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單片機平臺的最小偏差圓弧插補算法
先不介紹逐點比較插補算法的原理,給出一幅圖,下面再結合文字進行介紹。
一、判斷圓弧所在象限
在G代碼的圓弧插補指令中,給出的圓弧可以是任意象限的,而不同象限的圓弧繪制算法又不一樣,因此首先需要判斷圓弧所在象限。當然給出的圓弧可以是在一個象限內(nèi),也可能是跨兩個相鄰的象限比如圖中四段橙色的弧線。象限的判斷比較簡單,只要通過判斷起始點坐標和結束點坐標的值便可。
二、找出圓弧運動過程中變化快的一軸
由上圖可見,當圓弧位于0~45度、135度~180度、180~225度和315~360度區(qū)域時Y的變化大于X且X坐標值的絕對值大于Y坐標的絕對值;而當圓弧位于45~90度、90~135度、225~270度和270~315度區(qū)域時X的變化大于Y且X坐標值的絕對值小于Y坐標的絕對值,因此可通過XY坐標值的比較來找出運動過程中變化快的一軸。
三、偏差計算與判別
如果我們給變化快的那一軸(假設是X)進給一個脈沖,則加工點到圓心的距離會發(fā)生變化,而Y軸是否進給,則通過偏差計算來判斷。
眾所周知:圓心在坐標原點的圓方程為
x*x+y*y=r*r;
設偏差F=x*x+y*y-r*r;
假設Y軸不進給,則F1=(x+1)*(x+1)+y*y-r*r;
假設Y軸進給,則F2=(x+1)*(x+1)+(y+1)*(y+1)-r*r;
比較F1和F2的絕對值,如果不進給時的偏差小,則Y軸進給,否則Y軸不進給。
若沒到終點,則一直循環(huán)。
注意:電機動動的方向需要通過判斷象限來決定的。
四、終點判別
如果到達終點則表示弧線繪制完畢,退出插補循環(huán)體。
五、跨象限的圓弧段處理
跨象限的圓弧段處理也按照上述方法,選擇一變化快的軸進給,另一軸通過偏差來判別是否進給。電機運動的方向同樣通過象限來判斷。
本人之前嘗試過給變化快的軸進給N個脈沖量,再通過解圓的方程來計算出Y的脈沖進給量,由于解圓的方程需要進行開根號運算,因此影響了插補的速度,同時一次進給N個脈沖量會使電機運動不連續(xù),更重要的是加工的精度會有很大的影響。采用以上方法,不但減少了大量的運算時間,提高了插補的速度,精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該方法簡單,便于理解,也適合在單片機平臺上運行。
以下是某一象限的順時針圓弧插補代碼,其它象限類似:
#define
#define DT 1
//如果在第一象限
case 1:
brea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