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元件/連接器 > 業(yè)界動態(tài) > 全電自旋電晶體 成大研發(fā)成功

全電自旋電晶體 成大研發(fā)成功

作者: 時間:2015-02-09 來源:工商時報 收藏

  信用卡、手機、電腦等生活大小數(shù)位用品都與電晶體息息相關,但傳統(tǒng)電晶體終將遇到瓶頸,成大物理系團隊開發(fā)出全電式“”,能比傳統(tǒng)電晶體更省電、運算速度快上千倍甚至萬倍,將為半導體產(chǎn)業(yè)帶來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目前已申請臺灣專利,正布局美、韓專利。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butianyuan.cn/article/269617.htm

  成大物理系副教授陳則銘表示,傳統(tǒng)電晶體無論制程技術如何突破,以物理學來看,都不可能小于5奈米,目前電晶體平均每兩年縮小1倍,美國Intel、臺灣臺積電等半導體龍頭正研發(fā)16甚至14奈米的電晶體,以此來看,最快再10年傳統(tǒng)就會到達極限。

  因此,20多年前有科學家提出新型“”概念,但因磁性材料自旋注入效率低、和積體電路難結合,難有具體實現(xiàn)。

  團隊跳脫過去思考,歷時1年研發(fā)出全電式的,運用改變電壓操控自旋電子方向,取代原本概念中的鐵磁性材料,讓量子接觸點達成100%自旋注入,同時解決自旋相位干擾問題,成為全世界首顆可有效工作的自旋電晶體。

  論文第一作者、成大物理碩士生何升晉及莊博任說,研究過程中曾遇到撞墻期,一直得不到想要的科學數(shù)據(jù),“很苦悶”,加上電晶體實驗過程中,外在環(huán)境只要有任何變動,如有人走過、手機響,都會失敗,只好改在晚上實驗,每天平均待在實驗室中12到14小時,最后終于成功。



關鍵詞: 自旋電晶體

評論


技術專區(qū)

關閉