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無封裝LED燈具搭配二次光學設計

無封裝LED燈具搭配二次光學設計

作者: 時間:2016-12-04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新穎的無封裝LED具備更好的散熱條件,同時整合磊晶、晶粒與封裝制程,可更便利地搭配二次光學設計照明燈具…

本文引用地址:http://butianyuan.cn/article/201612/325721.htm

  LED光源應用將繼LCD背光源應用需求高峰后,逐步轉向至LED一般照明應用上。但與LCD背光模組設計不同的是,LCD背光模組較不用考量光型與照明應用條件,以單位模組的發(fā)光效率要求為主;但LED照明應用除亮度要求外,必須額外考量光型、散熱、是否利于二次光學設計,與配合燈具設計構型要求等,實際上對于LED光源元件的要求更高。

  早期封裝技術限制多散熱問題影響高亮度設計發(fā)展

  早期LED光源元件,封裝材料主要應用炮彈型封裝體,在高發(fā)光效率的藍光LED初期使用相當常見,而在智慧手機、行動電話產品薄型化設計需求推進下,采用表面黏著(surface-mountdevices;SMD)型態(tài)的LED光源需求漸增,而采用表面黏著技術設計的LED光源元件,可利用卷帶式帶裝材料進料加速生產加工效能,透過自動化生產增加加工效率外,也帶來LED封裝技術的新應用市場,加上后繼磊晶結構、封裝技術雙雙進步相互加持,LED光源材料發(fā)光效率漸能超越傳統(tǒng)燈具表現(xiàn)。

  以照明應用需求觀察,照明燈具對于發(fā)光效能的要求越來越高,而LED光源目前左右光輸出效能的技術關鍵,發(fā)光效率主要由磊晶、晶粒與封裝技術方案左右表現(xiàn)。目前磊晶的單位發(fā)光效率已經(jīng)發(fā)展趨近極限,發(fā)光效率可再跳躍成長的空間相對有限,而持續(xù)加大晶粒面積、改善封裝技術,是相對可以大幅增加單位元件發(fā)光效能的可行方案。但若要能再提升元件的性價比,晶粒面積增大化較無成本優(yōu)化空間,反而是封裝技術選擇將直接影響終端材料元件的成本,也就是說,封裝技術將成為照明用LED的成本關鍵。

  晶片級封裝導入LED體積小、可靠度高

  晶片級封裝(ChipScalePackage;CSP)為2013年LED業(yè)界最熱門的封裝技術方案,其實CSP在半導體業(yè)界并不是新技術,只是在LED光源元件應用上尚屬新穎的先進技術。在傳統(tǒng)半導體晶片級封裝應用目的,在于縮小封裝處理后的元件最終體積,同時以改善散熱、提升晶片本身的應用可靠度與穩(wěn)定性為主。而在LED發(fā)光元件的晶片級封裝主要定義為,封裝體與LED晶片接近或是封裝體體積不大于晶片的20%為主,而經(jīng)晶片級封裝的LED本身也必須為功能完整的封裝元件。

  晶片級封裝主要是改善邏輯晶片接腳持續(xù)增加、元件散熱性能提升與晶片微縮目的,透過晶片級封裝整合效益,可以讓晶片的元器件寄生現(xiàn)象減少,同時可以增加Level2封裝的元件整合度,而晶片級封裝在LED光源器件的應用需求,也可達到顯著程度的效益。

  典型晶片級封裝是不需要額外的次級基板、導線架等,而是可將晶片直接貼合在載板之上,晶片級封裝為將LED二極體的P/N電極制作于晶片底部,并可利用表面黏著自動化方式進行元件組裝,若比較必須打線進行元件制作的制作流程,晶片級封裝可以對組裝與測試流程相對提升,同時達到降低加工復雜度與成本的雙重目的。

  LED采晶片級封裝方案,元件可獲得更佳的散熱表現(xiàn)、高流明輸出、高封裝密度、更具彈性、簡化基板等優(yōu)點,同時少了打線制程也可讓終端元件的可靠度提升?! ?strong style="word-break: break-all;">無封裝LED方案熱門高發(fā)光角度、發(fā)光效率

  同樣也是追求元件的高亮度表現(xiàn)、低成本要求與更便利的生產條件目的,推進了新穎的無封裝LED(EmbeddedLEDChip)的使用需求。以無封裝LED與晶片級封裝LED元件特性進行比較,無封裝LED對于元件散熱效果表現(xiàn)更好,而無封裝LED制作技術,另整合磊晶、晶粒與封裝制程,元件亦可搭配二次光學設計整合,也能讓終端成品具備更高亮度、更大發(fā)光角與更小體積特點,同時可以達到壓縮制作成本目的,發(fā)光元件可提供燈具業(yè)者多元化與更具彈性的設計空間。

