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歐洲首廠落定:博世英飛凌恩智浦各持股10%,投資超百億歐元,4年后投產(chǎn)
集成電路代工巨頭臺積電正式拍板前往德國建廠。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02308/449437.htm8月8日,臺積電對外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批準在德國德勒斯登投資半導體工廠的計劃。臺積電將與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臺積電持股70%,其余三家各持股10%,這是臺積電在歐洲布局的第一個工廠。
德國工廠——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將于2024年下半年開始興建晶圓廠,并于2027年底開始生產(chǎn),總計投資金額預估超過100億歐元。同一天,臺積電董事會核準于不超過34.999億歐元額度投資于ESMC。
德國設廠布局車用芯片滿足客戶需求
臺積電德國設廠醞釀已久,如今正式拍板。
8日,臺積電在聲明中稱,德國晶圓廠預計采用臺積電28/22納米平面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以及16/12納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制程技術,月產(chǎn)能約4萬片300mm(12英寸)晶圓。新工廠將進一步強化歐洲半導體制造生態(tài)系統(tǒng),且創(chuàng)造約2000個直接的高科技專業(yè)工作機會。
這次與臺積電合資的都是歐洲老牌的汽車芯片廠商,這些芯片公司都是臺積電的客戶。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本次在德勒斯登的投資展現(xiàn)了臺積公司致力于滿足客戶策略能力和技術需求的承諾,我們很高興有機會加深與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半導體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歐洲對于半導體創(chuàng)新來說是個大有可為之地,尤其是在汽車和工業(yè)領域方面,我們期待與歐洲人才攜手,將這些創(chuàng)新引入我們的先進硅技術中?!?/p>
據(jù)臺灣經(jīng)濟日報援引德國媒體披露,德國工廠鎖定生產(chǎn)車用晶片,并獲得德國政府注資五成。
不過,對于德國媒體報道的政府注資五成,臺積電沒有正面回應,只是強調(diào)透過股權注資、借債,以及在歐盟和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總計投資金額預估超過100億歐元。
臺媒報道稱,產(chǎn)業(yè)專家認為,成本與工會是臺積電德國設廠可能面臨的兩大挑戰(zhàn);不過,有助于臺積電深化與客戶的關系,擴展車用電子市場。臺灣產(chǎn)業(yè)專家表示,美國是臺積電最大市場,2022年所占比重達68%;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比重約5%,雖然不大,不過基于客戶分散供應鏈風險需求,臺積電前往歐洲投資設廠有其必要性。
美國廠量產(chǎn)延后,日本廠量產(chǎn)如期
近年因客戶分散供應鏈風險需求,臺積電在美國、日本等多地設立新工廠。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的第一家工廠計劃采用4納米技術,并表示將在2024年開始生產(chǎn)。不過,美國廠量產(chǎn)似乎遇到一些問題。
7月20日,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法人說明會上表示,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建設計劃因缺乏熟練工人而被推遲,這將使其大規(guī)模生產(chǎn)4納米芯片的時間推遲到2025年。
劉德音說:“我們現(xiàn)在正進入處理和安裝最先進和專用設備的關鍵階段。然而,由于具備在半導體級設施中所需的設備安裝專業(yè)知識的熟練工人數(shù)量不足,我們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在我們努力改善情況的同時,派遣來自臺灣的經(jīng)驗豐富技術人員來短期培訓當?shù)厥炀毠と?,我們預計N4工藝技術的生產(chǎn)計劃將延后至2025年?!?/p>
不過,美國亞利桑那州工會領袖則批評臺積電以此為借口,是想引進“薪資較低的外籍勞工”。
臺積電日本廠似乎進展要順利一些。劉德音在7月20日的法人說明會上透露,日本廠則將如期于2024年底量產(chǎn),將生產(chǎn)16納米、22納米及28納米制程。
2021年11月,臺積電宣布與索尼投資70億美元在日本建立晶圓廠,此合作案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日本工廠將向日本電子設備制造商和汽車公司供應芯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