)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