  傳統(tǒng)封裝架構中,為由反射杯構成一個內部腔體,再搭配晶片打線制程處理驅動電力串接,雖然制程簡單,但也造成終端元件的散熱能力因此受限。在新穎的LCD背光源與照明燈具設計要求,LED光源元件就必須在減小發(fā)光面積要求下同時增加單位元件的驅動瓦數(shù),散熱關鍵即成為這類應用需求的技術瓶頸。

  無封裝LED可以將元件熱阻較傳統(tǒng)封裝下降約10倍,而無封裝LED不須設置反射杯腔體,也可因此省下反射杯制成的成本,優(yōu)化整體元件的性價比表現(xiàn),同時也是無封裝LED技術優(yōu)勢,無封裝LED搭配特殊的螢光膠膜進行貼合,也能讓LED的發(fā)光角度進一步達到160度表現(xiàn),在元件的發(fā)光效能、機構特性與散熱優(yōu)勢均能有效提升。

  無封裝LED技術具極小發(fā)光面積、較大發(fā)光角度,相較于傳統(tǒng)封裝方案的光源元件表現(xiàn),無封裝LED技術的光型表現(xiàn)更接近點狀光源,這種材料特性使得無封裝LED技術更適合搭配進行二次光學處理設計,而較小的發(fā)光面積也表示元件的體積相對更小,亦可搭配更薄化的光學透鏡制作成LED光源模組,尤其能應用于部分機構空間有限的燈具產品使用需求,例如,LCD直下式背光源或是平板燈具產品等。

  若與晶片級封裝進行比較,無封裝LED技術在制程中導入螢光膠膜的貼合制程,這在LED光源照明應用可更容易控制發(fā)光表現(xiàn)特性,使燈具在制作流程中還要搭配發(fā)光色澤檢測、配對程序,大幅簡化生產。

  改善熱傳導架構無封裝LED熱阻表現(xiàn)佳

  在LED傳統(tǒng)封裝中,晶片必須透過藍寶石基板和絕緣膠處理晶片熱度導熱,相對的在無封裝LED技術中,為利用覆晶(Flip-chip)的晶片結構和金屬基板共晶制作技術概念,在無封裝LED元件的封裝體中可因為覆晶與金屬基板共晶的設計架構,使得元件本身的熱阻表現(xiàn)更低,也因此無封裝LED技術在相同驅動瓦數(shù)下,晶片的發(fā)光區(qū)核心溫度可有效降低,同時也能減少晶片溫度持續(xù)高溫可能造成元件失效或是壽命縮短問題。

  但無封裝LED也并非是完美的制程技術,因為要達到無封裝LED設計目的,必須同時具備磊晶、晶粒、封裝制程與元件成品的表面黏著技術整合,整合的技術難度相當高,尤其在關鍵的覆晶結構設計中,無封裝LED要維持元件高可靠度表現(xiàn)其實難度相當高,主要是要尋求高反射率、高導熱與附著良好的二極體材料,同時這些材料須具備高穩(wěn)定性特質,也必須能耐受元件運作時的高溫、高壓、高電流的環(huán)境條件。

  此外,無封裝LED本身即無外層封裝體進行保護,照明設備若需設置于高溫、高濕度惡劣環(huán)境中,也必須針對元件進行保護層設計,以增加光源器件的使用壽命。

  另外,在無封裝LED制程中,在封裝制程工作段為使用螢光膠膜替代傳統(tǒng)的封裝材料,而螢光膠膜內部也有置入螢光粉,用以搭配LED光源與螢光粉產生白光,而螢光粉的選擇即會左右無封裝LED元件在照明應用的可靠度、發(fā)光效率、高溫表現(xiàn)狀態(tài)。

  螢光膠膜畢竟與傳統(tǒng)封裝材料不同,在制程中需處理貼合與測試問題,不只是生產設備差異,相關的制程設備也需要進行優(yōu)化與改善,都會增加初期投產無封裝LED元件的復雜度。

  為封裝LED燈具雖然可以改善LED燈具的散熱問題,但是也不是完美無瑕,無封裝需要多想整合技術,難度相當高,難度高必然就涉及成本問題,能否主導還要看技術成熟度。



關鍵詞: 無封裝LED燈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